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睹物思人的意思(美人儿?!你告诉我这是美人儿?)
扬州,艺术,河南睹物思人的意思(美人儿?!你告诉我这是美人儿?)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到开篇形象被各种diss的《美人图》,单看题画诗中一气呵成、用笔奇峭,内容全靠盲猜的狂草,可知这是黄慎技艺全面升级后的杰作。
芙蓉为帐金为堂,冷落流苏百和香。
额角有伤求獭髓,县门无日化鸳鸯。
软风委地春花晚,明月当天绣户凉。
一自萧郎相别后,舞衣闲叠合欢床。
双龙画烛吐青烟,宝瑟闲挥五十弦。
髻堕轻云光殿角,裾牵飞燕落筵前。
舞腰一尺愁难减,泪眼盈波见易怜。
堪笑阮郎空怅望,蓝桥回首即神仙。
“仕女”“美人”的形象在中国古代绵延的艺术传统里,虽不能说个个都是颜值天花板,但作为大众的意中人,确实代表着一种理想化的样貌,可那些眉眼精致,面目姣好的标准美人像在艺术产业链中一再被格式化,犹如现在整形医院流水线上的炮制美女,毫无个性风采。黄慎这个不在正统序列里的画家,他的美学逻辑自然不会屈从规矩法度。
要知道黄慎是肖像画科班出身,怎么可能画不出绰约如仙的美人,只是艺术与人生本就不可分割。出身于社会底层,混迹于寻常巷陌的黄慎,目光从没离开过市井,那些尘世中来去匆匆、籍籍无名的芸芸众生、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街头巷尾习以为常的情景才是他眼中最生动的题材。
河南博物院藏 《黄慎杂画册页》
即便是仙佛形象,在黄慎的滤镜下也带着平易近人的市民性格,没有半分淡尽尘梓不与人事的孤高。
河南博物院藏 《黄慎杂画册页》
画中,这个似乎与美毫不相干的女子虽普通,但也算舒婉,眼神、眉宇间的忧思收拢在她手中擦拭的鸳鸯尊上,暴露了她的心事。
这一幕所触动的情绪与题画诗相互映发诠释着画中女子睹物思人的寂寥和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委婉情思。而女子相思的主题自屈原起,就代写着才子不得志的翰墨吟咏,仿佛一个约定俗成的传统。
如今,黄慎遥想着早年的饥饿潦倒、逆境中磨砺而就的经历,那些令人窒息的彷徨与落魄层层积压在心里,他看尽了这盛世表象之下的百姓疾苦,即使声名大噪,也一刻都不曾忘记自己的初衷。画中右下角那枚“东海布衣”的印章便是他对自己平民身份的认证。
“东海布衣”
这画中女子的感怀藏着黄慎的梦魂和他那根敏感脆弱的心弦。而那些透在画纸上的市声、人声,不仅是他对百姓的同情、怜悯,还投射着他恨不能救世济民的耿耿心志和欲度苍生而无奈的落寞。因此他频频在诗中写下:“此生足可惜,此志何能偿”……
黄慎寄托情感的场域在纸上也在酒里,回忆艺术史上那些被代代记诵的动人一折多少都掺杂着酒精味儿,无论是苏东坡伴着月光的酒,还是王羲之永和九年的那场醉……
“醉则兴发,濡发献墨”便是黄慎留在历史里的潇洒,他作画前必会讨酒吃,可以想象他擎起酒杯,一饮而尽,酒酣耳热后,一张纸,成为了他拼搭梦想的舞台,他的志向在另一个维度里绽放,那肆意疏狂的笔墨呼啸而出的正是他在时代压力下不肯妥协的呐喊,而“那‘狂怪’才是对美真正的虔诚”!
参考文献:
1.顾麟文,《扬州八家史料》,【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10
2.刘纲纪,《中国画家丛书——黄慎》,【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2
3.张万庆,《扬州画派书画全集——黄慎》,【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12
4.蒋勋,《美的沉思》,【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4.9
5.万青力,《并非衰落的百年》,【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文字:小曼小曼
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 艺术考古专业硕士研究生,河南博物院藏品管理部书画库助理保管员,不爱写论文,只想讲故事。
插画:大鹏大鹏
拖延癌晚期插画师,看名字就知道和文章作者是两口子。
来源: 河南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