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林海音的简介(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留给后人永恒的欢乐)
林海音,台湾,她的林海音的简介(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留给后人永恒的欢乐)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967年1月,49岁的林海音创办《纯文学月刊》,并担任发行人及主编。次年,纯文学出版社成立。1970年,林海音加入国立编辑馆国小国语科编审委员会,并主编一、二年级国语课本,直到1996年,共26年。1971年6月,林海音将创办了54期的《纯文学月刊》交还学生书局(学生书局接办八期后,于1972年2月停刊),专心经营纯文学出版社。1982年,小说《城南旧事》被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由吴贻弓执导,该影片多次获得国际影展大奖。1985年,林海音撰写台湾文坛作家名人的散文集《剪影话文坛》被台湾文化出版及学术界评选为1984年台湾最有影响力的十本书之一。1988年8月,林海音到香港与分离37年、留在上海的三妹燕珠会面。同月,在汉城举办的第52届国际笔会年会上,林海音、萧乾及韩国作家许世旭应韩国媒体组织邀请,参加了海峡两岸及韩国关系的文化交流。1989年,为庆祝丈夫何凡80岁生日,林海音主编出版了600万字的《何凡文集》,共26卷。次年,因主编这套文集,林海音获得图书主编金鼎奖。该年5月,林海音随台湾出版界负责人访问回到中国大陆,这是她离开北京41年半后首度踏上故土。1992年,《城南旧事》英文版出版,由齐邦媛、殷张兰熙翻译。1993年,应中国现代文学馆之邀,林海音再度赴北京参加《当代台湾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新书发表会。她与冰心、萧乾等同为这套书的顾问,为海峡两岸文学交流迈出了一大步。1994年,林海音获得“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及“亚华作家文艺基金会”举办的第二届“向资深华文作家致敬”奖。1995年,《城南旧事》绘图本出版(共三册),获《中国时报》开卷版最佳童书、《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最佳童书、金鼎奖推荐奖。年底,林海音结束了她一手创办的纯文学出版社。该社创立27年来,出版了400余本书,是台湾有名的五个公司之一(一般称“五小”,另有九歌、尔雅、洪范、大地)。纯文学出版社为文坛留下了一批品质优异的出版品,发现了七等生、郑清文、黄春明、林怀民等后来成为知名作家的大批文学新人。同年,《城南旧事》日文版在日本出版,由杉野元子翻译。
1997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5卷本的《林海音文集》,傅光明主编。随后,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了“《林海音文集》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同年,《城南旧事》德文版在德国出版,译者为苏珊妮·赫恩芬柯。1998年,林海音在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获颁“终生成就奖”。1999年,81岁的林海音获得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城南旧事》德文版获瑞士颁赠的“蓝眼镜蛇奖”。2000年5月4日,台湾文艺协会向林海音颁赠“荣誉文艺奖章”;5月16日,12册的《林海音作品集》及《穿过林间的海音——林海音影像回忆录》出版;10月,由次女夏祖丽撰写的《从城南走来——林海音传》出版;10月25日,正值《城南旧事》出版40年之际,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台海出版社、北京海峡两岸经济与科技文化交流协会三家单位,合作举办了“林海音作品学术研讨会”。2001年12月1日深夜11时46分,林海音因中风并发肺炎及败血症,逝世于台北振兴医院,享年83岁。林海音遗体火化后安葬于台北金宝山墓园。
林海音是位可敬可爱的人,她会说闽南话,又能讲一口漂亮的北京话,是重要的“京味文学”创作者,她是“台湾姑娘,而有北京规矩”(林怀民语)。她的女儿夏祖丽把林海音定位为海内外著名女作家、深得众望的名编辑、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名女人。林海音在写作上是热情的,在编辑上是冷静的,而在出版上是有魄力、有眼光的。她的儿子、作家夏祖焯形容母亲林海音是一个“领袖人物、冒险家和企业家的综合”。台湾作家钟铁民说“我崇拜编辑林海音,害怕老板林海音,喜欢作家林海音”。林海音的创作深受印度作家泰戈尔影响,她喜爱许地山、冰心、凌叔华等人的作品,热爱人生,求真、求善、求美。作家高阳评价林海音的小说,“不仅故事感人,她的文笔令人击节赞叹;细致而不伤于纤巧,幽微而不伤于晦涩,委婉而不伤于庸弱。对于气氛的渲染,更是她的拿手好戏。”林海音的写作重点,是谈女性与北京和台湾“两地”的生活。台湾评论家叶石涛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
“林焕文的女儿英子,一生下来,就预卜着不平凡的生涯,她的宿命和遭遇,正好承继了上一代人的坎坷命运,而且有了圆满的解决。她是台湾两大族彝“福佬”和“客家”的结晶。她生在日本,长大成人于北京,而把生命的光辉投射于故乡台湾。上一代知识分子流离失所的哀愁,她尝过了;上一代人觅求较佳生活的意愿,为未完成的理想而奋斗,皆在她的身上得到美满的终结和收获。”
林海音小说的题材及主角几乎清一色是女性,常描绘不幸女性的处境。她的笔法细腻婉约,然而并非“人如其文”,林海音是位男性特征相当明显的人:她声音宏亮,中气十足,说话直率,不扭捏作态,做事主动,从不等待,也绝不后悔;她对新科技产品(相机、录影机、传真机、电话等)都有相当兴趣;她喜欢大象,而不是美丽的鸟、灵巧的猫、善解人意的狗之类小动物;她有担当,遇事不萎缩逃避;她坚决支持“大中国沙文主义”,公然反对台湾本土化运动。在女性文学研究领域,林海音曾一度面临无法“收编”的尴尬。她擅长描写那些旧时代的女性,在社会环境的错待下消耗青春生命,哀而不伤,怨而不言。林海音的“温柔敦厚”成了她的致命伤。另外,林海音为国小教科书写下的例句“妈妈早起勤打扫,爸爸早起忙看报”,又干犯女性主义者之大忌——重复构建性别刻板印象。对于批评声浪,林海音觉得委屈,对她而言,这不是“印象”,而是“写实”。林海音“写实”的顾虑部分地解释了她小说中性别政治的暧昧。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来说,到底偏好具有颠覆性、虚构的理想形象?还是真实的女性经验——在父权制度下妥协性的存在?到底哪一类文风最具有解构的政治潜能?这是林海音文学带给女性研究者的难题与省思。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母亲节是哪一天(2021母亲节日在几月几日哪一天 今年母亲节的具体日期时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