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广州民族学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纪实)
总书记,习近平,中国广州民族学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纪实)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新发展理念中,创新居于首位。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创新能力不强,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
2014年5月23日,总书记在中国商飞公司考察时,曾登上C919大型客机展示样机,指出“把大飞机搞上去,起带动作用、标志性作用”。
2022年9月,C919大型客机取得型号合格证,将于年底交付首架飞机。总书记指出:“要有雄心壮志,世界科技巅峰我们都要奋勇攀登”。
2021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首批科学影像图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着巡合影”图。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问探火……10年来,我国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一路跃升至2022年的第11位。
2016年伊始,一场深刻体现发展理念变革的座谈会在重庆召开。
“今天可能要让你们失望了,这次讨论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保护的问题。”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开门见山。许多参会人员感觉“好像是泼了一盆冷水”。
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长江上、中、下游调研,四次主持召开座谈会,深刻阐释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辩证关系和战略考量。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国经济迈上高质量发展的宽阔大道。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2022年7月12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一张巨大的地图前,久久凝视。
曾几何时,新疆是“路到头、人到头、水到头、电到头、田到头”的边境之地。如今,“钢铁驼队”中欧班列沿着昔日张骞凿空之路,将西北边陲变成开放前沿。
此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的清晨(2022年9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设立雄安新区,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擘画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江河战略”……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一个个关键处落子、彼此连接成势,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布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广阔空间。
“时与势在我们一边”!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这一重要论断,展现出我们迈入新发展阶段的定力和底气、决心和信心。
“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焕发出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有力的话语,激发出亿万中华儿女逐梦奋斗的壮志豪情。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擘画民族复兴的伟业宏图,习近平总书记思虑深远:“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19年金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写入全会决定。
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
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把“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
两次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把意识形态工作视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72年后再次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文艺工作者要“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要求“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
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意识形态领域一系列根本性问题阐明原则立场,廓清理论是非,校正工作导向,为中华民族精神大厦夯实思想根基。
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22年9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2022年9月30日上午,天安门广场庄严肃穆,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
肃立默哀、敬献花篮、整理缎带、缓步瞻仰……自设立烈士纪念日以来,每年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出席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无声的缅怀传递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气壮山河。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从英雄模范身上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
首次阐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系统概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原创性论述,点亮精神的天空。
为功勋模范颁发奖章,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为老道德模范让座,躬身示范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走进菁菁校园,叮嘱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厚植新时代中国文明沃土。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金秋时节,一项重大文化工程的最新进展吸引国人目光: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以思想史为基本线索的《复兴文库》出版发行。
“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一个传统。”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丛书作序,发出“坚定历史自信、把握时代大势、走好中国道路”的时代强音。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朱熹园中,感慨“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苏祠里,强调“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莫高窟下,指出“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
上一篇:松鼠养殖(松鼠也可以大规模养殖,它的价值不止做宠物那么简单!)_2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