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旅鸫(大数据观鸟,看到什么了不得的秘密?)
鸟类,观鸟,克拉克旅鸫(大数据观鸟,看到什么了不得的秘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詹姆斯·切希尔、奥利弗·乌贝蒂
“可以这么说,研究大量冷冰冰的统计数据是一回事,亲眼见到鸟群在你面前川流不息地经过完全是另一回事。”
英国鸟类学家威廉·伊格尔·克拉克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写道,当时他正试图在地图上描绘不同季节里鸟类的去留往来。
这项工作十分艰辛。为了清楚了解过境的候鸟,克拉克在偏远的苏格兰小岛度过了61周,就待在灯塔里,或者泰晤士河口外停泊的灯塔船上。由于许多鸟类在夜晚迁徙,所以不得不怀疑,他是不是晚上也不睡觉。
英国鸟类学家威廉·伊格尔·克拉克
在1912年出版的两卷本《鸟类迁徙研究》中,克拉克发问:为什么它们要离开故土,踏上充满艰难险阻的漫长旅途?它们怎么认路?对迁徙的鸟类来说,这种习性有好处吗?
克拉克是爱丁堡苏格兰皇家博物馆的自然类策展人,他当时把这些问题列为“动物界中最大的谜题”。要是他听说人们至今仍在寻找答案,一定不会惊讶。
本章中有许多研究利用追踪技术提升了我们对鸟类行为的认识,然而直接观察仍然是鸟类学的根基,几个世纪以来,观鸟者都会记录他们在自家后院或旅途中见到或听到的鸟。
20世纪90年代,康奈尔鸟类学实验室的信息科学家史蒂夫·克林开始设想,或许有朝一日观鸟者可以在网上分享他们的记录。
自1915年由鸟类学家、康奈尔校友阿瑟·艾伦创立以来,这间实验室一直走在时代前沿。艾伦和他的同事在1929年录制了第一批野生鸟类录音,至今仍然可以听到。
1950-1970年代,康奈尔大学鸟类学和生物声学教授Peter Paul Kellogg用磁带收录野外鸟类声音。
如今,康奈尔大学麦考利图书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声音库。
这些录音和自那以后的成千上万份录音一起保存在麦考利图书馆,那里有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声音库。
2003年,实验室搬到了新的主校区,新校区掩映在啄木鸟森林中,这是一片位于纽约州伊萨卡以北一座山丘上面积为93公顷的保护区。克林在大厅接待了我们。
他给我们看的第一样东西就是漂泊信天翁的等身画像,大厅里的巨幅“鸟墙”上共画有269种鸟类。楼上的开放式办公室令人不禁感到:建筑师把实验室打造得不像有百年历史的古老学院,倒像21世纪的创新中心。
克林把我们领进一间会议室,透过占满整面墙的窗户可以俯瞰啄木鸟池塘。“看见那棵死去的大树了吗?”他问道,“那棵树很有名。60年代,阿瑟·艾伦在那里拍到过一只矛隼。我记得在树上见过西王霸鹟、红头啄木鸟、小蓝鹭。长此以往,在那棵树上看到的罕见鸟种可能比其他任何地方的都多,主要是因为这里有几百个观鸟人一天到晚盯着它。”
1997年,克林和奥杜邦学会合作创建了名为“后院数鸟”(Great Backyard Bird Count)的公民科学项目, 他们当时的想法是在2月的一个长周末里,让美国各地的人们出门看鸟,数一数在至少15分钟内发现的鸟类物种和数量,然后把清单上传到项目网站。
克林永远不会忘记1998年第一次数鸟的场景。“我们当时在活动房里工作,”他指着池塘对面的一丛树木说,“服务器就接入校园的半吊子系统。数鸟活动的最后一天,我们从大学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量数据。我们也就意识到,人们真的会参与这样的活动。”
