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王宝强演的电视剧(“少林小子”释小龙和“傻根”王宝强,剪不断、理还乱的命运线)
小龙,少林寺,少林王宝强演的电视剧(“少林小子”释小龙和“傻根”王宝强,剪不断、理还乱的命运线)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982年,让李连杰崭露头角的《少林寺》在香港上映。
当时,尽管有成龙的《龙少爷》、刘家良的《十八般武艺》、袁和平的82版《奇门遁甲》等一众本土佳作围追堵截,《少林寺》仍一举拿下1616万港币的超高票房。
《少林寺》在内地的影响力更是空前,一毛钱一张的票价创下过亿票房,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
这个时代的印记,落在两个天各一方的孩子身上,他们的命运线被连在了一起,也直接促成了他们“少林小子”的奇遇人生。
《少林寺》立项初期,剧组前往河南嵩山少林寺实地考察。
当初的少林寺远没有现在这般人流如织、金碧辉煌的光景,寺里只有几个老掉牙的和尚,处处都是断壁残垣、荒草丛生,泥菩萨也坍塌近半。
但少林寺历史悠久、底蕴厚重,编剧在寺内看到一副“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壁画,灵感一来,经典也就诞生了。
当时在离少林寺不足百米的地方,住着一个叫陈同山的青年,他正谋划着自己的未来。
陈同山祖辈习武,1985年之后他转入少林寺武术学校任教。
彼时恰逢《少林寺》热映之后,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去少林寺学武的热潮。
这下,陈同山和少林寺武术学校就不用愁生源了,许多有志青年因为崇拜李连杰,砸锅卖铁也要去少林寺学武。
只是陈同山没想到,教了无数学生的他,后来会靠着自己4岁的儿子“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
01
1988年,路子广、脑子活、功底扎实的陈同山成为少林寺武术学校的校长,喜上加喜的是,陈家喜获麟儿,孩子取名为陈小龙。
一开始,陈同山也不笃定,儿子是不是块习武的料。但小龙两岁时,当爹的发现这娃做起动作,比刚来的学生还要强,越看越觉得自家这娃娃根骨奇佳!
就这样,陈同山将儿子当成“业务标兵”来打造。
每天早上5点,陈小龙被“无情”拉出被窝,一片诵经声中,他奔跑在佛寺、山林。
日复一日,风雨无阻。
这一年也就是1990年,陈小龙进而拜“少林寺第29代接法传人”释永信为师。因被赐法名,这孩子有了大家熟悉的名字:释小龙。
释小龙的成名速度,堪称童星里头的天花板。
1992年参加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他拿到少林通臂拳、罗汉棍两个优秀奖。
有人风光无限,有人籍籍无名。
释小龙成了“别人家的孩子”,至于普通人家的娃,这时都还没有踏上起跑线。
也正是在1992年,与河南毗邻的河北省。一个叫大会塔村的地方,在仲夏夜迎来了一场露天电影。
影片播放的,正是李连杰十年前的成名作的《少林寺》。电影散场之后,有个还不到10岁的孩子被李连杰圈粉,他把“少林寺”默默地记在了心里。
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傻根儿”、“许三多”、“顺溜”王宝强。自打看过《少林寺》,“练武”这俩字,也就在王宝强的心里扎了根、发了芽。
没人会想到这部老电影会改变他的一生,把他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里拯救了出来。
小时候的王宝强不善言辞,但性子倔得很。他没事儿就在大哥面前念叨:“哥,我想去少林寺练武!”
大哥不理他,他又去缠妈妈:“我要去少林寺学武术,将来也要拍电影,我拍电影会给你挣很多钱!”
全家人都禁不住他这么磨,倔强的王宝强终于说服了家人。
多年以后,功成名就的王宝强回想起他看到“少林寺”牌匾上的三个大字,仍然抑制不住地激动,脑袋轰轰闪现出电影画面。
王宝强天真的以为,只要进了少林寺,就是在拍电影了,自己会成为下一个巨星李连杰。
02
打破王宝强幻想的,是寺里的师兄。
因为王宝强总是缠着他们问:“咱们拍的电影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看到自己?”
