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民族英雄事迹(不应该被遗忘的五位民族英雄,你知道几位?)
朝鲜,台湾,平壤民族英雄事迹(不应该被遗忘的五位民族英雄,你知道几位?)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同样是民族英雄,但有的名垂青史,被世人祭奠,有的却默默无闻,被世人遗忘。今天小编就列举五位,与大家共勉!
第一位:颁布“杀胡令”的冉闵冉闵是不是民族英雄历来争议很大,赞同的人说他颁布“杀胡令”挽救了上千万的北方汉人,反对的人说他的“灭胡令”杀戮太重,不配为君。在小编看来,面对敌人的残酷杀戮,以杀止杀,不失为一良策,跟财狼讲道理是最没有道理的。
冉闵,字永曾,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他以勇猛著称,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君主石虎的养孙。
冉闵出生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代,即五胡乱华时期。当时匈奴、鲜卑、羯族、氐胡、羌族等北方胡族入主中原,西晋王室和士族大举迁徙,而留在北方的汉人则惨遭屠戮。
据《晋书》记载,五胡乱华时期的中国是“北地苍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中原士族,十不存一!”,北方汉族的人口由原来的1200万人,锐减到仅有400万,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而与之对应的,北方的胡人数量却增加到了600多万,迁入的胡人数量超过了汉人。北方汉人的延续,岌岌可危。
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冉闵站出来力挽狂澜。公元350年,冉闵建立大魏,史称冉魏。随后冉闵下令杀羯,称“内外六夷,敢称兵器者斩之”。
在这期间,冉闵发布了振奋汉族人心的讨胡檄文,其中最出名的两句话就是:“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中原危矣!大汉危矣!华夏危矣!”
这篇讨胡檄文,是北方汉人对胡人的强烈控诉,是冉闵大帝内心的真实写照。
冉闵虽然建立的冉魏政权仅仅存在了三年,但他颁布的“灭胡令”却让中原的汉族民众有了更大的生活空间,也让胡人对汉族产生了恐惧之感,据统计,冉闵在建立冉魏政权之后,前后大约杀掉了二十万的胡人,羯人则几乎被屠杀殆尽。
虽然冉闵的灭胡令杀戮太重,让后世的史学家颇有微词,但他对中华文明的延续,对汉人正统的回归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公元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斩于遏陉山,据传,冉闵被杀后,山左右七里草木全部枯萎,蝗虫大起,自五月起天旱不雨,直至十二月。慕容儁于是派使者前往祭祀冉闵,祈求上天降雨,当使者念出冉闵的谥号为武悼天王时,天空开始飘起鹅毛大雪。
是不是老天也想让世界为冉闵这样一位黑暗英雄戴孝披麻?
第二位:收复台湾第一人——沈有容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的手中收复台湾,被誉为民族英雄,其实还有一位被遗忘的民族英雄,他比郑成功还要早六十年。他就是收复台湾第一人沈有容。
沈有容,出生于1557年,安徽宣城人,他从小习武,“走马击剑,好兵略”,并于万历七年时考中了武举人,后北上投军,在边防及海防前哨服役当兵。
沈有容当兵后因屡立奇功,由旗牌官逐步擢升为都督同知,从河北昌平州千总因功而升为广宁中卫千总。
1602年,日本人丰臣秀吉为对外扩张,派兵从海上进犯,侵占澎湖和台湾列岛。
沈有容奉命出师东番岛(台湾)。他冒着遭受台风的危险,率领21艘战舰拼死渡海,全歼了这股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在1662年1月28日,比沈有容收复台湾迟60年,沈有容因此一战成名。
