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姓傅的名人(傅大士:乌伤居士 东亚弥勒)
大士,居士,义乌姓傅的名人(傅大士:乌伤居士 东亚弥勒)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更重要的是,自元代以来,傅大士被视为三教合一的符号。明代佚名辑《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二有傅大士头戴道冠、身穿袈裟、足着儒履、手持拍板的画像。据叶德辉《重刊〈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序》,这本书是根据元代《搜神广记》改编而成,可见傅大士道冠、儒履、释袈裟的画像,至少在元代就已经产生了。
3.中国最伟大的居士
一般认为,傅大士为中国维摩禅祖师。南怀瑾先生题词也曰:“浙江义乌/东土维摩禅,双林大士傅善慧大师祖庭”。何谓维摩禅?其本质就是居士禅。我们前面提到,傅大士在坐禅时,曾看到释迦、金粟和定光三尊佛自东方而来,放光芒笼罩傅大士。金粟如来乃过去佛的名字,为维摩诘居士的前身。
中国僧人很多,居士更是不计其数。而傅大士在中国居士史具有独特地位:作为一介居士,以其影响力而言,千古以来没有第二人可以相比,他完全称得上中国居士中的第一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居士。
(1)思想的独创性。中国佛教史上有不少著名的居士,但究其思想而言,富于创新性者凤毛麟角。傅大士正是这极少数特异人士之一。他有关“三乘”的观点,以及多首偈颂所包含的义理,皆很有特色。作为一介居士,遵循佛典和出家人的教诲,唯唯诺诺地修行即可。但傅大士不是这样,其思想观念和实际修为都有着极大的创新性。这可能与他自视为弥勒化身有关。既为弥勒化身,当然可以有自己的主张,对佛法的理解当然可以不同于一般佛教人士。
(2)在中国佛教界的地位和影响,在居士中可谓绝无仅有。公元八世纪,天台宗为了与禅宗相抗衡,极力宣扬傅大士,视之为东方圣人,可与禅宗的菩提达摩比肩。另外,日本僧人最澄并视傅大士为天台宗第二祖!
(3)中国唯一的真正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中国居士。印顺大师指出的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史实。其实,傅大士的影响还远不止于此。在中国居士中,傅大士是唯一早在唐五代就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当然也应该是义乌第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人士。
4.五百罗汉之一
中土有五百罗汉说,是从十六罗汉、十八罗汉等一步步演变而来的。第一百三十一尊为“善慧尊者”,其实就是傅大士。
“善慧尊者”的宝相和名声,随着五百罗汉而更加为人所知晓。只是,“善慧尊者”远无身披袈裟像那么亲切,也无三教合一形象那样有特点罢了。
韩国庆北醴泉郡龙门面龙门寺中的转轮藏
傅大士的影响
义乌最早具有国际性影响的人物,就是傅大士。傅大士的弘法中心,自是东阳郡乌伤县,但他曾三次面见梁武帝,在梁朝时就已经名满江南了,后来更是影响到大江南北。
傅大士三次到建康,最大的功绩当然是在借以结交梁武帝和其它百官公卿的基础之上,创建双林寺,令双林寺得到政府支持,从而奠定了双林寺千余年来发展的根本。自然,梁武帝是为双林寺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级别的檀越。
傅大士寂灭后,陈宣帝陈顼(530—582)下诏,令侍中、尚书、左仆射领大著作、建昌县,开国侯、东海徐陵撰写傅大士碑,尚书左仆射领国子祭酒、豫州太中正汝南周弘正为慧和阇棃碑。隋文帝杨坚(541—604)给双林寺写过三次书信。比如,隋开皇十五年(595)二月十五日,杨坚予傅翕弟子、沙门慧则等人信。大业元年(605),隋炀帝杨广(569—618)致书双林寺。至于其它历朝历代官员对双林寺的护持,则数不胜数矣。
