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点翠首饰(细说女子发饰:点翠、梳篦的金翠首饰)
梳篦,发饰,梳子点翠首饰(细说女子发饰:点翠、梳篦的金翠首饰)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女子的满头乌发隐含着女性自身的骄傲,它是青春年华的代表、是爱情的梦想,牵系着许多文化上的深厚意蕴。古人把头发当作人的身体、性命的一部分,精心梳理,保护终身。无数发型与发饰,表达着历代人们对生命的眷念,对美好的永恒追求。发饰,作为中国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其发展和演变从一个侧面折射了一个民族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历史变迁。
发饰中蕴藏的深层文化意识,源远流长,延续至今。发饰除了具有审美意义,更具有考古与历史价值的艺术载体,不仅代表着各个时期的文化样式,也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最为形象和直观地记录着纷繁复杂的历史进程中微观的时代印记。
·翠鸟飞上头 —— 点翠工艺
点翠,是中国传统的首饰装饰工艺之一,因为技艺精巧,受到皇家喜爱,因此被列为燕京八绝之一。翠,是指背后有绿色羽毛的鸟类,色泽如翡翠,将这样的羽毛装饰在首饰上,就是点翠。
点翠的工艺已经很难考据,不过根据史料记载,我们还可推断一二。《韩非子·外储说》载, 楚人为其宝珠专制木匣盛装, 木匣表面即是“缀以珠玉, 饰以玫瑰, 辑以羽翠。”由此可得,最晚至晚自战国开始, 以翠羽为饰颇为流行。宋代开始,点翠工艺的装饰品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不过,因为点翠工艺精巧、价格较高,引起商人们之间的恶性商业竞争,从绍兴年间开始,皇室就多次对翠铺实施禁令,但却屡禁不止,也足以说明点翠的受欢迎。
虽然点翠的工艺流传已久,但是点翠的名字其实到明朝开始才出现。比如《天水冰山录》一书中,就有“金厢玉点翠珠宝首饰一副”等点翠相关的内容。因为制作工艺本身残忍,也随着翠鸟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点翠中“翠”的部分也开始逐渐由翠鸟的羽毛演化为其他替代品。如丝绸、普通羽毛的彩绘等等,正在成为点翠的新风尚。
·梳子也能做头饰 —— 梳篦
梳篦古称“栉”,是中国古代八大头饰之一。梳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栉,梳篦之总名也。”梳篦两字分别代表不同的意思,齿部稀疏的一般称为“梳”,主要用来梳理头发;齿部细密的则称为“篦”。
早期社会,人们使用梳篦的目的主要为方便劳动,防止头发遮挡视线。后来,人们发现整理头发这一行为能够同时满足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自我装饰两种需求,梳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逐步得到了提高。唐朝开始,女性的发饰繁复而华丽,梳篦作为发饰直接佩戴在头上也成了一种社会风尚。到宋朝,戴冠插梳不光已经成为日常,且用大梳子替代了唐朝时期流行的小梳子。
梳篦的材料主要以竹、木、兽角、兽骨、兽牙、贵金属、玉器为主,其中竹、木制作的梳子相对轻便,适用于日常生活场景,而贵金属、玉器、兽骨等贵重材料制作而成的梳子,则更多出现在王公贵胄家庭的重要场合上。梳篦就其形状也多种多样,如长方型、鱼尾型、六边型、马蹄型、梯型等等。
古代梳篦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除作为梳具和装饰之外,还有男女之间表达情感、见证爱情的作用。有情人之间送梳篦,亦有互许终身、白头偕老之意。元剧《荆楚臣重对玉梳记》中就写道:“顾香玉将玉梳一分为二,将其中一半赠给荆楚臣作为凭信,后二人相见,玉梳复合,有情人终成眷属。”
综上,在上述两款发饰以外,中国古代还有各种丰富华美的发饰。美是人类社会实践劳动的产物,发饰之美亦是人类在和自然相处的社会活动中按照逐步形成的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作为审美对象的发饰,也经历了一个由纯粹的工具到审美主体的发展过程。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早期发饰的发展一直延续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产生活的美好向往。随着时间推移,发饰的材质及花样愈加丰富,工艺也更加繁复,外形日益华丽,审美意义的装饰性逐渐占据了主要地位。
如果将原始社会初期发饰萌动的审美作为一个点,那么经历后代的发展,发饰的变迁及美化早已扩大成一个星罗棋布的面了。但正是因为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对发饰材料的利用及对形状的把握,借此展现了对美的追求和在装饰上的审美观,才会有后世熠熠生辉的奢华之色和美不胜收的云髻凤钗。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