后来,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使节韦麻郎等拥三艘巨舰约一千多人,占领了马公岛(澎湖岛),并准备进攻台湾。沈有容经过严密部署,不顾自身安危,单舟驰往荷兰舰船,指陈利害,严正晓谕,不费一枪一弹迫使荷兰人退兵。沈有容未用一枪一弹收回澎湖,这是第二次收复国土,但沈有容的光辉事迹还没有结束。
1618年3月,日本幕府将军德川家康命令村山秋安率战舰13艘、士兵3333人进攻台湾,沈有容应命出任福州参将率部前去抗击日军,最后双方在东沙岛(马祖群岛)经过一番血战,沈有容击毙村山秋安,迫使日寇弃戈投降。
沈有容三次保卫台湾,其功于国于台,殊非浅显。1627年沈有容在家乡病逝,死后被追赠为都督同知、光禄大夫,这样一位民族英雄不应被遗忘。
第三位:抗法、抗日名将李永福黑旗军抗法
刘永福20岁时参加天地会反清复明,29岁创建黑旗军,起义军失败后,率部在广西、云南的中越边境一带活动。同治十二年(1873年)秋,刘永福应越南王的邀请率黑旗军入越抗法,在攻打越南河内法军中击毙了法军司令安邺。光绪九年(1883年),取得了震惊中外的纸桥大捷,杀法军海军上将李威利。
据《清末民初民族英雄:刘永福》一文中记载,刘永福与法军作战时装备非常落后,但他却总能重创法军,让法军闻风丧胆,就连法军上将孤拔都震惊的说道:“刘永福这些人的英勇气概实在是太神奇了!”
刘永福和黑旗军的善战,是大清与法国宣战的动力,1884年初法国陆军攻入中越边境镇南关,清朝正式向法国宣战。在清政府对法国宣战的诏书上写着:
“刘永福虽抱忠怀,而越南昧于知人,未加拔擢。该员本系中国之人,即可收为我用,著以提督记名简放,并赏戴花翎,统率所部出奇制胜,将法人侵占越南各城迅图恢复。”
1884年年底,刘永福的黑旗军配合清军,围困占据宣光城的法国人三个多月,城中法军弹尽粮绝,后来赶来增援的法军,依旧没能解除法军的危机。
然而次年法军继续增兵越南,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而退,法军不费一枪一弹就占据了谅山之地,文渊州的清军守将杨玉科牺牲后,法军又趁势占领镇南关。
同年二月,清政府任命年近7旬的老将冯子材帮办广西军务,领导镇南关前线的抗法斗争。
3月,在刘永福黑旗军的协助下,冯子材取得了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此役共击毙法军一千多人,不仅收复镇南关、凉山,还将法军逐至郎甲以南。
而此时的清军,也因为之前的力战精疲力竭,刘永福部所存不足五百,多方招募也不过千人,陷入进退维谷之地。
清廷方面,丁宝桢称“军需甚重,措办为难”,军饷也出了问题,因此在英国介入下,清朝与法国再次签约,越南被交给了法国,清军从此撤出越南。
光绪十一年(1885年),刘永福奉召率3000黑旗军入关回国。刘永福在援越抗法保边卫国战争中的辉煌战果,得到了光绪帝赐的黄马褂及慈禧太后赠的御书“福”字。
孤身抗日
两广总督张之洞在中法之战时,就支持刘永福和黑旗军,热情表彰其抗法业绩,称赞是“为数千年中华吐气”的奇男子。甲午之战时,张之洞上奏清廷,建议起用百战之将刘永福,然而清朝是会重用像刘永福这样造反起家将领的,他的黑旗军被裁撤了大部分只剩下300人。
张之洞无奈之下,又把刘永福推荐给了台湾巡抚唐景崧,同时电告刘永福,建议他“忍小任大,和衷共济,建立奇功”。张之洞的眼光没有错,刘永福随后就在台湾创造了一个抗日奇迹。
1895年4月,甲午战败,清朝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消息传到台湾时,台湾人民“若午夜暴闻轰雷……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民众激愤,上书唐景崧:“万民誓不服倭,割亦死,拒亦死,宁先死于乱民之手,不愿死于倭人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