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辛亥革命时间(辛亥革命,1911)
辛亥革命,清朝,北洋辛亥革命时间(辛亥革命,1911)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因为学习成绩优秀,黎元洪毕业就当了个六品官,被分配到北洋水师。后来他在广甲舰担任军官的时候,有个同事生病,他就在广州找了个医生。这个医生看完病之后,顺便给舰上的士兵宣传了一番革命思想,这个医生就是孙中山,当时的黎元洪肯定想不到,眼前这个宣传革命思想的危险分子,最后真的推翻了大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甲午海战中黎元洪作为二管轮上了战场,在大东沟决战的时候,北洋水师惨败,广甲舰在逃跑的过程中触礁沉没。黎元洪跳海逃生,穿着自己买来的救生衣,漂到旅顺,捡回了一条命。
北洋水师虽然被打没了,但是剩下来的残兵败将还需要安置。正巧两江总督张之洞在南京编练自强军,发布了针对水师学生的定向招聘广告,黎元洪作为水师学堂的优等生被招到了南京修炮台。张之洞属于思想比较前卫的清朝大员,喜欢有文化的新式军人。黎元洪有文化,搞工程的时候也卖力,经常是风餐露宿,亲临一线,很快就得到了张之洞的赏识。工程刚做完,黎元洪就被提拔成了炮台总教习。
甲午战败后,清朝决定组建一批新军。张之洞就从两广调到了两湖,顺便把黎元洪带了过去,在湖北操练新军。黎元洪在军中被委以重任,多次到日本考察学习,等到辛亥革命前夕,黎元洪已经是湖北新军里的二号人物了。
与此同时,袁世凯正在天津训练他的北洋陆军。但湖北新军和北洋陆军很有两个重要的区别。袁世凯喜欢力气大的,招兵的时候规定力量必须超过一百斤,一小时至少要走二十里路。而张之洞偏爱有文化的人,要求新军里识字的人要超过半数。知识越多越反动,后来之所以起义会在湖北武昌率先爆发,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士兵识字,能读书能看报,革命思想在军队里传播得比较快。
革命之势就如星星之火,武昌起义之后短短两个月,手握新军的各省军阀纷纷宣布“光复”,关内十八省,有十三个宣布独立。只有山东、山西、河南、甘肃和直隶在袁世凯的实际控制之下。1911年12月革命军攻占南京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刚刚回国不久的孙中山在选举中高票当选临时大总统。
这个时候,身在北京手握北洋新军的袁世凯也蠢蠢欲动。清朝覆灭在即,袁世凯上去就是一脚,把大清朝踹翻。在他的威逼利诱下,隆裕太后和小皇帝这对孤儿寡母,办理了退位手续。至此,延续了千年的封建帝制就彻底结束了。
辛亥革命为什么行袁世凯手里有当时战力最强的北洋军,外交方面他和英美列强勾勾搭搭,得到了不少支持。一番威逼利诱之下,孙中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顺利上位。
不管是孙中山还是袁世凯当总统,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算是彻底没了。看到这里一些小伙伴肯定会有疑问,辛亥革命除了武昌起义,基本上没打过什么大仗,就把大清给推翻了。而在此之前还有一场更轰轰烈烈的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军队数十万,转战十几个省,同样是定都南京,最终都没能推翻大清朝。革命党就三千起义军,凭啥就做到了?
原因当然有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清朝依然是当时唯一合法的政府。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地方上基本认可中央政府的领导,所以积极组织地方武装一起围剿太平军,比如说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等等。而且清廷虽然在鸦片战争中败给了英军,但仍然还有僧格林沁这样战斗力不错的队伍。所以太平天国可以说是在中央和地方两股武装力量夹击之下灭亡的。
到了辛亥革命的时候,清朝基本上已经丧失了号召力。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让清朝的威信扫地,庚子赔款加重了底层农民的负担,义和团这样的起义层出不穷。再加上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看到八旗军已经是战五渣,于是鼓励地方编练新军。本以为新军是朝廷的续命药,没想到最后变成了催命符。手中握着枪杆子,谁还不想当个山大王。所以武昌起义没多久,各省的军阀就接二连三宣布独立,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是名存实亡,就差袁世凯逼宫那一下子。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清朝不是那三千革命党推翻的,而是各省军阀联合起来推翻的。后来总统选举,一省一票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尾声一个旧的社会倒下了,但是一个新的世界并没有建立起来。十年军阀混战,杀得人头滚滚,闹得民生凋敝。君主立宪救不了中国,三民主义也救不了中国,一次次尝试,却又一次次失败。
今天,当我们回望过去,可以看见那些光辉的历史人物,孙中山、黄兴、黎元洪、谭嗣同……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在血与火的洪流中前进。他们中的很多人都看不到历史的结局。同志、战友甚至家人在他们身后纷纷倒下,只是一个崭新的中国正在前方款款而来。
全文完,如果喜欢,就请点个赞吧。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辛德瑞拉歌词(男人演仙女,后妈变好人,官方设计师看完新版《灰姑娘》生气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