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骨感是什么意思(“文科黑话”,当然并不深刻)
黑话,学术,词汇骨感是什么意思(“文科黑话”,当然并不深刻)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上世纪30年代的《江湖丛谈》一书是这样说的:“黑话也就是黑社会的行话,行话也叫切口,切口是指清末流行的跑江湖人之间的暗语。”话说,在清朝民间,跑江湖经商之人游走于灰色地带时,往往需要且只需要与接头人心照不宣,为了规避风险,尤其善于使用一些避免被外人听懂的暗语,也就是某种黑话。
《功夫》(2004)剧照。
圈内人心领神会,圈外人一脸懵。这大概就是黑话最显著的特征。然而,照此说来,“文科黑话”仿佛便是文科人懂而非文科人就不懂的了(当然,此处的文科还得是高等教育中的专业学科才有“资格”)。有意思的是,“文科黑话”是连文科人也未必懂的,而稍微懂得点的文科人反而瞧不起对一些术语的使用。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可能都习惯将“文科黑话”归因于翻译腔,以及受英语结构影响的遣词造句。而其实,这些弊端可能只是中文差的表现。将一个句子的结构去掉,那些剩下的看似高深却与上下文不搭的词语,多半就是“文科黑话”了。它们泛滥于各式文章、社交媒体和日常聊天。而在“文科黑话”流行的过程中,其实也从来不缺乏对它的吐槽和批判。
在《安妮·霍尔》(1977)中,一路人(左一)高谈阔论,其实并不真正理解麦克卢汉(真人出演,右一)。麦克卢汉为传播学家,著有《机器新娘》《理解媒介》等。
此前,社交媒体上有一段模仿“文科黑话”的句子在流传:
吊诡的是,消费社会在建构符号的过程中,完成了对传统的解构,人们在集体无意识中被异化和规训,成为马尔库塞眼中单向度的人——一个景观社会的赤裸肉身。这种后福特制社会下的迷思,暗含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型剥削,它看似解放了人,实则在严密的权力网络里,通过赋能完成了对平民的新型控制术,使我们温和地走入良夜,沉醉于美丽新世界。正如福柯所说,“试图消解欲望的人,最终会成为欲望的奴隶”。
这其中的用语其实并不新鲜,不过这些高密度的术语却无时无刻在说,“你懂才能反驳我”。由于生活环境或知识背景的不同,一个人不懂得一件事、一个现象,再寻常不过。可是这里的“懂”指的是懂术语,也就是行话。那么,是不是只有“半吊子”才会炫耀黑话?这些黑话为什么如今尤其不受待见?
我们找到上面模仿“文科黑话”造句的作者谈他在网上遇见的诸种见闻,并尝试分析当代青年厌恶的是怎样的“文科黑话”。
撰文 | 宗城
01
并不是学术用语都叫“文科黑话”
文科黑话来源自学术话语缠绕,但并不是所有学术话语的使用,我们都说它是文科黑话。准确的学术阐释,即便复杂,也有其重要的价值。但是,如果这学术缠绕无助于知识更新,相反成了阻隔知识流通、圈子内小范围自嗨的形式,它们的泛滥就不再会让知识更平等化地传播,而是造成议题焦点的模糊,以及圈内知识生产者对知识壁垒的加固。
首先,并不是所有学术用语都叫文科黑话。那些贴切的理论阐释(比如学人用女权主义理论解读性别议题)不叫文科黑话,而是常规的学术分析。那当代青年厌恶的是怎样的文科黑话呢?举个例子:评论者把一切权力结构里的行为都称之为“规训”,把人文社科领域常见的术语,比如异化、剥削、解构、建构、能指和所指等词汇,不加甄别地运用到所有评论,使这些专业术语在传播中成为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空话,也使得不少读者误解了词汇的原意。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法国哲学家,著有《疯癫与文明》《性史》《规训与惩罚》《知识考古学》《词与物》等。
福柯的规训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其滥用程度在今天仅次于“老师”和“内卷”。仿佛不使用“规训”,就不是一个高深的评论家、当代评论者,上至人文社科教授,下至公众号写手,都争相使用规训这个词。领导打压下属叫规训、老师教育孩子叫规训,国家、制度、法律乃至一切影响人的框架都为规训所解释,规训这个词成了评论者故作高深而不用通俗词汇的常见例子,类似的还有“例外状态”“赤裸肉身”“景观社会”“能指和所指”等。
阿甘本提出的“例外状态”(参见《例外状态》一书),本来是指“法律和政治间的一种模糊而不确定的交叉地带”,并且,“构成了公法和政治现实之间的不平衡点”,例如国与国的战争、国家的内战、全球性瘟疫等,都可能演变为“例外状态”,但这个词在后来不断被引用,就连偷情也被人戏称为“例外状态”。
《例外状态》,[意] 吉奥乔·阿甘本 著,薛熙平 译,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
又比方说近年来很火的概念“内卷”。这个词出自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lifford Geertz)的著作《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e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它又被翻译为“过密化”。“农民在人口压力下不断增加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劳动投入,以获得较高的产量。”然而,黄宗智注意到,劳动的超密集投入并未带来产出的成比例增长,出现了单位劳动边际报酬的递减,即过密化现象。这个现象叫内卷。但在今天,内卷已经成为对饱和式竞争的形容,它的语意一步步扩大到包括剥削、内斗、内耗等意思。
历史社会学家黄宗智将内卷理解为“单位劳动边际报酬的递减”其实也是一种误读,而这一误读源于1985年,并延续至今。误读后的“内卷化”反而展现了令人吃惊的概括能力。图为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2007)中的水稻农人。
文科黑话容易在对文科术语的频繁征用中磨损原意。这方面,现当代学者尤其是后现代主义学者贡献了大头,而左翼学人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今天,阿甘本、齐泽克乃至朱迪斯·巴特勒是活用话语缠绕的黑话宗师级人物,他们会让你以为领悟了什么,仔细琢磨又好像什么也没说。他们习得了用一篇文章讲一句话又让人读不懂的学术素养,他们明白自己在说什么,但效仿者就很可能掉进坑里。
在批评文章《戏仿的教授:朱迪斯·巴特勒著作四种合评》,玛莎·努斯鲍姆就忍不住指出:
“要想理解巴特勒的观点非常困难,因为要搞清楚这些观点到底是什么就非常难。巴特勒是个很聪明的人。在公开的讨论场合,她已经证明了她是可以把话说清楚的,并且能够迅速领会别人对她说的话。然而,她的写作风格却是沉闷而晦涩的,充满了对其他理论家的指涉,这些理论家来自许许多多迥然不同的理论传统。……。所以,阅读巴特勒遇到的最初问题就是,要想在她所引为支撑的这么多相互矛盾的概念和学说之中找出她的论点,实在令人犯难。”
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1956年出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修辞与比较文学系教授。
巴特勒是当代女权的重要人物,她对性别操演的解释启发了这一代年轻学人,但她缠绕、晦涩的语句也跟她的思想一样拒人于千里之外。试看这一段: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