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丘八是什么意思(流传多年的谚语为什么会失效?有多少是你熟知的?)
谚语,这句,这是丘八是什么意思(流传多年的谚语为什么会失效?有多少是你熟知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摸索总结出很多的规律和经验。在文化难以普及的时代,这些规律和经验,大多以谚语这种易传易记的形式保存下来,成为了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宝贵财富。
上世纪中叶,新中国的建立,将中华民族带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文化的高度普及,旧思想意识的瓦解,工业体系的建立,科技的广泛应用,传统农业的改造,使得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流传多年的规律和经验逐渐失效了,承载它的这类谚语失去了传承的价值,正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今天,笔者就从“居家”、“农事”、“出行”和“买卖”四个方面,追忆一下山东德州和河北衡水一带这类失效的谚语,一是以文字的形式将其保存下来,二是以此展示不同时代的沧桑变化。
居 家“丑妻薄地家中宝”。这句谚语道出了封建社会乃至民国时期,普通百姓的悲苦和无奈。在那种时代,地主豪绅无法无天,流氓恶霸为非作歹,再加上时常爆发的兵祸匪患,无权无势的老百姓如果有个美貌出众的妻子或者有一块旱涝保收的宝地,无疑就会成为招灾惹祸的根苗。在这种背景下,“丑妻薄地家中宝”就成为了普通百姓聊以自慰的共同心声。新中国成立后,劳苦大众当家作主,地主恶霸土匪被镇压,这句话就很少被人提及了。
“十个聋子九个哑”。在旧时代,人们既缺少医疗卫生知识,又处于缺医少药的环境中,再加上误诊误治的情况较多,所以就出现了一些聋哑人。多数聋哑人是两病同生的,还有少数人只聋不哑,但由于听不见别人的声音,无法学习和模仿,最终基本丧失了语言功能,只能发出一些“咿”“呀”的声音,成为了人们所说的“半哑巴”。现如今,随着医疗条件的提高和民众优生优育意识的增强,聋哑人越来越少,这方面的常识也就容易被人们忽略了。
“立了夏,媳妇睡觉不害怕”。这句话,很多青年人会感到陌生,但它包含的信息量倒是挺丰富的。在“男尊女卑”的时代,媳妇过了门,长辈们最急迫的一件事就是立规矩,首要的一条就是勤劳。天一亮就要起床干活。冬天夜长,鸡叫五遍必须起来,但这个时辰天还没亮,那时又没有闹钟,很容易睡过头。这种情况如果让公婆或者爷爷奶奶发现了,就会在院子里大声斥骂,弄得媳妇们提心吊胆;立了夏,天亮得早了,媳妇们终于不用担心睡过头了,所以就有了这句谚语。
“穷生虱子富长疮”。时下的青年人对虱子大概已没什么印象了,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它还寄生在很多人的身上,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虱子繁殖快,生命力特别顽强,所谓“饿不死的虱子”,还有不怕热水烫!但它怕干净。只是过去的人们没有条件勤洗澡和勤换衣服,所以就给虱子的猖獗创造了条件。说起来,过去的富豪们卫生条件要比穷人好许多,可以少挨虱子咬,但他们大多好吃懒做,所以经常得痔疮、口疮之类,还有“富贵生淫欲”的,容易染上梅毒大疮。其实,疮也是怕干净的。所以到了今天,随着公众卫生意识的增强,这类告诫已经基本失去意义了。
“好汉无好妻,赖汉娶花枝”。在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许多当事人互不知底,结婚就像“抓阄”,所以导致了一些夫妻极不般配的例子,让失落的一方悲苦一生。新社会提倡婚姻自主,再加上当今信息畅通,所以像过去那种悲剧可以说一去不复返了。
“大树底下当煤矿,鸡腚眼子当银行”。在国人没有解决温饱之前,许多农村人不仅要为缺吃少穿发愁,还要为缺烧的发愁。那时候,树枝在人们眼里就是优质煤炭;把积攒的鸡蛋卖了就成了挣现钱的主要方式。眼下的农村,好多家庭早已告别了大锅灶,农产品随时都能换成钱,大多数家庭也不养鸡了,那种缺吃缺穿缺柴禾的感觉再也体会不到了。
“够不够,四十六”。这是一句有关妇女生育的谚语。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前,由于没有节育措施,一个家庭中有五六个孩子的比比皆是,七八个的也不少。生活艰苦的岁月,婴幼儿的死亡率也比较高。妇女到了中年如果还想要个孩子,虚岁四十六就是一个不成文的界限;即便能生育,也需要考虑优生的问题。时下,经过了多年的计划生育,估计许多育龄妇女都不大记得这句经验之谈了。
“狗肚于里装不了四两香油”。这本是一句讽刺某些人有点仗势就“烧包”的话,但也说明以往岁月的狗生活条件艰苦,肚子里并没什么油水。只是事过境迁,如今的狗大多是满肚子油腻,尤其是个别有钱人养的狗,比普通人吃得还好,于是就敢声称“狗比人值钱”!由此看来,“狗肚于里装不了四两香油”这句谚语还真不该被淡忘。
农 事“春四夏三冬八遍,少叫一遍也亮不了天”。在没有钟表或缺少钟表的年代,当地几乎每个农户都要喂上一两只公鸡,用它的打鸣起到计时和闹钟的作用。前面这句话就是鸡叫的规律总结。现如今,人们有了各种各样更准确的计时工具,农户养鸡的也越来越少了,实在没必要再牢记这类常识了。
“倒房土,鼓三鼓”。“倒房土”就是反盖新房时拆下来的旧房土,把它上到农田里,那可是效果持久的好肥料呢。在当地,大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土房就逐渐被淘汰了,所以这句经验之谈对一些青年人来说就比较陌生了。
“房檐滴答水,地里二指雨”。这句谚语失效的原因是:过去农村大多是土房顶,或少数的砖瓦顶,都比较能吸水。当房檐滴答水时,地里大约就是二指雨了。但时下的农村,土房早已淘汰,瓦房也正在被楼房所替代,所以,许多家庭的房顶已换成了水泥、沥青、铁皮或彩钢瓦,一下雨,房檐就滴答水。这个时候,如果再用老经验去判断降雨量,无疑就是刻舟求剑了。
“哪里也有灵芝草,哪里也有蚂螂墩”。“蚂螂”是当地对蜻蜓的俗称;“蚂螂墩”则是一种丛生的野草,叶似韭菜,牛羊都不爱吃,估计是只能供“蚂螂”在上憩息而得名。以人类超凡的智慧,“蚂螂墩”也仅仅开发出了两个用处:一是叶子可以用来捆油条和蔬菜;二是可栽在田间地头作为地界的标示。相比之下,“灵芝草”是一种名贵的药材,只是在当地无生长,所以在人们印象中类似虚无飘渺的“仙草”,而“蚂螂墩”也在近四十年里逐渐消失了。在这种情况下,这句谚语被人漠视也就在所难免了。
“六月韭,臭死狗”。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六月里的韭菜容易发臭,自然是不宜买、不宜放更不宜吃。然而,时代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认知,由于在种植、运输、储存等方面采用了现代的科技手段,如今六月里的韭菜已不会像过去那样发臭,随便找家饭店,几乎都能吃到韭菜馅的面食。在事实面前,古老的谚语已经失灵了。
上一篇:剑魂技能(DNF:如何成为一个剑魂大神?这三个技能不用学,别被骗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