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春节习俗有哪些(过年啦!盘点全国各地的春节习俗)
腊月,这一,习俗春节习俗有哪些(过年啦!盘点全国各地的春节习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又到了年关,家家户户忙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就像每年吃一次的美味,虽然每次都一样,但是如果哪一次吃的少了,没吃上,这一年都会不舒坦,然而作为吃这道美味方式方法,也就是春节的习俗,每个地方都不太一样,今天我们来说说春节习俗那些事儿。
图片来源:网络
传统意义上的过“年”,基本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延续到正月十五结束。
腊月二十三,也俗称为“小年”,是“灶王爷上天”之日。这个节日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也是流传很广的传统习俗。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腊月二十四,扫尘日。所谓“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清扫蛛网、扬尘、清洗。虽说“二十四,扫尘日”,实际上从祭灶前后到年终,均为扫尘时间。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灶王爷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爷所说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家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从这一天起要开始置办年货了。在各地乡村,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边各村的百姓纷纷前往赶集买年货,烟、酒、鱼、肉、鞭炮和走亲戚用的礼品一样也不能少,年味已渐浓了起来。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开始置办。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采购。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购买年货,如鞭炮、春联(为了省钱,好多都是都文化的人手写的)、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
图片来源:网络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来被红纸所代替。中国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都要开始准备面食过年。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中国农历有大小月之分,所谓大月是三十日,小月只有二十九日。所以遇到腊月为小月,二十九这一天就是这一年的最后一天,腊月二十九就是除夕了。即使不是小月,次日就是除夕,所以过年的各种准备活动都要在这天进行完。在整个年节中,二十九这天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上坟请祖”。所以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腊月三十又称除夕,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这一天主要的传统民俗活动有贴门神,贴春联,放爆竹,给压岁钱,吃年夜饭,送财神等。"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过去没有电灯、电话、电视这些现代化的东西,只能点着煤油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吃着葵花籽、花生、麻叶等零食,等着新年的到来。
图片来源:网络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正月初一是农历一年之元,一月之元,一日之元,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最重要的是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娘家,女婿上门要带四样礼。一年中也是女婿孝敬岳父岳母的最重要的日子。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搓搓麻将,沾沾小牌;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初五也是一个堪比初一的日子,这一天家家早上放鞭炮,晚上放烟花。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大年初七,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大年初八,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家家户户放河灯。大年初九,玉皇天诞。天皇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庆贺;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古代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正月十二,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都编竹张灯;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这位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需要好好祭拜。
图片来源:网络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天官节)﹑中元节(地官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有些地方在这一天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全国各地春节习俗
前面这些春节的习俗都是在全国各地都“适用”的春节习俗,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说说全国各地不同的习俗。
北京
当然作为祖国的大心脏北京,论春节习俗当然是最先要和亲们说说了。
北京春节期间,另一番盛况就是庙会和民间组织的各种花会。旧时的北京城内及郊区,共有七百余座庙宇,春节期间,大小庙宇均向香客、游人开放。在庙内及门前设有集市,称做庙会,北京庙会以白云观、大钟寺、东岳庙等处最为著名。郊区的花会在春节期间最为活跃,几乎村村都有,花会表演的项目繁多,有高跷、旱船、太平鼓、地秧歌、幡会、狮子、小车、竹马等。有些村子还要搭上大棚,悬灯结彩,表演各种节目。
浙江省
乌程县元旦以长竿束草于上,点火燃烧,并敲锣打鼓,称为“庆田蚕”。又点天灯于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宁波元旦祭祖后要吃豆粥,晚上要关门前,再点一次“关门炮”。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还要加上橄榄和金桔,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真土豪,茶叶蛋都吃得起),称为“捧元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