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百灵鸟叫十三口(老北京鸟笼)
钩子,百灵,竹笼百灵鸟叫十三口(老北京鸟笼)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开篇――赵家钩
老北京人好玩儿,玩儿的玩意儿自古就认“品牌”。清宫造办处能人汇聚,个顶个儿是高手。清末民初时讲究的是“老赵家的钩子,王攥的笼儿”。“老赵家的钩子”指的是清宫造办处领班“老小赵”及其传人所制的钩子。“老小赵”则是因为其辈分、手艺值得人称个“老”字,又因为在皇上眼巴前儿当差,任你多大也是“小”,于是就有了“老小”这种奇怪的称号。
“世界上不存在两把一模一样的笼钩”。因为笼钩纯属手工制造,所以就连那尖细的钩尖也是把把不同。有的钩尖扁且宽;有的圆润;有的尖长。不同的形状使钩子的“个性”大不相同:扁宽的,敦厚纯朴;圆润的,色厉内敛;尖长的,锋芒尽显……看似平平无奇的钩勺也有“虎眼”、“凤眼”、“龙眼”三种造型。此外,“钩苗”(钩尖钩勺合称)的截面造形也有不同(以三开钩子和单钩最为明显),计有荞麦棱儿(截面三棱形,形似三棱形的荞麦面)、耗子尾儿(截面为圆形,形似鼠尾)、韭菜扁儿(截面为扁矩形,形似韭菜叶)。钩尖钩勺的造型还是辨别钩子新老、出自谁人之手的重要依据,
钩脖儿,又叫缠脖儿,因一把普通钩子为两部分打造:一部分打造为钩尖、钩勺、拐脖儿及与钩尖垂直的左右跪腿;另一部分就是与钩尖平行的前后跪腿;两部分在钩脖处相接,为使钩子坚固耐用,两部分不致分家,匠人们用与钩子同样材质的细丝缠绕钩脖。而钩脖的造型也是不尽相同的,主要有三种:正圆形、椭圆形和方形(菱形)。这三种造型的产生,和钩子两部分的组合方式息息相关。缠绕钩脖的细金属丝一般为十三道半。这十三道半细丝一方面加固了笼钩,另一方面也丰富了笼钩的视觉元素。缠脖儿造成了视觉上的一张一弛,与钩苗、跪腿行云流水般的简约对比,钩脖的细密精致无疑增加了笼钩的视觉韵律,这样就有效地“破”了笼钩略显单薄平板的造型,使笼钩更有美感。
顺着钩脖往下看,就是钩肩跪腿。跪腿可以说是整把钩子上“技术含量”最高的部分了。因为要与盖板儿笼腔相组合,使得跪腿儿的造型极为重要:弯曲的角度稍有偏差就会产生不易装卸的问题,轻则使玩家满头大汗,重则损笼折钩。在这一点上,早年间匠人们的作品明显好于现代工匠,即便是一些现代所制的“高仿”也不能处理好这一问题。但究竟如何设计制作涉及到制钩的“行业机密”,在下无从得知,玩家们也都是凭自己的眼力判断,“打眼”(行话,指看错、买错)在所难免,只能在收藏的过程中细心摸索了。此外在保证实用性的前提下还要有一定的审美价值。首先要做到“横平竖直”,钩肩就像人肩一样,溜肩、斜肩、一边高一边、一边宽一边窄、相对的肩膀不在一条线上都是不可取的。至于肩膀下的跪腿就更有很多“说法儿”。
在此,现讲一个关于“老小赵”跪腿儿的故事:
想当年乾隆爷得了红子,“王攥”做好了笼腔儿。呈上去让万岁爷御览。天子看罢仍然不满意,说:“奴才就是奴才!挺细致的身子,长那么大一个脑袋(指钩子)!既然脑袋那么碍眼,干脆你们也甭要脑袋了!”原来当时红子笼上用的仍是百灵钩子,百灵钩子“苗儿”粗,装到小巧的红子笼上就显得蠢笨了,我们也不得不佩服乾隆的审美能力,一眼就看出了毛病,不愧是皇帝,吃过见过!闲话少提,却说造办处的一班匠人又为钩子挠了头。这时一位姓赵的匠师排众而出,接下了造钩子的活儿。几天后,赵师傅把新钩子呈给皇上。皇帝看后龙颜大悦,当即破格召见赵师傅。赵师傅行罢三跪九叩的君臣大礼之后,乾隆爷问话了:“你的钩子做得好呀!不过朕有些问题要问你。”“谢万岁爷隆恩!小臣定当据实回答!”(清宫造办处的匠人们拿俸禄有官阶,所以是臣)“你这钩子腿儿上为什么打上葫芦和葫芦盘肠儿的记号啊?”“回万岁爷,这钩子是孝敬您的,所以特意打的。”“哦?有什么讲究吗?”“回万岁爷,葫芦多子,打上它是祝万岁爷您多子多孙,咱们大清延续千秋万代;葫芦盘肠,像个‘万’字,是祝您万寿无疆的!”皇帝闻言大喜。不久赵师傅就被提为造办处领班。你道这赵师傅是谁?他就是前面提到的制钩名家“老小赵”。
