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下南洋(琼海人怎么闯南洋?)
南洋,琼海,海南下南洋(琼海人怎么闯南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琼海人怎么闯南洋?
两个世纪前,琼海就有人闯南洋了。到上世纪中叶,西方帝国占领殖民东南亚各国,进行开发建设,需要大量劳工。海南在清末民初经济凋敝,兵匪猖獗,民不聊生,早先出洋打工和经商都有钱寄回乡置地建房,也带亲朋前往南洋,人们便向往南洋,便有人置船专做运人去南洋的生意。博鳌三江口就有三四个村造大船(订做),供去南海三沙抓鱼和运货运人去南洋。
琼海博鳌的港湾可以避风,就便于可以造大船,有了大船,抵御风浪有底气,就容易到西沙一带捞贝捕鱼,或到南洋闯荡。
北半球冬季到来的时候吹东北风,琼海人的帆船就顺着东北风南下;夏天吹南风是逆风,就不去了,但却方便从东南亚回琼的华侨。海南人下南洋或从南洋归来通常是根据季风来航行的,航程通常得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其艰辛和风险可想而知。
何达启先生是杰出代表
据《海南百科全书》记载,1883年,何达启在海口投奔琼海老乡几年后,随着出南洋的商船去到越南。1886年他经老乡介绍,转到马来西亚当胶工,后进入德国船长家当机工。何达启的命运也就此转变。“爷爷的发家史不仅是海口埠上最传奇的故事之一,也是我们何家人教育后人的事例。为人笃实厚道终获回报,这是何家人传承得最多、最朴实的家规。”
何达启的孙女何碧玲说,那一年,德国船长夫妇要回汉堡度假,匆忙中将一个装满金银首饰、股票和地契的箱子遗落了。已经回国的德国夫妇以为再也找不到箱子了,失望至极。本来这次回汉堡,就是要处理巨额的股票业务的,如果找不到这个箱子,他们将面临破产。谁知,当他们三个月后返回时,何达启将箱子完好无损地送还给了德国船长。原来他们临出门时,将箱子忘记在客厅茶几上。船长欣喜地接过箱子,紧紧地拥抱了这个中国少年。从此,他成为这位船长最信得过的家庭总管,不久,何达启被船长派到远洋轮船上当水手,因为通英语,几年后来往于欧洲和马来西亚的他升任为船长、德国轮船帮办。作为努力工作的报偿,何达启曾被德国船长送往德国汉堡,专攻德文和商业经营。
何达启生于海南琼海,做梦都未曾想到能在遥远的德国接受现代教育。何达启有过诸多“第一”的创举:创办海南到南洋的第一家船队,首开海口通往南洋的新航线;他所涉及的行业几乎涵盖了当时海南的各个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海南首富;他还创办了海南第一个橡胶园琼安胶园,从此带来了华侨投资开发海南橡胶种植业的热潮,成就了海南橡胶帝国的传奇。
我采访琼海籍作家卢家钊先生,谈到何达启,卢家钊说,何达启闯南洋时,有一段时光是在船上当轮机工,师从德国籍的轮机长,接触船上机械是家常便饭,何达启刻苦好学,又得到德国籍轮机长的指点,对船舶轮机业务就特别有心得。1925年前后,何达启在琼海建造了琼海有史以来的第一艘机械船,这为琼海渔民的远洋捕捞作业如虎添翼,也为琼海人闯南洋创造了新的便利条件。
冒险经历、为人坦荡和远见卓识让何达启成为一位成功的实业家,既有西式的思维,又不乏老式眼光,儿孙满堂,家风家训闻名遐迩;他从海南出发,下南洋,走西洋,其后代足迹遍及南洋一带乃至欧洲、加拿大、美国。南洋船王及其家族故事,正是海南人开拓全新的生活空间、介入世界经济文化大潮、最后回归故里回报家乡的一代琼侨经历的缩影,也是近现代海南乃至中国发展变迁的生动缩影,体现了一百年来海南人前赴后继下南洋、不断取得新业绩的奋斗精神,其海岛文化特征鲜明。
“侨批”最能体现赤子情怀
像何达启先生那样,好些华侨功成名就后又不忘回馈故乡的赤子情怀通常有实实在在的体现,“侨批”是其中载体。
海南岛东部的人们特别喜爱坐北朝南的房子,这样的除了冬暖夏凉的功用外,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还有另一层隐义:你家是否有“南风”吹? 具体说是:你家是否有“侨批”?
与闯南洋相关的是“侨批”,俗称“番批”、“银信”,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
关于“批”,琼海作家王章灿先生说,南洋各国和琼海文昌都有私人办的相对应的“批局”。南洋的批局受理华侨的“批”(多是钱和信),收手续费,集中一批后,专人带回海南,交给琼海和文昌相对应的“批局”,批局派出专人,按地址送到家人手中,家人收到钱后,在回执上签字即可。而后再写信也可交批局带去南洋。
琼海籍作家陈君积写《家有“侨批”》一文,叙述自己家乡的亲历:那些有“侨批”的人家,眼睛常常直勾勾往村口溜,盼着那个肩上斜挂着桐油布缝制的大挂包,背着一把长柄油纸伞的中年送批汉子出现……自家有批,当然高兴万分;若批是别人家的,也会向别人祝贺道喜。那时候我家有两位叔叔,早年漂泊到东南亚,一个在泰国,一个在柬埔寨,但都是替别人打工,收入低微,故我家虽有“侨”,却少有“批”,一年只有两三回,钱不多,有时三五十港元,有时一百港元。钱多少是小事,有批来,说明远在异国的亲人平平安安……
采访时,我还听到琼海人符巧蒂讲述这样的事例:又一久居海外的琼海华侨,对一直在故乡守望的妻子心存内疚,就通过“侨批”,给琼海的结发妻子汇去盖房的款项,妻子真盖了一栋漂亮的两层屋子,至今已是90岁高龄,可她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将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似乎还在等待亲人的归来……
仅从“侨批”一事看,闯南洋的华侨不论漂泊何处,不论是否已发达,都不忘接济亲人,哪怕是远亲——这样的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之一。
(叶海声)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