截至第一次周末数鸟活动结束,美国各地的观鸟者共计提交了15000份清单,对早期互联网来说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数字。
但克林并不满足,他想把周末数鸟活动推广成全年的项目。他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申请资助——但第一次被拒绝了。“他们没有看到这一项目的价值,因为我们的申请写得不好,”他说,“第二次申请的时候,我们 得到了250万美元,让我们得以创建eBird这个项目。”
15年过去了,eBird已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公民科学项目。 截至2016年6月,全球用户已经上传了3.33亿条记录。 仅2016年5月,他们报告的鸟类目击次数(1180万次)就比eBird最初6年收到的总数还多。再过不久,记录总数就会达到5亿。
通过eBird,个人可以上传自己的鸟类观察记录。
威廉·伊格尔·克拉克把这张地图放在“从地理视角看英国鸟类迁徙”的章节中。他在章节末尾处写下的断言,如今看来尤其有先见之明:“细节必须留给当地的观察者来补充——只有他们才有机会获得必要的专门知识。”
看到eBird如今的成功,你会很惊讶它当初没有一炮打响。“我们当初吹得天花乱坠,你懂的,比如说 eBird将改变世界之类的。”克林回忆道,“然后我们在2002年秋季发布了eBird,却没人参与——好吧,只有很少人参与。项目开始的前三年,我们实际上并没有看到什么增长。”
后院数鸟活动每年都在发展壮大,eBird却停滞不前。克林和康奈尔的整个团队都一筹莫展。
反对者坚持认为,向eBird提交数据难度太高。于是在2006年,实验室重组了团队,雇用了观鸟群体中的两位杰出成员:克赖斯特·伍德和布赖恩·沙利文。两人分别给全实验室做了报告,提出的建议都一样直截了当:“不能再把eBird看作公民科学项目。”
早期,许多观鸟者都会去用一次这个网站,但很少再回来。为了让他们持续参与,伍德建议实验室从看鸟、做记录等观鸟者已经在做的事情入手,帮他们做得更好。这种策略直接来自硅谷。
相比于试图说服人们帮助科学家,伍德更想为观鸟者创造工具。他想让eBird变得更好玩。如果有足够多的数据涌入,保护和研究工 作就可以跟上。但最开始阶段,需要的是用户。
“我的eBird”(My eBird)于2006年9月投入使用。 几乎一夜之间,这个网站就从一个让人花时间做志愿服务的地方,变成了供人们分享和炫耀的所在。
观鸟者原本就是很有竞争意识的群体,这下他们突然有了 把个人鸟种记录和别人进行比较的机会。发现罕见鸟种、清单上鸟种较多或质量较高的观鸟者,都能马上得到嘉奖。
排行榜上很快就填满了争当地区榜首的严肃观鸟者,eBird的博客还会评出“月度最佳观鸟人” 的荣誉称号。
“这很快就成了人们为之自豪的资本,” 克林说,“如今,大家会把‘eBird 观鸟榜第五名’写到电子邮件签名里。”
要是用户把小加拿大雁错认成加拿大雁怎么办? 这样的目击记录会被研究采用吗?如果人们恶作剧 提交错误记录怎么办?我们问起伦敦公园里的斑头雁,它们的自然栖息地远在数千公里外的亚洲。
eBird的工作人员伊恩·戴维斯在笔记本电脑上调出这条记录,点击显示该记录下发生过的所有操作。他指出:“一开始,自动的数据质量过滤系统会把斑头雁的记录标记为待确认,但之后,我们的审核员接手确认了目击记录,证实这是引入的外来物种。”
eBird在全世界有超过1400名可靠的专家,他们都自愿花时间来检查可疑的记录。但审核员怎么知道伦敦的斑头雁是有效记录呢?
“这是结合已有的知识和当地专家的意见来判断的,”戴维斯说,“不过最好的办法还是通过照片或录音,这些是确凿无疑的目击 证据。”
上一篇:旅游景点排行榜(中国山西省“十大旅游景点”排行榜,五台山第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