除了在跪腿儿上打上自己的记号,工匠们也设计了各种跪腿造型。灯笼腿、葫芦腿最为多见,也最“格局”大方。灯笼腿顾名思义,形如大红灯笼,造型饱满、富态,透着一股贵气;葫芦腿形如葫芦,照例是多子多孙的吉祥含义,不过葫芦腿儿是葫芦的变形,圆少方多,也透着一种朴素和闲适。
在跪腿儿末端有螺丝扣。螺丝扣有粗扣细扣之分。一般来说细扣钩子制作工艺较高,老钩子多为粗扣,在购买收藏时应给予一定的注意。有了螺丝扣就要有奔上面拧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豆”。“豆”,又叫“疙瘩”, “豆”的造型也是灵活多变的,名称也就各式各样。有的叫旗杆顶,有的叫轿子顶,有的叫筷子头儿……还有一些特形“豆”,做成葫芦的就不再赘述其含义了,做成四个小狮子的自然是“四世同堂”。但就我所见最为震撼的恰恰是一把老铁钩上的“豆”,那四个“豆”就是简简单单的圆柱形,上面甚至还有锯口的痕迹,但让人感到古朴稚拙,并隐然散发出天然的浑厚和沧桑。诚然,人的审美各不相同,人们也正是在思索玩味的过程中享受了收藏的快乐。
二――郭家钩
一说到“北京大爷”人们往往会想到“提笼架鸟”,这“提笼”要怎莫提?自然就要在笼腔儿上“上”(行话,意为安装)钩子。红子笼的钩子从结构上分为三大类:钩子(即普通钩子)、“三开”钩子和“单钩”;以材质分类为:铁钩、黄铜钩、白铜钩、紫铜钩以及两种、三种铜料合制的钩子。
所谓的三开钩子就是一把钩子分为三部分、四大件儿。它们分别是:钩苗、钩脖、跪腿(两块儿料),三部分串在一起,钩苗下有螺丝扣,以螺帽加固。
“单钩”用于方笼,有钩苗、钩脖,没有跪腿,代之以方形的盖板。
记得小时候,听到“钩子”首先想到的是肉贩挂肉用的钩子,觉得此物杀气极重,且甚为不雅,故而丝毫不能欣赏笼钩之美。但随着对笼钩渐渐了解,我终于发现它们何尝不是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完美结合的造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钩子比笼腔更适于手工艺人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罩着笼衣的笼子什麽也看不见,但露在外边的钩子就足以让您充分想象了。先别说底下罩着的,就一把钩子见价过万!难怪别人说咱们“玩物丧志”。
回到正题,说到玩物,不得不说一个故事,以正“玩物丧志”之视听
大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前是我国五千年历史中最沉重、黑暗的一页。洋务运动中,国人奋起一搏,但一切努力终在甲午海战中化为硝烟。慈禧老佛爷仍不以为然,大修圆明园,极尽享乐之能事。当时清宫造办处有一郭姓匠人,据说此君不可一日无酒,只要有酒喝就决不造钩。没酒喝时才造钩子换酒,但他所制的钩子绝无凡品。就是这样一个鬼才,在甲午海战后的某一天,他破天荒地在有酒喝的情况下精心打造了一把青铜钩。这把钩子小脑袋(指钩尖和钩勺)、长脖挺儿(北京话,意为脖子)、宽肩膀儿,钩脖上细致的缠着青铜丝,与一般缠脖儿的规矩整齐不同,这把钩子的缠脖儿上甩出了一个“小辫”。做完钩子,他对人说:“这是我的好朋友‘小辫儿’!”
上一篇:在线音乐播放器(钛极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