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5寸照片是多大尺寸(失业后的教培人,转型带孩子玩剧本杀)
剧本,儿童,孩子5寸照片是多大尺寸(失业后的教培人,转型带孩子玩剧本杀)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后来和我们合作的学校大多都是加盟的,我就发现这些学校课程有点拖拉。所以2017年,我们自己组建了教学团队,本来想丰富一下教材内容,做着做着,我们就觉得那不如直接自己研究教材好了。
2018年,我们发现教培行业可能会有相应调整,第二年,我们挑出来4位同事,专门研究儿童新娱乐。当时推出了儿童剧本杀的雏形——“玩剧本”。一开始是根据经典绘本和经典文学改编,有30多个小品类,后来为了方便推广,我们汇总成3大类——文化、科普和奇幻。
儿童剧本杀就这么出现了。后来因为双减,我们的英语教育也停了,公司开始专注发展儿童剧本。
一开始我们也没想到这剧本能通过什么方式去变现,就觉得这事儿挺好玩的。后来2035远景规划提到沉浸式、消费升级,考虑到4-14岁的孩子可玩的东西不多,最多就是集个卡片啥的。他们已经过了玩蹦床的年龄了,但再往上成人的他们也玩不了。所以我们就希望儿童剧本杀能成为一种“儿童新娱乐”。
甚至开店,都是偶然的决定。去年2月份,当时我们开了一个年度总结会。因为最初内测的几个本效果还不错,就有同事提议说,咱要不开一个店?
也是胆大,说开就开了。都没做啥准备,就听说百子湾是网红街区,楼里挺多小明星的,周围的房子装修也不错。考察的时候,周围进进出出的,感觉客流量还行。5月18号,我们就把店开在这了。
蔚芽儿童剧本杀乐园室内环境,图源受访者
后来就发现草率了。因为周围的门店都是关门的,那些进进出出的人,都不是住户,而是中介。
可以说这店开得是一波三折。那时候真不挣钱。但不是因为这个行业不挣钱,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市场没打开。大家都不知道儿童剧本杀是什么,解释起来可费劲了。
后来我就专注于怎么能让大家知道儿童剧本杀的存在了。在各个流量平台去铺关键词,给大家科普、安利什么是儿童剧本杀,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就有一些用户反馈了,在抖音啊、大众点评、小红书,都有一些评价,我们就这么坚持下来了。
我觉得儿童剧本杀这件事儿,总得有人来干,得有人来填补这个“儿童娱乐”的空白。但你说让开酒吧的人来干儿童剧本杀,那也不现实。他都不了解孩子,他也没兴趣。我们做过教培的,之前老接触孩子,还能琢磨琢磨关于孩子可以玩什么,好不好玩,能不能干干净净地玩。
确实,刚开始做的时候,我们会沉浸在过去教培的固有思路里。教培行业吧,好多老师都特别希望孩子一定要学会点什么,要不然都觉得亏得慌。就像今天玩这个本,《黑黑的世界》,初期版本内测的时候,必须得让孩子记住你是火族的还是水族的,必须得知道立意是什么——要积极向上,不要有那么多的负面情绪。
那时候我们可能会要求小朋友能复述下来整个过程。像有的小朋友比较内向,我们还会保留从业习惯,去介入干预,让他适应环境,比如刻意地说:“宝宝跟我念”。到最后他们是学会了,但这就比较激进,忽略了孩子当下的感受。
随着内测的小朋友越来越多,我就发现,虽然他们读本的时候,像在读课文似的,但他们放下剧本的那一瞬间,就会回到最真实的状态,会表现自己,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愿意说什么就说什么。所以后来我们就不要求了,能说就说,不能说也没关系,说错也无所谓。或者是让他去跟其他小朋友互动,通过其他小朋友或者是游戏带着他,一会儿就好。
你能明显得感觉到玩一把儿童剧本杀对他们的影响。有的小朋友上去的时候一句话不说,下来的时候立马跟人换微信。
这个游戏的属性就是这样,自带社交光环。有时候他们玩起来看着像认识好几年了,其实谁也不认识谁。
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玩的开心。我们真不是教培,从运营模式上就可以看出来,孩子们一起玩,我们也和孩子玩。这跟教培有颠覆性的区别。也没什么负担说一定要教给孩子什么,什么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根本没有那些东西。
孩子们的真实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现在我们在招人的时候,没有专业的要求,只有一点,就是教培老师和成人剧本杀DM,我们一般不会要。
儿童剧本杀有很多门道,外行人都不懂你发现了吗,我们店没有大人衣服。
最开始我们是让家长参观和参与的,后来我们给孩子换装的时候,从兜里拿出来过录音笔,发现有家长偷着录,可能是为了盗本。从那以后,我们就不让家长进去了。
无形之中,我发现这种方式有一个优点,就是家长不跟着,这些孩子就能解放,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不会考虑我旁边还坐一妈。家长一站后面,孩子就跟上课似的。
很多剧本杀店最近推出了亲子本,但我只能说自己的能力不足,做不到让家长和孩子都开心。亲子这东西太麻烦了,孩子大一点的,家长不愿意陪孩子,把孩子送这来就是他自己来放松了;孩子小一点的,家长关注的是孩子能不能得到成长。所以亲子活动很难做到既让家长开心,又让孩子开心。
在我印象里,97%以上的小朋友都觉得挺好玩的,但也有会直接说,“不好玩。”比如有的推理能力不是很强的,他就会说:“无聊”;推理能力很强的,他也会觉得没意思,直接说:“幼稚”。
这就是儿童剧本杀和成人剧本杀的不同了。成年人很会隐藏情绪,不好玩也很少当面说,但小朋友都直言不讳,挺好,这也能帮助我们改进和升级。
小孩的理解能力和成人是不一样的。好多时候我们自己觉得写的本特好,逻辑性可强了,太精彩了,孩子能咔嚓一下就给你破了。也有的时候,我们运用的词汇,孩子不理解,他就玩不明白。
一开始我们也接写手的投稿,但拿到手发现他没接触过儿童,完全不知道儿童能理解到什么程度。我要改他的本,比我们自己写还累。后来我们干脆全都自己全职写了。
我们内部有人是专门研究儿童剧本的。一天就在那一坐,不干别的,就琢磨,一段一段写,然后捋逻辑,然后推敲,看看通不通顺,难不难,适合多大的小孩玩。有时候专注到,你跟他说话他都听不见。
写完之后,我们就会找当时教的学生去内测,现成的资源。有的他们玩了一圈,就能发现bug,比如推完发现是个死胡同。我们就得再推,再改,改得好就改,改不好就重新写。
剧本杀的很多环节其实会影响孩子的一些行为。孩子们没有那么高的辨识度和自我认知,有些剧情可能会改变他们的行为。
所以我们在设计剧本的时候,需要做到积极向上,不会出现一些偏激的游戏引导或是故事。比如成人本里面那些恐怖、血腥、暴力、恋爱的内容,肯定不能存在,但这些东西去掉了,就不好玩了,太“雅”了,孩子也觉得没劲。
所以我们就一点一点升级,比如搞一些沉浸式的体验,做换装,搞软装、光影音乐等……
上一篇:麻花团队(是效仿某团斗笑社,还是跑男套路,分羹综艺圈麻花团队没啥看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