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褒义词有哪些(我不确定是不是褒义词)
小陈,新和,到了褒义词有哪些(我不确定是不是褒义词)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在地感」正是我所感兴趣的。
(在地性(Localization)说简单一点就是在全球化的视野中思考强调地方特性。在地性的转向是全球化中开始涌现的反全球化新浪潮。在地性是一种全新的全球化观念。这种全球化的观念更注重全球化中地点差异所带来的身份和文化差异,强调多元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价值。正如对全球化的反思中对文化的反思,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夹杂着文化向度的全球化,西方文化成为了强势文化,影响了许多地方的文化发展。在地性正是地方文化、地方性知识如何应对全球化的一种反向传输的理念。——知乎用户盈盈)
我很小的时候就会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为了生计奔波劳碌的生活中,人们究竟是从何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的?
换句话说就是:
如果物质不是生存的唯一动力,那么贫苦大众,究竟是如何去追寻一种物质以外的生存动力的呢?
《新游记》里六个男艺人来到了潮汕地区,他们一招一式地练习着对于他们而言陌生的英歌舞蹈。
在他们的模仿和一步步熟悉中,我似乎看到了一个关于以上问题的答案——
有时候,人们可以通过走入历史和虚幻深处的方式,以演绎和诠释戏剧人物的方式,来寄托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追求,然后以此反哺现实生活。
即,「脱离现实」很多时候恰恰是「走进现实」的需要。
因为有了这种需要,才有了文明与信仰。
在潮汕,每个村都有自己的英歌队,以至于它不纯粹是一种私人爱好或者私人感情链接,它以一种切实的方式成为了一种部落之间交集的可能,并且深刻地塑造着沐浴在这种文化基因下的每一个人。
(英歌:表演者画着梁山好汉脸谱或持英歌槌或持兽骨随着鼓声变换各类队形,表演形式粗犷豪迈。表演队员随着锣鼓声,敲打英歌槌或手鼓,同时不断变换舞姿及队列,组成各种图案,表现不同情绪。前棚表演结束后,就是后棚表演,一般多为戏曲表演及武术表演。)
它的脸谱、服装、音乐、道具……不一而足,人们只要走入其中,在那固有的限制之下,又有着充分的创造和自由,这种快乐,就是文化的快乐不是吗?
而且我一直强调我欣赏他们的那种在地感,其实也就是欣赏它的那种「世俗特征」,关于这一点,我之前就在写高圆圆的文章里,给大家推荐过阿城的书《文化不是味精》,阿城对此有着极其精道的描述:
“中国世俗精神的主要特点是自我净化:就是用现实的方法,来解决现实的问题。比如,劝一个悲痛的寡妇,不会说你丈夫上了天堂、往生极乐之类的话,而是会说“你哭坏了身体,以后可怎么办呢,孩子谁来带”,被劝的人想想还要活下去,也就不哭了。“
要我说的话,放到潮汕英歌文化中,这种世俗特征其实就是:
一想到明天还要去跳英歌,也就不愿再为了那些辛苦叫苦了。
生活,归根结底,还是有趣味的。
趣味,就是希望。
可能作为嘉宾,黄子韬、张若昀他们不一定能对此有多么深刻的体会,但是作为总导演,严敏对此,一定有深刻的理解。
因为我们从节目里清晰地看到了他在拿捏着这个作品的一体两面。
一面生存,一面生活;
一面压力,一面动力。
这东西,就是交织在一起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在片子里看到广泛的「群像」的原因。
你说明星和大众,能不能短暂地在一个节目里剥开?
当然是可以的。
我们市面上能见到很多那种纯搞笑、纯逗乐、纯取悦性的片子,这很正常。
但是我很高兴依然有人选择走一条「拒绝娱乐至死」的路。
毕竟,在一种集体精神都更加脆弱的时代,我们谁也说不上,继续在一条疯狂麻痹的轨道上狂奔是否依然是一种安全的选择。
关于这个时代,我们有太多不确定,不可控,不明白。
我们既无法做到彻底一本正经,因为那样接踵而至的只会是无穷无尽的崩溃;我们也不能实现真正的声色犬马,因为那种毫无根基的虚假只能衬托出我们本不富足的坚强也在摇摇欲坠。
我们在万事万物中寻找一种平衡。
我们必须思考生存与生活,必须保持着前进的信念和希望,必须……乐观。
就像某一期节目里,岳云鹏去街上卖房子,带领他买房子的姐姐就一直在斗志昂扬地鼓励他「不要害怕」一样。
在艰难的世道里,勇气是人们安身立命的红妆,笑容是大众永不放弃的信号。
只是,
即便如此,
我也不能假装我感受不到茫茫人海里那种统一的无限的… 早以习惯的失落。
在很多很多的瞬间,
我的确也无法确定,
乐观,究竟是不是一个褒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众号:宋雯婷(ID:swtstory)
搜索公众号名字即可关注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