傅大士辞世之后,诸位皇帝和其他臣民对双林寺的关怀,本质上还是出于对傅大士的重视吧。
在敦煌出土的文献中,有数个与傅大士《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写本,表明傅大士在唐五代时就已经影响到了河西走廊地区。特别是,吐鲁番地区出土的古代文书中,有好几个回鹘语的《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写本,说明傅大士在当时的西域地区也被回鹘人视为弥勒化身。1907年2月底,匈牙利裔英国人奥莱尔·斯坦因(AurelStein)在楼兰(Kroraina)发掘一座小佛寺时,在“破厅”中发现了一根能旋转之木柱。佛教寺院中能够旋转的建筑极少,中土则多为转轮藏。
五代吴越开运元年(944),吴越王钱弘佐取傅翕灵骨到钱塘(今杭州市),安置于龙华寺。这些圣物及其流向,据蔡京之子蔡绦所撰《铁围山丛谈》,到了靖康年间(约1126—1127)流失无踪。此外,杭州四顾坪兜率庵中,亦曾有傅大士宴坐处。
清代,金华县城北有宝云寺,原名“双林廨院”。寺内有傅大士遗迹。宝云寺既存有傅翕遗迹,表明大士曾到过该处;旧号又为“双林廨院”,则与双林寺有一定联系:宜乎其为双林寺下院也。惜今仅于文献中留存一鳞半瓜,原寺早已湮灭无踪了。
今天,义乌护持傅大士的种种善行:佛堂镇上傅的善慧寺,乃民间集资兴建,有傅大士纪念堂等建筑。佛堂镇江南街村的海云寺,有以傅翕为主尊之大殿。每年正月十八举行庙会和五月初八傅翕生日时,海云寺皆要置傅翕像于木阁中,抬着游行。这是独具特色的纪念傅大士的民俗活动。
在南宋以后的福州乌石山四圣院,也供奉有傅翕形象。在南北宋时期的成都府路昌州(今重庆市大足区),亦在石窟中雕刻膜拜傅大士形象和傅翕所发明的转轮藏(大足石窟)。此外,广西、山东等地,也遗留有与傅大士有关的遗迹。
南至安南,东到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再到欧美,傅大士皆有深远影响。
傅大士在越南传宗,安南弘布禅宗,创建无言通派。唐代来中国求法的日本僧人,将傅大士的著述甚至画像,带回日本学习和供奉,这在日本天台宗僧圆珍等人的求法目录中,都有明确的记载。
义乌双林寺与日本的交往,实乃义乌与东瀛文化交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日本僧人最澄、源信、铁印景印、寂室元光等皆与双林寺有往来,而双林寺僧兀庵普宁创建兀庵禅派,镰仓执权皈依;明极楚俊亦于至顺元年(1330年。日后醍醐天皇元德二年)东渡日本,并蒙天皇赐以“佛日焰慧禅师”之号。
洪武九年(1376)日本平安城转法轮藏寺寺主文珪,受国王之命,率团出使中国,借此机缘,请宋濂为该寺所新建转轮藏撰文。之后,扶桑诸多寺院诸如奈良县橘寺、平安城(后称京都)转法轮藏禅寺、京都清凉寺、滋贺县永源寺、宗安寺、岩手县祥云寺、群马县凤仙寺、新潟县本成寺,不但建造有转轮藏,而且普皆在转轮藏前供奉傅翕父子形象。转轮藏也传入了朝鲜半岛。
明朝天启年间,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邓玉函(JohannSchreck,1576—1630)与王征合作编译的《惠世竒噐图说录最》之〈远西奇器图说录最〉中,提到了一种旋转性书架“转书轮”,就是转轮藏在欧洲的变体。可见在17世纪上半叶,转轮藏已为欧洲所知晓,并对之做了改造。到了18世纪末,美国芝加哥的Yost Circular CaseCo.工厂开始批量生产由转轮藏发展而来的转书轮。
(原标题《乌伤居士 东亚弥勒 张勇做客商城大讲堂主讲傅大士实录》,原作者应悦。编辑童晓)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