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南北方(中国南北方,到底有什么不同?)
摄影师,中国,来源南北方(中国南北方,到底有什么不同?)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贵州省丹寨县梯田,摄影师@姚朝辉)
▼
此外茶、竹、油菜等亚热带作物
遍布东南丘陵地区
(木坑竹海,摄影师@李琼)
▼
南部沿海地区
积温>8000℃
橡胶、棕榈、甘蔗等热带作物
以及香蕉、芒果、椰子等热带水果
可以在这里生长
(甘蔗收获,摄影师@姚朝辉)
▼
随着热量和降水的增加
种植制度也从东北平原的一年一熟
到长江流域的一年两熟
再到南岭、海南等地的一年三熟
(中国东部的种植制度及热量条件区划,制图@巩向杰&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
气候造成的农业格局
形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中国东部主要粮食作物区划,制图@巩向杰&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
北方地区被面食所统治
不论是过年过节还是生日聚会
一顿饺子几乎打遍天下
即便是出产大米的东北
饺子也十分常见
(沈阳一饺子馆的员工正在包饺子,图片来源@VCG)
▼
在山东半岛
日常饮食中不能少了馒头
(山东青岛大馒头,图片来源@VCG)
▼
但据此就认为北方主食单调
是不符合事实的
面食种类之丰富
超越南方人最狂野的想象
单是馒头花卷
就有成千上万种造型
(陕西关中花馍,摄影师@王钧)
▼
此外它还可以是烙饼、油饼、烧饼、煎饼
(山东临沂市蒙阴大煎饼,图片来源@VCG)
▼
炸酱面、油泼面、臊子面
biangbiang面、扯面、牛肉面
切面、揪面、刀削面、烩面
(山东沂源县手工面条,图片来源@VCG)
▼
以及馕、疙瘩汤、炒疙瘩、炒面片
油条、麻花、包子
......
相比之下
以稻米为主的南方地区
一碗米饭才是餐桌上的主流
而粘度更高的糯米
适合制作各类糕点和米制品
从江浙的点心到潮汕的粿品
无不是以大米为原料
(江苏省海安市,制作年糕,图片来源@VCG)
▼
除了粮食
各类肉类、副食品
也形成了南北对立的格局
东北地区冬季室外气温
往往达到零下十几度
成了一座天然冰箱
水果、鱼、冰棍
一切皆可冰冻
(抚远市冻鱼,摄影师@王寰)
▼
加上北方整体气候干燥
食物不易腐败
北方人一次可囤上数斤的食材
(沈阳,大民屯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卖葱的农民,图片来源@VCG)
▼
粗粝的环境下
简单、粗暴、快速补充能量
成为北方饮食的首选
北方人的餐桌上
猪、牛、羊等畜肉
做成的“硬菜”必不可少
(东北铁锅炖,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
相比辣椒
山西、山东两省的人们
更热爱生吃辛辣的大葱和大蒜
以此提升面食的味觉体验
(山东大葱,图片来源@VCG)
▼
相比北方
处于亚热带和热带的南方地区
气候温暖湿润
食物可存放的时间较短
加上物产供应源源不断
南方人更注重食材的新鲜
各种带绿叶的蔬菜是餐桌必备
(市场上的绿色蔬菜,图片来源@VCG)
▼
作为鱼米之乡的江南地区
鲜味占据主流
不论是江河湖海中的鱼、虾、蟹
(江苏太仓螃蟹,图片来源@VCG)
▼
还是清淡的莲藕、竹笋
或野味、水果
(江苏泰州,荷塘,图片来源@VCG)
▼
而同样是气候湿热的西南地区
通过辣椒和花椒的使用
达到祛湿、杀菌等功效
无意间成就了麻辣的味觉盛宴
(重庆的饮食多辣椒,摄影师@李小糖)
▼
除了建筑与饮食
方言、戏曲、文学、画派
甚至人的性格倾向、体质、面貌
南北之间几乎方方面面
都有着种种差异
这差异如此之大
又是如此之小
小到从一个细节中
便会闪现
安徽黄山的夏夜
暖风吹拂
人们纷纷走出家门
在露天的夜市上
寻得一份口味与心灵的满足
(安徽黄山的夜市,摄影师@堂少)
▼
而在几乎相同的经度上
纬度向北12°
辽宁的大排档
更多采用了封闭式的建筑
(沈阳某夜市的大排档,图片来源@VCG)
▼
虽是差异
却又如此的相似
南方与北方也在逐渐融合
交通的发展
一直伴随着南北的沟通
从古代的京杭大运河
像纽带般连接江南与京城
(山东枣庄,船舶停靠在京杭运河上等待过闸,图片来源@VCG)
▼
到现代的铁路、公路
连接南方与北方的都市
(京沪高铁,摄影师@杨诚)
▼
农业科技的发展
正在打破南北物产的壁垒
南北人口、货物的流通
带来天南海北口味的融合
而像南方人委婉、北方人豪爽
南方人精明、北方人大方
这些地域性格标签
也不再具有代表性
1.5亿千米外的太阳
仍在“熊熊燃烧”
地球上的南与北
也将永远有着差异
不同的自然环境
不同的万物生灵
不同的生活方式
它们依然千差万别
却又交织融合在同一片土地
不同而和
和而不同
这正是中国的南北智慧
创作团队
撰稿:张照
设计:陈睿婷、赵榜
图片:余宽、任炳旭
地图:巩向杰
审校:王朝阳
封面摄影师:黄一骏、梁家进
P.S.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1]赵济. 新编中国自然地理[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2]郑度. 中国自然地理总论[M]. 科学出版社, 2015.
[3]陈灵芝. 中国植物区系与植被地理[M]. 科学出版社, 2015.
[4]张荣祖. 中国动物地理[M]. 科学出版社, 2015.
[5]周立三. 中国农业地理[M]. 科学出版社, 2017
[6]郑连彬等. 中国汉族体质人类学研究[M]. 科学出版社, 2017.
[7]陈航等. 中国交通地理[M]. 科学出版社, 2017.
[8]王恩涌等. 中国文化地理[M]. 科学出版社, 2017.
... The End ...
星球研究所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