师兄们冲他一顿乱拳之后,告诉他:别瞎想了,来少林寺是学武的,拍电影得有剧组来取景。
“傻小子”王宝强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走错道儿了!
但王宝强心里酸溜溜,他的巨星梦破,身边却有人轻而易举地成了“巨星”。
这位“巨星”就是比王宝强小了6岁,但是按资排辈,王宝强还要喊他师兄的释小龙。
1993年,嵩山少林佛学文化团应邀访台,5岁的释小龙跟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台湾导演朱延平看到他们访台期间的录像,对释小龙打拳的可爱模样感染,随后通过多方联络,找到释小龙父亲,推荐孩子出演电影。
当时,朱延平手上正好有部片子,男主角敲定林志颖,急需两位戏份重量级的小童星。在找到释小龙后,朱延平找到的另一个孩子,叫郝劭文。
郝劭文出生在台湾,在读幼稚园的年纪,接拍了一支果汁广告。其中,那句“师父你要尝一尝”的台词,成功萌翻朱导演。
于是,施展少林功夫的河南娃,加上逗趣耍宝的台湾仔,还有红透东南亚的林志颖、清纯可人的徐若瑄,共同出演《笑林小子》。
1994年电影上映之后,不仅票房大卖,几位主演全都爆红。
同年7月,朱延平导演趁热打铁,推出了《新乌龙院》。虽然少了林志颖,但多了郑少秋、吴孟达、杨紫琼、张卫健……
一堆大牌明星给释小龙和郝劭文这两个娃娃当陪衬,票房继续高奏凯歌。
投资方的老板在庆功宴上,直接给释小龙和郝劭文一人30万台币的奖励。
当然,这笔钱就跟我们所有人的压岁钱一样,都进了孩子父母的兜里。
03
释小龙称霸“最火童星”的那几年,王宝强则在少林寺里埋头苦练。
时间来到1999年。
这一年,释小龙告别叼奶嘴的萌娃时代。渐渐长开眉眼的释小龙,在《少年包青天》里饰演的展昭,灵气十足。
这一年,王宝强离开少林寺,去往更广阔的天地,接受社会这个大染缸的洗礼。
因为他在少林寺他听说当演员就要去北京,去北影门口等着当群演,说不定哪天就能碰上大导演,就能成明星。
怀着明星梦的王宝强,带着铺盖卷和一身仅有的武艺,挤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
果然,一下火车,年轻人就闻到了理想的气息。凌晨时分,王宝强迫不及待跑去北影厂门口。
群众演员虽然多,只要坚持等待,总能等到一个活儿。
现实总有数不清的残酷面。王宝强没有想过,他连当群演都不够格。
17岁的王宝强,个头还不到一米六。每次领工钱,群演都拿20块钱,王宝强个子矮,只能拿一半。
北漂一年后,王宝强连买票回家的几十块钱都凑不出来。
大年初五,北京下大雪,饥肠辘辘的王宝强跑去工地上找活干,工地上还开工,最后他又忍着饿回到住处。
回忆来时的路,他的理想是拍电影,赚钱回报父母。低头看脚下的土,现实却是万般难,甚至连维持生存,最起码的填饱肚子都难。
为了生计,王宝强什么活都干。
一次给人家擦玻璃,他因为个子矮,踩着洗手盆去够着擦,结果不小心踩塌了,为此还搭上了一个月的薪水,生存境遇雪上加霜。
04
成名后,鲁豫问王宝强:“你觉得苦吗那会儿?”
王宝强回答:“那时年纪小,没有想什么苦不苦,但那时候心情特别难过。”
上一篇:翡翠a货价格(拥有这5个特征的翡翠才是天然A货,快检查下手中的翡翠有没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