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潘迎捷(3集生态人文纪录片《太湖之恋》明年1月4日开播)
太湖,之恋,江南潘迎捷(3集生态人文纪录片《太湖之恋》明年1月4日开播)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澎湃新闻记者 黄小河
01:00
《太湖之恋》预告片(01:00)
“江南”在中国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概念,它既寓意着小桥流水的水乡景观,也代表着经济和文化上的双重繁荣。太湖塑造了江南,太湖是江南之心。
作为新一年东方卫视精品纪录片时段开篇之作,3集系列纪录片《太湖之恋》是上海广播电视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背景创作的又一部大型纪录片。经过了近两年的创制,该片将于2022年1月4日起每周二22:00在东方卫视首播。
《太湖之恋》海报
它分为《江南之心》《锦绣风物》《碧水入画来》三集,每集45分钟,着力展现近些年来太湖流域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所作的努力、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图景,形象化阐释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为何要拍太湖
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域,太湖地区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资源在支撑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维系生态平衡和优美环境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太湖水的污染,一度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难题。随着“两山”理论在太湖流域正式提出,一系列标准最严格、手段最严厉、监控最严密的政策相继出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成为了太湖流域污染防治的亮点。纪录片《太湖之恋》以“太湖流域生态治理进程”为样本,展现环太湖流域城市在打好太湖水治理攻坚战中,率先走出的一条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开播仪式
万物生长的季节里,春雨是最珍贵的馈赠。2020年3月下旬,安吉白茶正式开采。茶山上,采茶工们动作娴熟,她们的手指上下翻飞,片片茶叶飞入小藤筐内。此时,纪录片《太湖之恋》的摄像机正在抓拍这美妙的场景。这是《太湖之恋》开机拍摄的第一个故事。第一站选在安吉,不仅是“三月龙芽占春枝”,还因为这里是两山理论的发源地。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15年后,2020年3月30日,总书记再次来到余村考察,关怀当地百姓的生活,关心当地生态文明的建设发展。
《太湖之恋》剧照
在太湖拍点什么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副主任朱宏说:“纪录片《太湖之恋》的摄制组走遍了太湖沿岸400多公里的水岸线和周边所有的重要城市和村镇。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速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下的环太湖地区发生的变化进行小切口、接地气的讲述,挖掘普通人的故事,见微知著。”
纪录片《太湖之恋》将镜头对准了见证太湖变迁的普通人。
安吉余村的潘春林当年在矿场开拖拉机,转型后他带头开起了农家乐,如今的“春林山庄”在十多年的生态修复后宾客盈门,年营业额近千万;
《太湖之恋》剧照
湖州高新区的蟹农龚炳根拆了太湖里的围网,带着他的螃蟹回到岸上“二次创业”,坚持生态养殖的他现在收成多了两成,还成了当地的“蟹王”;
南太湖的渔民姚国庆响应太湖岸线综合整治整体搬迁的号召,放弃了以船为家的生活,住到了岸上的渔民新村,现在的工作是照料景观风帆渔船,他的身后是游人如织的亲水岸线和新地标月亮酒店;
在鼋头渚景区的蓝藻打捞队长王建伟皮肤黝黑,已经坚守了15年,他说没有一片蓝藻能逃过他们的眼睛;而中科院湖泊所59岁的研究员秦伯强,以湖为家、潜心研究,提出了很多良方,使太湖治污由粗放转向精准……记录下他们的故事,也就记录下了随着太湖水的治理改善,太湖人获得的崭新美好的新生活。
活动当天,片中人物太湖蟹农龚炳根上台激动感言,“在之前,我们这些养殖户占领了太湖大部分的水域围网养螃蟹,养殖户依水而生,也有生活污水,造成污染极大。现在通过国家对太湖的治理,把围网养殖都拆除了,到湖州搞内塘养殖,水草种好了,可以控制水位,螃蟹产量要比太湖高,质量也更好了。”
总导演刘丽婷介绍说:“太湖的历史文化与今日的生态文明,是纪录片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太湖之恋》讲述了江南地区长期以来人与水的共生关系。5000年前的先民驯服了不羁的洪水,诞生了璀璨的良渚文明;近2000年前,他们溇港圩田,将浩渺泽国改造成鱼米之乡。然而密集的人口和过度发达的工业,也成为了太湖之殇,洪水、蓝藻、水污染等让人深思。太湖流域的人民,又成为最早聆听‘两山理论’的人,成为最早践行‘河长制’的人,成为最早领会到‘生态文明’思想,和最早尝到永续发展硕果的人。”
《太湖之恋》剧照
如何展现太湖之美
片中,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良渚考古项目领队王宁远在接受采访时说:“实际上对于我们太湖流域而言,我们5000多年的文明史,实际上它的核心就是治水的历史。不同年代的人在这个区域采取了不同的治水措施,那么这些行为都大大的影响了我们这个地方的文明发展进程。”
为了给太湖这些变化和故事寻找理论支持和学术背景,主创团队走访了多位地理、文化、社会学、历史、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包括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葛剑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王战,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秘书长范恒山,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长吴文庆、副局长朱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淡水项目主任任文伟等多位专家学者等多位权威专家。
《太湖之恋》剧照
从制作上,《太湖之恋》以4K数字摄影机作为主器材,辅以高速、延时、航拍、微距、水下摄影等特殊摄影手段拍摄了太湖流域最美的景观和人民,留下了时代的生动面孔和唯美画面。在包装上,导演组选用了青绿山水加金色线条的全手绘风格,既与实拍画面交融、体现江南灵秀之美,又在配色上饱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寓意。
“生态文明是关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上海广播电视台长期以来以生动讲好生态文明的故事为自觉使命,之前我们就推出过很有影响力的《长江之恋》《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等佳作。《太湖之恋》不仅仅是新的一年东方卫视精品纪录片时段的开篇之作,也是我们纪录片中心2022年将要播出的一系列生态文明纪录片的第一部。”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主任王立俊介绍说。
据悉,除《太湖之恋》外,2022年在上海东方卫视每周二22点的精品国产纪录片时段中将会密集播出《我们的美丽草原》《我们的国家公园·武夷山》《山水间的家》《叶尔羌河》以及外宣纪录片《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等精品佳作,用纪实的语言真实、全面、立体地展示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成就。
《太湖之恋》剧照
【《太湖之恋》分集介绍】
第一集 江南之心
上一篇:牌子鞋(国际品牌2021跑鞋年终盘点,究竟谁是其中佼佼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