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洪门致公堂(洪门致公堂,改堂为党后,为何选避居香港的陈炯明为首任总理?)
洪门,中山,致公党洪门致公堂(洪门致公堂,改堂为党后,为何选避居香港的陈炯明为首任总理?)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洪门致公堂,改堂为党后,为何选避居香港的陈炯明为首任总理?
看过金庸《鹿鼎记》的读者,肯定对韦小宝韦香主加入的''天地会”有印象。“天父地母,反清复明”,“天地会”就是''洪门''的别称。
洪门的起源众说纷纭,有种说法是:1674年,南明东宁总制使陈近南组织反清复明,于襄阳白鹤洞下普庵红花亭同盟结义,拥戴崇祯帝裔孙朱洪竺为盟主。繁体''漢”字去了''中土''即为''洪'',表示清军入关,汉人失去了中原土地。
洪门起兵反清,军队称为“洪军”。嘉道中衰后,天地会发展到海外,建立很多洪门堂口。
1850年代,在美洲华侨大增,在海外饱受欺凌的华侨自发组织起来互助互济,组成“洪门”山堂支系洪顺堂。1876年,洪顺堂改为美洲''致公堂'',并在檀香山正式登记成立。美洲洪门致公堂规模非常庞大、力量十分雄厚。致公堂有三大信条:“义气团结,忠诚救国,侠义除奸”。
1903年,致公堂大佬的黄三德,在中山先生哥哥孙眉的引荐下和中山先生认识了。
中山先生深感美洲洪门组织具有很大能量,为了发动广大华侨参加革命,中山先生不仅加入了洪门组织,且被推举为双花洪棍(“洪棍”是主管纪律的高级军事人员)。
之后,黄三德与中山联手成立了洪门筹饷局,致公堂帮助中山先生一路打通海外筹款通道,使革命所需经费的海外筹款活动掀起了一个高潮。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海外洪门组织和广大成员为这一胜利欢欣鼓舞。1912年1月9日,洪门致公堂热情欢呼拥护中山先生当选为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之后广大洪门人士和华侨迫切希望建立一个能代表华侨利益的政党,继续参加国内的革命。
但中山先生处于各种原因考虑,几番推托不予批准。中山先生不仅不同意洪门致公堂在国内立案组党,还想组织中华革命党,试图吸纳、归并洪门致公堂。
由于中山先生不同意洪门致公堂在国内立案组党。致使许多洪门人士对其十分不满。
之后,由于中山先生最得力助手之一、麾下难得的猛将陈炯明治闽、治粤所取得的成就,在闽、粤籍华侨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华侨及美洲致公堂决定拥护陈炯明的主张。
1920年代初,美洲致公总堂大佬黄三德回绝中山先生提出的''海外致公堂,一律改为中华革命党''之后,在旧金山开始筹划修建“五祖纪念祠''和筹建致公党事宜。陈炯明闻此信息,积极联络筹划组党。
1922年6月16日凌晨,陈炯明部队4000多人包围总统府,炮击了中山住所粤秀楼。
陈炯明与中山分离后,谋求创立新党,这个诉求与洪门致公堂的建党设想相一致。双方建立了联络并日益趋近。
1925年2月,陈炯明派遣陈应权、叶少石两人到南北美洲各致公堂,联络侨胞,游说组党。
1925年国民革命军对在惠州的陈炯明进行征讨。陈炯明兵败下野,蛰居中国香港。
1925年10月10日,五洲洪门第四次恳亲会在旧金山召开。
来自美洲各地、港、澳和沪等地的洪门组织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的主要内容是:决定以洪门致公堂为基础,改堂为党,定名为中国致公党;选举陈炯明、唐继尧为正副总理。
洪门致公堂并不是一开始就选择陈炯明作为致公党的领袖,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既不能不受到切身利益和血缘地缘观念的制约,同时也与其历史环境、国情的密切相关。
陈炯明担任致公党总理之后。为致公党写了《致公党计划书》,并在1927年发表了《中国统一刍议》,表述了他的国是主张。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