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碧桂园 杨国强(碧桂园“高周转”的3个真相)
碧桂园,质量,集团碧桂园 杨国强(碧桂园“高周转”的3个真相)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今天,碧桂园不仅在规模上屡创历史,更在科技创新、管理模式、社会责任等方面书写新篇。穿过高增长的数字,碧桂园拥有一支令地产同行都为之艳羡的人才团队。
当前,碧桂园在全国有约19万名员工,仅总部每天就有一万多人集中办公,其中不乏逾千名来自世界名校的优秀博士。能把一大批高学历人才从全国吸引到南方的一个小镇上,碧桂园的“筑巢引凤”之术在房企中可谓独此一家。
忆往昔,当初杨国强在把整个公司的管理事务交给CEO莫斌时,只提了一个要求——要亲自管理集团的设计院,直到现在每一张项目规划图都必须经过杨国强本人的审定和签字。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很少有谁能有魄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庞大设计院,而老板亲自把关每个设计图纸更是非常罕见。这背后是杨国强一直以来的“好房子”情结,而把关设计也就意味着打好了“好房子”的根基。
2017年,碧桂园以5508亿元的销售业绩拔得头筹;今年上半年,碧桂园已经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4124.9亿元,同比增长42.77%。
7月20日,《财富》杂志公布2018世界500强企业名单。碧桂园继去年荣登财富500强之后再度上榜,2017年上市范围内总收入为2269亿元人民币、约为335.7亿美元,较上年跃升46%,排名353位、攀升了114位,是榜单中跃升最多的第10名企业。在此前公布的《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中,碧桂园排名143,较去年上升130位。
在业内,碧桂园的周转能力让很多同行又爱又恨,但不论如何,学习碧桂园已经成为不少房企的倾向性动作。
碧桂园高增长的秘密究竟是什么?近日,《中国建设报•中国房地产》与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深入碧桂园集团进行调研,试图从不同维度揭秘碧桂园厚积薄发的密码,从而为改革开放40周年勾勒出中国房企生长的全景图。
真相一: 标准化,科学谋划每个细节
“科学地谋划所有的事,做正确的事,这是永远都要做的。”杨国强非常崇尚做事情要科学谋划,在几乎每一期的高管会上,杨国强的讲话中总少不了“科学谋划”四个字。如果把这四个字放到几年前恐怕很难引起行业的共鸣,因为对于房地产来说,在过去依靠人口红利的时代,让全行业都享受到了“黄金十年”的快意。
如今,房地产业面临深刻调整,高周转能力成了房企生存和竞争的考验。在行业中,碧桂园的周转能力首屈一指,并且建立在同步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础上。用碧桂园运营中心总经理助理黄鹏飞的话说,“碧桂园的高周转并非以对抗自然规律为代价,相反,我们是在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市场规律、政策法规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谋划、精细化管控来提升周转效率。”
在实地调研中,《中国建设报•中国房地产》发现,标准化是碧桂园实施科学谋划的“四梁八柱”。这首先体现在产品的标准化上,碧桂园的标准化囊括了所有的专业单位,包括每一个窗、每一条管道,甚至每一块混凝土模板,都是标准化的一部分。
据碧桂园设计研究院院长黎加纯介绍,为了高效开展设计工作,碧桂园依托集团超6000人的设计院,开创性地根据地域特点建立了拥有海量标准模块的户型库,将数以千计的、经过无数次修改且经得起市场考验的成熟产品纳入户型库。其中,仅仅是美墅类的经典户型就多达400多款,面积段涵盖了80~1000平方米。
而且,几乎每年碧桂园都会为户型库丰富、迭代产品线,很多都是独创,诸如小面积段双拼美墅、地域性洋房、金海湾风车型洋房、U型退台洋房等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碧桂园户型库是依据不同气候、地域习惯等因素而分类建立的,因此避免了标准化带来的僵硬体验。通过建立户型库,保证了碧桂园能为业主提供丰富多样、高品质的产品。也正因为如此,不少地产同行总是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碧桂园户型设计,但又很难掌握其精髓。
标准化还体现在科技创新上。例如,碧桂园推出了自主研发的SSGF高质量建造体系,将安全共享、高质高速、绿色可持续等优势融为一体,在建筑业领域引起了巨大反响。
SSGF整合了20余种新建造技术,比如铝合金模板、智能爬架、全穿插施工、全现浇混凝土外墙、高精度楼面、排水管预埋止水节、预制PC、楼层截水系统等,能有效解决渗漏等传统建造方式中的问题,使“快速度建设高质量的好房子”成为现实。
在商业中,庞大却不失轻盈最为考验公司的管理效能。例如,在世界著名企业史学家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来,使美国和德国超过英国的决定性因素,并不仅仅是物质资本投资率,也不只是政府、企业家个人品质或文化,而是支撑了“纵向一体化”大企业发展的专业管理和组织体系的发展。“横向协同、纵向打通”是当前碧桂园组建大运营系统的核心精髓,其目的在于避免战略末端失效。
“碧桂园内部采用了一套高度信息化的管理平台,通过设立‘红黄绿灯’机制来实现业务处理进度管理,精确定义每项工作的完成时间。”黄鹏飞表示。例如,某项事务在绿灯期完成,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一旦处理进度拖延到红灯期,就会面临相应的惩罚措施。黄鹏飞认为,这套管控制度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实现“事找人”而不是“人找事”,从而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中国建筑业经历过粗放发展阶段,这使其成了一块“浸了水的海绵”,在建筑质量和建造效率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碧桂园通过一系列标准化操作,在同步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建造效率的大幅提升,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挤压海绵”的过程,以科学谋划来释放建筑业的新动能。
“我不断强调要不懈地努力学习,怀疑一切、思考一切,勤奋、激情、热爱、好奇、好学。要不停地学习、进步,科学地计算谋划所有的东西,做正确的事。”杨国强这种精益求精和不断探索的工匠精神,不仅打通了碧桂园的标准化路径,更产生了持续向前的驱动力。
真相二:工作前置,提前介入,压缩接棒时间
在行业中,碧桂园的周转能力独步天下,但也因此受到一些质疑。比如,“摘牌当天即出图”一度被指有“萝卜快了不洗泥”之嫌。
但据黎加纯介绍,这个图纸实际上是“规划图”而不是“设计图”,规划图要经过政府部门的审核才能进入下一阶段,而根据碧桂园的开发流程,其在正式获得土地之前,各个业务部门就已经开始对地块进行同步跟进和前期策划了。所以规划图前置有必要也有可能,即使当天出图,也不会对项目的设计质量产生影响,反而能把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拿出来解决。
事实上,高周转是整个行业都在追求的竞争力,也是行业发展的共识。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掌门人袁庚就曾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被誉为“蛇口春雷”,并在日后与“深圳速度”“苏南模式”等一起,对深化改革开放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调研中,多名设计、施工、运营板块相关负责人表示,真正的高周转与高质量是硬币的两面,安全与质量是企业生产的底线,任何一家合法经营的企业都会严守这一底线,真正的高周转反而会倒逼科技管理创新,比如碧桂园研发的SSGF高质量建造体系就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中国政府网等官方媒体关注和认可。
上一篇:碧桂园 杨国强(碧桂园主席杨国强:我是天底下最笨的人 本可以和王石去爬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