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的确良布(的确良:七八十年代的稀罕物件,曾被当作嫁妆,如今还能看到吗?)
的确良,化纤,衣服的确良布(的确良:七八十年代的稀罕物件,曾被当作嫁妆,如今还能看到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的确良”全民化:主席亲点、总理过问
而“的确良”正式全民化,则就要追溯到七十年代初了。
当时,毛主席南下视察,在深入大街小巷走访时,他意外地发现,南方人民都在抢购“的确良”。
其中不少群众,已经不满足“的确良”的衣服了,甚至已经开始抢购“的确良”布,回家缝制床单和被褥,布料店门口直接排起了长队。
主席上前一一询问,群众都直接表示“的确良”布料确实好,但就是价格高了点、供货少了些,要是这两者能够解决那就好了。
人民群众的随口抱怨,却深深记在了主席的心中,他暗自打下了主意。
在回到北京时,主席就与周总理展开了讨论,希望能够调控一下“的确良”布料的价格和供应。
但周总理想了想,却表示有些为难。
须知,当时我国并没有自主生产化纤的能力。
全进口的生产原材料,让“的确良”的生产周期和生产成本,都难以调控。进而,也就无法准确掌控“的确良”的价格和供应了。
毕竟,工厂也是需要利润生存的,而国际化纤材料,更是“一分钱一分货”。
毛主席闻言也是眉头紧皱,思索一阵后,他当即拍板表示:
那就去国外学习制作工艺,我们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化纤生产技术和工厂。
周总理当即表示同意,随即又一次展开了国际上的化纤合作,并在辽宁省辽阳市,建成了我国当时最大的化纤化工厂。而这里,也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辽化公司。
辽化公司的出现,使得我国化纤得以自主生产,这就让“的确良”的价格和供应,完全纳入我国掌控之内。
于是,“的确良”不仅开始了一次大降价,就连供应也开始向着不限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的确良”能够大量生产后,它还成为了我军新军装的支撑材料。
这主要是因为“的确良”耐磨、便于打理,同时还不会缩水,让它成为了军装的理想材料。
但也正因为在军中的铺开使用,使得“的确良”的缺点,开始大规模地暴露出来了。
的确良的“末路”:缺点众多、转为“配角”在当时,“的确良”是由化纤制成,这使得“的确良”的衣服在夏日时,极容易产生静电。
而军队的作训,又常常都是在太阳下。
“的确良”所产生的大量静电,让部队将士十分苦恼。尤其是在踢正步时,手掌免不了要与军装摩擦,这时候的静电那更是强烈无比。
同时,随着作训的深入,部队还发现“的确良”虽然质量很好,但是它的透气性极差,关键还不排汗。
这就导致穿着的战士很是难受,因为大量汗水并不会被“的确良”所吸收,反而会让它彻底“黏”在皮肤上,让人感到无比的闷燥。
而且,这一问题不仅让军队苦恼,就连穿着的群众也感觉很尴尬。这主要是因为不少女同志,都喜欢在夏日穿“的确良”上街,彰显自己的青春魅力。
然而,夏日终究是炎热的,大量的出汗不可避免。
但“的确良”本身并不吸汗,最终就会导致衣服像战士作训时一样,彻底黏在了女同志的身上。
届时,就存在着极高的“走光”风险,让一众夏日出街的女同志是体验感极差。
除此之外,军队在身着“的确良”训练时,还发现“的确良”对于火焰十分敏感,火花、枪焰,甚至是烟灰的火星,都会让其立马燃烧起来。
毕竟化纤本身就是易燃物质,用它制成的“的确良”,又怎么可能会绕开这一属性呢!
而且,更为致命的是,“的确良”的化纤一旦燃烧,就会被直接烧“化”,即出现“熔融”的现象。
这时候,“的确良”就变成了一件火衣,它会牢牢地黏在人体上,让烧伤进一步增强,部队的不少战士都吃过“的确良”的亏。
值得一提的是,“的确良”本身极强的静电,也让它被一些紧密或是防火的区域“拒之门外”。它在军队中的运用,开始逐渐减少。
而随着“的确良”的这些弊端,逐渐积累,最终使它退出了军装的主材料序列。
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兴起,不少新型的制衣材料也开始进入国内,比如现代化工艺的裘皮。
这些新型的制衣材料不断涌入,也也代表着,将会重新定义了新时代的“酷”,完美地掩盖了“的确良”的“靓”。
毛型制衣,这种使用羊毛、兔毛,甚至骆驼毛为原料的衣服,显然比“的确良”,更能彰显高贵气质。
在接触了一系列的新型材料后,老百姓们对“的确良”的穿着弊端,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除去先前对化纤材料的弊端外,大家还发现“的确良”的顺滑,其实也是一大弊病。
这主要是因为在九十年代后,我国不仅迎来经济上的改革,就连思想上也开始走向“开放”。
相较于前些年的束缚,女孩子们开始学会了去展现身姿。
俗话说得好,“人靠衣裳马靠鞍”,衣服对于魅力的体现,还是起着很大作用。
可“的确良”的顺滑,往往是牺牲可塑性来达到的,这就意味着,“的确良”根本无法贴切地展现女性身材。
因此,先前热衷于购买“的确良”的“靓女”们,也开始褪去了从前的热情。这就导致“的确良”,失去了最后一批“粉丝”。
不过,这并不代表“的确良”就完全退出了市场,它从先前的“主角”,开始向着配角转换了。
简单来说,就是“的确良”不再单独成衣,但它会掺杂到各种材质的衣物中。
在新时代中,大家也赋予它一个更“正经”的名称——涤纶。
说到“涤纶”,显然大家都已不陌生,在很多衣物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通常都是以固定的占比出现。
这主要是因为,涤纶加入到面料中后,能够发挥出属于它的优势。
比如,它能让面料总体更有弹性,或者是让衣物总体变得更加有质感,甚至连涤纶先前没有吸湿性的弱项,在此刻都会变成优点。
原来,涤纶加入到面料中后,能够让衣服的总体吸水性减弱,这就会让衣服摆脱“缩水”的困扰。
同时,便宜大量的涤纶,还能让衣服的成本得到控制,对于厂家而言简直是一举两得的买卖。
除此之外,涤纶虽然穿着不舒服,可它质量好、柔韧性好的优点,却是制作背包和行李箱,最需要的属性。
在制作成为箱包之后,涤纶的抗水性,也让这些产品天生具有着防水性质,简直就是高档背包的功能。
由此,淡出人们认知的“的确良”,以“涤纶”的新名称,完成了复活。
“的确良”到涤纶:时代色彩、意义非凡在称呼层面,“的确良”变成了“涤纶”,其实这背后映射出的是,时代的不断更迭。
从五十年代的引进,到六十年代的火遍大江南北,又到七十年代的自主生产,最终至八十年代的鼎盛时期。
可以说,“的确良”至少陪伴了三代人的成长。
上一篇:香港最新恐怖电影(从《鬼打鬼》到《僵屍》,漫谈香港恐怖电影30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