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的确良布(的确良:七八十年代的稀罕物件,曾被当作嫁妆,如今还能看到吗?)
的确良,化纤,衣服的确良布(的确良:七八十年代的稀罕物件,曾被当作嫁妆,如今还能看到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
“的确良,花浪浪,擦油皮鞋好样样。收录机,四喇叭,唱歌说书笑哈哈。”
七十年代的一首“嫁妆”顺口溜,让大家都感受到旧时代结婚的“简约”。
且不说擦油的皮鞋,光是这四喇叭的收音机,现在都已经鲜有人在使用了,可在那个年代却是一件好嫁妆的典范,让人不免感到几分魔幻。
不过,在这句话中,却有一件物品让无数“90”、“00”后感到陌生,那就是“的确良”。
不少新时代的年轻人,并不认识这个词,还以为这是“的确优良”的意思。
但其实,“的确良”是对一种衣服材料的称呼,虽然这个词有几分莫名,但它却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变革和发展。
至于它的发展,还要从建国时开始说起。
“的确良”的由来:棉花减产、化纤助力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战火之中迎来了新生,一场开国大典也宣示着人民革命的胜利。
不过,虽说新中国得以建立,但我们所在的华夏大地在历经百年战争后,已是满目疮痍。
这意味着建国初期,注定是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
然而,一些霸权主义国家显然并不希望新中国能得到发展,这让我们在建国后又不得不进行“抗美援朝”。
好在英勇的志愿军在战争中得胜,才让我国得以快速将精力重新放回到祖国建设上来。
然而1954年,由于赤道辐合带在西南太平洋上长久停滞,导致我国一直未能受到台风影响。
这对于沿海城市,虽然是一件好事,可对于正值雨季的长江中下游却不好。
没有台风的吹拂,这使得江淮地带的“梅雨”,足足多下了一月有余,进而就导致了一场洪水。
这也使得我国粮食产量大幅下降,就连一应生产作物也遭受到了灭顶打击,这其中就包括棉花。
据统计资料显示,这一场洪水导致我国棉花直接减产四百十四万担,须知在当时,一担棉花可以生产一百多件棉袄,若制成其他服饰,那这一数字还将增加。
棉花的大面积减产,让全国人民的穿衣成了大问题,我国不得不开启了棉布的计划供应。
简单来说,就是按照家庭人口来供应布票,以此限定一个家庭的棉布使用量,使全国人民共同分担了棉花减产的灾难,希望大家能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可众所周知,棉布本身是很容易磨损的,尤其是在那个需要下地劳动的年代,服饰的消耗,变得异常巨大。
所以,当巨大的棉布消耗殆尽,到“限量供应”时,就出现了一种用布现象: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这句顺口溜在如今听来,已经只剩下滑稽和上口,但在那个年代却是无奈的口号,因为实在无棉布可做衣服了。
当时,全国人民都在如此缺棉乏布的背景下过日子,伟人深感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但被洪水毁坏的棉花田地,却又不是轻松就能重建的,这让中央只能通过别的办法,解决人民的穿衣问题。
这时伟人想起,先前国外用于做衣服的化纤,他向周总理提议,希望能够从国外买入一些化纤,迅速解决人民穿衣问题。
周总理对此也表示了赞同,当即联络国际诸国,进口了一大批化纤,并在六十年代时,于京津两地进行试点制衣。
而这种用化纤制成的衣服,便就是“的确良”,只是在当时它还不叫这个名字。
“的确良”的兴起:奢侈衣品、粤语音译最初,人民群众对于这种用化工原料做出的衣服,都表现出了一种担忧。因为,大家都不知道除了棉布之外,还有什么材料,能够做出一件好衣裳。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京津两地的工厂,就是把化纤的优势拿捏得刚刚好。
色彩艳丽、衣面平整、结实耐磨,这些棉衣所不具备的特性,都成为了化纤衣服的优势。
须知在当时那个时代,由于染料和棉布的缺乏,使得我国人民的服饰,大多都是深色棉布。
所以,五彩斑斓的化纤衣服,迅速成为了市场亮点。
不过,我国毕竟没有化纤自产能力,这意味着化纤衣服的原材料,将全部来源于进口。
这就使得,化纤衣服的价格十分昂贵,并不是普通家庭可以随便消费的。
但饶是如此,不少家庭还是会攒钱,为家人添置一件,并把它们留在重要场合来穿戴,与今日的奢侈服饰作用无二。
在这种“奢侈”的认知下,化纤衣服逐渐在国内掀起了一阵热潮。
这种潮流促使衣服的销路,已不仅仅只限于京津两地,开始向着南方各大城市“移动”。在这些分销点中,就包括着羊城广州。
面对当地老百姓,对这种新服饰的不信任,善于经商的广东人,想到使用新命名来销售。
因此,化纤衣服被命名成了“的确靓”,一来是因为化纤的英文名,用粤语说出就是“的确靓”的音译。
二来是广东话中的“靓”,是形容造型动人的词汇,这让“的确靓”的意味变得十分明确,就是一件靓仔、靓女的专用服饰。
而化纤衣服,也确实没有愧对“的确靓”的名号,直接在广东爆火。一时间,整个广东都掀起了一股“的确靓”的热潮。
在热潮之下,这种化纤制衣,开始向着“万能”的方向转变,它可当做定情信物,甚至是前文说到的订婚嫁妆等。
后来,广东人对于“的确靓”的崇拜,又重新传回到了北方。
北方人先前对这种衣服,本来是没有特定名称的,他们听闻广东人对其的称呼,误解成了“的确凉”。
因此,不少“怕热”的北方人,也赶紧购买了这种新奇服饰。
但他们惊讶地发现,这种衣服其实并没有那么凉爽,倒是质量确实远超棉衣数倍,是真正意义上的“良品”。
所以,在北方人的修正下,这种化纤衣服,最终定名成为了“的确良”。
大家也终于有了对它的统一称谓,“的确良”的风潮也越刮越大,直至成为了当代的奢侈品。
春城昆明,甚至还用官渡方言,将其加入到人民小康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昆明人哪点不如人,‘的确良’呢衣衫层糯(叠)层.....”
想象一下,一层叠着一层的“的确良”衣服,就能体现出一个家庭的小康。
这让我们能够真实感知到,“的确良”在那个时代,甚至比今日的不少一线品牌服饰,还要“高贵”。
随着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老百姓对于“的确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经过长久的比对,大家发现“的确良”虽然价格昂贵,但相比起需要“补巴”的棉衣,它已经相当实惠了。
不过,对于部分贫困家庭,它仍是家庭中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也使得不少人,仅在逢年过节时,才能勉强穿一穿“的确良”。
这就导致“的确良”虽然火热,但其实还没有真正铺开。
上一篇:香港最新恐怖电影(从《鬼打鬼》到《僵屍》,漫谈香港恐怖电影30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