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所以爱会消失对不对(不要放弃!不要放弃!不要放弃)
孩子,自己的,家长所以爱会消失对不对(不要放弃!不要放弃!不要放弃)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本文内容来源于2022年3月8日,抖音直播“俞敏洪对话桑兰夫妇”)
俞敏洪:朋友们好,最近刚好是冬残奥会,体操运动员桑兰邀请我,希望一起做一个有关运动员的对话。在和她对谈之前,我先和大家谈谈如何面对困难和困境。
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上一些人生困难、困境和困苦,甚至不幸,当我们遇到的时候,选择用什么心态来对待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今天与我对谈的桑兰大概就是这样的状态,当她因为比赛导致了全身瘫痪,她怎样在一次次的绝望中重拾生命的信心,最后挣扎、奋发、努力,重新让自己走向了生活,现在还结了婚、生了孩子,有了一个完美的家庭。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你放弃了就放弃了,不放弃就可能有转机。所以,当我们遇到困境、困难、困惑的时候,最重要的第一个要素,不要放弃自己。有一句俗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们不用报仇,我们是“生命转变,十年不晚”。现在医疗各方面条件比较好,饮食也相对比较健康,只要没有意外,我们的生命长度可以到70年、80年、90年甚至100年,所以我们的生命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迎接转机。
我曾经说过,我们的生命也有不同的季节。有时候是春天开花,有些人年轻时就功成名就,但到了中年以后就枯萎了,最后默默无闻,甚至失魂落魄;有的人到了中年才有收获,我把这称作夏天开花,就像荷塘里的荷花一样,到夏天才会开放;还有的人要到中老年才能开花,比如姜太公,他快到80岁的时候,还在渭河边钓鱼,一无所获,但80岁的时候被周文王请回去当了国师,最终帮着周朝打下天下,还把自己和子孙分到齐国,变成了齐国创始人,这是老年的例子。
当然,有的人从青年到老年一直在经历各种各样的波折和成就,比如我的老师许渊冲,他去年去世了,他的葬礼还是我帮办的。许渊冲老师年轻的时候上西南联大,快毕业的时候去了飞虎队当翻译,当时真是年轻帅气、特别潇洒。解放后他又当了军官,但到了文化大革命,他遭到了各种各样的挫折,沉寂了十几年。1982年他来到北大,教的第一个班就是我们班,教的第一批学生就是我们班这些学生。
他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们就非常惊讶,一个60多岁的人,中气十足,上课不是讲,而是喊,那种充满激情的喊,一下子就让我们非常震撼。虽然许老的普通话和英文发音都不是特别标准,但他身上那种激情让人肃然起敬,使我们班对翻译大感兴趣。
从进北大开始,到许渊冲老师去世,他翻译了接近180本书,其中150本书是在他50多岁一直到100岁,人生最后这40年中翻译的。老同志100岁学会了用电脑,去世的当天晚上还在用电脑翻译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老人家的习惯是晚上不睡觉,凌晨3、4点才睡,睡到中午再起来,结果那天他工作到5点去睡觉,保姆7点多,推门看老人家睡得怎么样,才看到老人家已经安详去世了。
人生一辈子起起伏伏特别正常,有的人一辈子在一个水平线上起起伏伏,表明你没有长进,没有长进的关键当然也有可能是由于外在形势和环境,更可能是你本身没有努力改变自己。
有的人一辈子都在爬坡过程中起起伏伏,我自己算是在爬坡中起起伏伏,在农村的时候就很辛苦,到今天为止依然很辛苦。但农村时候的辛苦和我今天的辛苦是不一样的,在农村的时候每天干农活十小时,现在我为了新东方的再次发展,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都同样辛苦,是在不同的层次、台阶上。所以我最划算的是从一个农民的儿子变成了今天的努力,尽管生命中从来没有真正一帆风顺,但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不断升级,总之人生是一个不断跃迁、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和思维的过程。
对谈环节
桑兰:俞老师晚上好。
俞敏洪:晚上好,特别高兴见到你们两位,黄健你很了不起,陪着桑兰这么多年,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我也很佩服桑兰,你1998年受伤,到现在也24年了,但你现在还是显得这么年轻,真的很棒。
桑兰:谢谢俞老师,这么多年来,我离不开家人的照顾,我家黄健把我照顾得很好,我自己也觉得人的精神状态是第一,任何人如果精神状态好,心态积极乐观,应该都还是比较年轻。
“
01. 梦想牵引我们冲破难关
”
俞敏洪:你遇到了这么大的挫折,是如何调整、培养自己的心态?一般人都是垮掉了,或者最后就放弃了,但我觉得你今天的状态,除了身体有点不太方便以外,你的精神、意志、心态都处于一个特别好的状态。而且你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收获,又到北大读书,又和黄健组成了这么一个美好的家庭。新东方有一句校训,“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我觉得和你的感觉很像。
桑兰:我受伤的时候刚17岁,应该是体操生涯中最辉煌的一年,当时也是奔着运动会拿好成绩,让我自己更进一步的目标去奋斗的,所以这么多年来,大家都会好奇,桑兰你遇到了人生这么大的逆境,你是怎么走过来的。我有时候也在回想,我桑兰这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这24年是怎么走过来的?
我看过俞老师的采访,有一个观点我跟您一样,人生要有梦想,要有目标。我觉得这特别重要,尤其在我受伤之后,我自己也做了很多事情,去北京大学读书,后来也做了很多社会公益活动,到现在也还在做。
我当时受伤的位置特别高,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都需要别人帮助,但我觉得我不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我要让自己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我17岁受伤,对别人来说,17岁就像花季一样,而对我来说,17岁可能是一个雨季,但同时我也觉得这是个花季,是我奋力拼搏的时候。从事体操这个项目,相对来说体育生涯是很短的,我5岁开始练,基本在18、19岁就要退役了。但18、19岁对任何人来说都特别年轻,未来的人生道路都还很长,所以在我没受伤前,我给自己定了个计划,首先要去读书,读完大学后想当一名体操教练,因为我太热爱体操了。大家可能知道,我们当运动员的时候,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但如果要走入社会,即便是想成为一名专业的教练人员,也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我受伤之后,这个梦想依然没有破灭,所以读书这件事就是我首要的、不变的目标。
俞敏洪:我看过一些你的康复视频,刚开始你真的全身不能动,手都不能动,现在你的手能动都是后来不断康复带来的结果。看到你妈妈照顾你的视频,我眼泪都出来了。在这样一个17岁如花似玉的年龄,不光自己美好的事业戛然而止,对自己未来设想的美好梦想也戛然而止,看到自己完全不能动的身体,当时也还没遇到黄健,你内心一定充满了孤独和绝望。这种孤独和绝望的感觉,大概是什么时候慢慢褪去的?你当时是在为谁而活,是因为自己内心燃烧的梦想,还是因为觉得母亲不容易?什么时候有了去北大读书的想法?因为我觉得去北大读书是一个标志,标志着你有了新的追求和新的理想,而且我也非常开心你后来选择北大,这样你就变成我师妹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