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终身未嫁的“林徽因”: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校长王世静老照片发现记)
华南,女子,她的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终身未嫁的“林徽因”: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校长王世静老照片发现记)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东方微笑记忆:发现一个终身未嫁的“林徽因”
当我们追寻那个时代的脚步时,有一个名字常常会被提起。
林徽因,人间四月天的林徽因,一个时代的风华。
而当我看到下面这张照片时,便忽然想到了林徽因。
在一批老照片中,偶然发现了这一位身着学士服的女学生,我想,这应该是她的大学毕业照片吧?照片的拍摄时间着实让我吃了一惊——这是清王朝刚刚覆灭的第六年,很多人依然没有割掉辫子的时刻,而这位女生的微笑,却和我们今天学校里的女孩子别无二致。如果说有什么不一样,或许就是更多了书卷气和一份优雅。(只针对我家那个疯丫头比较而言,不是说别的什么女生哈。)
这个时候,她已经走出大学的校门,而林徽因才刚刚12岁,而我们已经感到了另一种人间四月天的韵律。她们的美,都在气质而不是容貌,从年代而言,还要算林徽因盗了版。
而且,她并不是孤独的,在另一张照片上,一群她的同学都这样优雅地对着镜头,带着东方式的微笑。
文明之光,在这一笑中,滋润了天空和土地。
当我仔细读过照片下的标注,惊讶地发现,她们和林徽因出自同一个地方——福州。她们是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的第一代毕业生,也是中国最早那批受到新式教育的女孩子。
比她们更早时,留着辫子的中国人,已经开始学习数理化和外文了。
1898年7月3日,京师大学堂在北京开办,这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化大学,留辫子的中国人学数理化,就从这里开始。
原来,鲁迅和陈独秀们谈到的新式教育,并不是旧瓶里装上了新酒——旧的瓶子还在,但中国人已经在开始挣脱它的束缚,去点燃新时代的灯火。中国人在那个时代追赶世界的脚步,当时人们的努力,在一百年后,我们也可以看得到。
我惊讶的,是中国人追赶的速度。
看过太多清末的老照片,肮脏,愚昧,小脚,浑浊而毫无生气的双眼,仿佛是那个时代的标记,五千年的文明,在一次次浩劫中几乎只剩残砖断瓦。仅仅几年的时间,中国的女孩子,便有了林徽因式的微笑,有了自信的面庞。
在北师大读书的时候,我的老师曾讲过,一个国家的女性教育,是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因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处于弱势,她们得到良好的教育机会,代表着一个国家对于文明的向往、尊重和追求。
正巧,福州船政研究会会长陈悦先生邀我到福州参加一个会议。带着这样的感受,我到福州开会的时候,便带上了这张照片,准备向当地的朋友做个介绍,并艳羡一下这里的教育积淀——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的校址就在福州。
这所学院由美国女传教士程吕底亚女士(Lydia Trimble)在1908年创建,当时只有预科,该校完整的本科教育,是1917年开始的,其教学质量之高,直到今天人们仍在津津乐道。
带上这张照片其实还有一个不太切实际的用意,我很想知道这位气质娴雅与林徽因相类的女生是何来历,能不能找到她的名字,有没有和林徽因一样的罗曼故事。在照片上,标记她的名字是Lucy Wang,只能推测她姓王,但无法揣测其中文名,期待在福建能有识得她的朋友。我总隐约觉得这样一位女子,一生绝不会平凡。
这也是我带去的照片——福建协和大学的女生赛跑,围观的就差卖票了。
意外的是,照片给大家看过后不一会儿,福州本地的朋友欲言又止间,一起开会的北京大学张帆教授便把那个照片上的女子认了出来——“这是王世静校长啊!”
王世静……校长?
作为北方人对王世静可能不太了解,而福州人对她却是有着深刻的记忆。
王世静是清末光绪三年状元王仁堪(徐世昌、梁启超皆出其门下)的孙女,是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的第一代毕业生(实际上,她在这里只上了两年课),而后到美国晨边学院学习,再到密执安大学深造,1923年从该校化学系毕业。此时,她的母校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已经成为我国南方最负盛名的一所女子大学。在它的屋檐下,一批又一批中国女性走出家庭的桎梏,把那种东方自信的微笑带向社会,也带向世界。
1927年至1928年,我国教育界出现反对外国人掌持我国教育体系的运动,华南女大也受到影响,最终学校决定服从时代的浪潮。
1929年,校长卢爱德辞职,从中国人中选择下一任校长时,有人想到了被称作“校园中一朵玫瑰”的王世静,认为她的才能、形象和家世对华南女大的发展十分有利。王世静回国后已经在复旦大学任教,月薪200元,而华南女大的月薪只有30元。她未做其他考虑,在院务委员会陈叔圭主席的支持下毅然返回母校,受聘担任第一任中国人校长。
这一干,就干到了1951年,直到院系调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此后,王世静曾担任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福建省人民政府参事等职务。
在她担任校长的二十余年中,正是国家动荡,风雨不断的时光,军阀的横暴、经费断续不足、日军入侵轰炸等,给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又称华南女子大学)屡次带来磨难,但王世静和她的同事们始终坚守岗位,哪怕福州沦陷,带领师生撤退到闽西山区,学校的教学仍顽强地进行。
在这段时间里,华南女子文理学院获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永久立案,并得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董事会承认,获得国际承认的文学士与理学士授予权。余宝笙、吴芝兰、刘永和、陈佩兰、邓锦屏、魏非比、魏秀莹等一大批中国优秀的女教育家就诞生在这里。
原来,照片上的,竟是如此优秀的一位女性。
会议间歇,与张帆先生(左二)、林缨尧先生、王东峰先生共同探寻这批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张先生的判断正确吗?我查找了一些王世静的公开照片进行了对比。
目前公开的王世静照片基本都是年长一些时候的,所以如果发现她年轻时候的照片,无疑颇有价值。
这是二十年后,王世静到南洋为华南女大募集经费时与当地校友的合影,前排正中的王校长让我们依稀可以找到前面那张照片中女学生的形象,二十年的岁月,似乎只是沉淀了她清秀睿智的灵魂。
王世静画像,已是早生华发,她的英文名字正是Lucy Wang。
这是李晓伟先生的作品,他曾经为华南女子大学的四位校长画像,分别是创办人程吕底亚、第二代校长卢爱德、首任华人校长王世静、以及上个世纪80年代复办华南女院的余宝笙。
王世静担任校长的时候,年仅31岁。
难得的是,还有一张照片上,正是三位女校长同框(左为卢爱德,中为程吕底亚,右为王世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们之间存在着微妙的不同,老师程吕底亚努力把近代教育方式引进到这所学校,而王世静努力聘用更多的中国教师,帮助一批留学国外的校友回国任教。从我们知道的情况来看,她们都一样把毕生的精力投献给了女性的教育事业。
这批王世静校长老照片的发现,给在场的福州朋友带来了极大的欢愉,我们惊讶的发现,在场的一位女校长,她的老师正是王世静校长的学生,其感动可想而知。
如果说有什么意外,那就是这位和林徽因有着同样微笑的女子,却没有罗曼史可言。王世静终生未婚——不仅是她,华南女子大学的前后四任女校长,都是如此,她们都没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
上一篇:商洛景点(陕西商洛人必打卡5大旅游地!去过一半以上的都不是一般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