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素油(食用油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吗?)
植物油,食用油,动物油素油(食用油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人类的发展,与食物息息相关,说起食用油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食用油的“前世今生”,大家了解吗?今天就和大家探讨探讨。
根据文献记载,我国在汉代以前人们食用的油均为动物,称“脂、膏”。脂一般为没被炼过的油,膏为炼过的油!
周代
用油之道
周代的时候,先人对食用油开始有了研究,他们会根据不同的季节去选油。
《周礼·天官·庖人》中记述掌管天子膳馐时供应肉食的官,根据不同的季节,使用不同的油煎和各种鸟兽。春天用牛油煎羊羔、乳猪;夏天用狗油煎野鸡肉干、鱼干;秋天用猪油煎牛犊和鹿崽;冬天则用羊油煎鲜鱼和大雁。
先秦
少油时代
古人对不同的动物油有专门的称谓,如有角者提炼出来称脂,无角者提炼出来称膏。牛油羊油称脂,猪油称膏。同是脂,在脊又曰“肪”,在骨又曰“(月册)”。而兽脂聚,又曰“(月囷)”。
动物油脂提取方式简单,不需要压榨,也不需要精炼,提取难度相对较小,价格相对便宜,但动物油脂不耐高温,遇到高温容易糊,而且气味难闻,所以先秦时代的人们做菜一般用蒸煮和烧烤为主。
汉朝
提炼植物油
使用相当长时间的动物油后,因为榨油技术的诞生,才始有素油。素油的提炼,大约始于汉,但不能食用,而是涂在丝织物上。
植物油的食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能就比较普遍了。据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当时已把芝麻油、荏子油和麻子油用于饮食烹调上。
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胡麻(芝麻),也就是最早的植物油。
宋代
新技术出现
宋代,植物油的食用更加普遍,种类也有所增加。沈括《梦溪笔谈》云:“今之北人喜用麻油煎物,不问何物,皆用油煎。”
传说,南宋民间痛恨奸相秦桧,将面饼做成他和夫人王氏的样子,背靠背粘著,放在滚油里煎炸,将其取名为“油炸桧”,这就是“油条”的雏形。虽是传说真假不得而知,但对高热量油炸食品的热爱,古今皆同。
元代
系统油产业
宋元间,棉花、蕃瓜、红薯之类,粤估从海上诸国得其种归种之。呼棉花曰‘吉贝’,呼红薯曰‘地瓜’,落花生曰‘地豆’……落花生以榨油为上。故自闽及粤,无不食落花生油。”
元代第一次出现榨油器具的记载,记载了器械构造以及原料的破碎、蒸炒、制饼和压榨的过程。
这种榨油方法也一直流传到现在,在某些农村地区还能够看到这种古老的制油方法。
明朝
油类丰富
明代,植物油的种类更多,系统的造油方法也见诸记载,对各种植物油的性质、食量、不同的功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述了各种植物种子的出油率和造油法,其中有榨法、水代法、磨法、舂法等,基本具备了现代食用植物油的种类及造油法。
清朝
花油的引进
檀萃所记之时乃清乾隆年间。
清嘉庆十八年的《调疾饮食辨》《油》篇中,已经记录有四种植物油:脂麻油(芝麻油)、豆油、芸台油(菜子油)、吉贝油(棉花子油),并无花生油。另据谢国祯先生考证,大约在明末清初,美洲品种的花生(大花生)在中国才开始广泛种植起来。常见的花生油,其实是非本土食用油,而且也是较晚才传入中国的。
现代
食用油成熟
人们吃油的习惯,也是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慢慢从动物油转变到植物油。
食用油到如今已经发展至成熟的产业链了,油的种类也进一步丰富,造油术早已完备娴熟。
未来
二酯食用油
除了原有的猪油、芝麻油、花生油等各类甘油三脂型食用油。
最近,科学界公认的新一代健康油脂——亚麻籽油正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主要成分为α-亚麻酸,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植物脑黄金”和“血液营养素”之称。
亚麻籽油中的主要成分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健康程度。营养学会专家称“民以食为天,饮食健康为基础”。现在很多慢性疾病都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不健康引起的,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现状,就得从饮食健康,选择好油这一关节开始。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广东核电(广东台山核电2号机组完成示范运行 具备商运条件)_2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