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南陵(她要有多拼?才能为南陵人提供“妈妈式服务”)
南陵,漳河,南陵县南陵(她要有多拼?才能为南陵人提供“妈妈式服务”)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容乃大母亲河(上)
江南有一条灵动的河,流淌着织锦,流淌着星月,也流淌过人们儿时的天真和纯情。
皖南有一条厚重的河,秦时明月,远古朔风,走过了多少风霜雨雪,细细浸润,节节延伸,以一种蜿蜒曲折的形态,在广阔的自由空间,展现出生命的芳华。
南陵有一条美丽的河,城镇和村庄在她的两岸排开,在需要灌溉的时节,流淌出欢乐,吟唱出希望。浇灌大地,滋润丰收是她永恒的追求;勤恳奋勉,任劳任怨是她不变的品格。她就是南陵的母亲河——漳河。
漳河发源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南部山区,自南向北穿越县境中部,进入芜湖市区境后,至弋江区澛港镇汇入长江,流域面积1450平方千米,全长115千米,是唯一一条全流域位于芜湖境内的长江下游一级支流。饮水思源,那么,漳河的源头在哪里呢?
循着一条滋生并哺育了地域文化的河流上溯,人们往往可以在山壑间找到其发源地,寻觅到山泉汩汩而出的洞口。南陵邑人王肃所撰的《水龙洞记》中有这样的表述:“吕山之西,车山之东,有涌珠泉,淮水之源。淮水之南去十里许,则漳水之源出焉,其名曰水龙洞。”
水龙洞洞口开阔,别有洞天。对人们来说,每一个溶洞都是诗意和美的邀请。走进洞中,蔚蓝的天和斜斜照射的阳光,便在身后的洞口处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完全消失;洞内宽敞如厅,洞深莫测,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水从臻密的岩层间渗透进来,带着溶解在里面的矿物质,从洞顶一滴一滴的滴落下来,滴滴答答、叮叮咚咚,让人沉浸在一种奇妙的幻境中。
就这样,漳河最初的水从溶洞中涌出,被草的嘴尖含着,被绿树的根噙着,水灵灵的环境,滋润着刘店村的一草一木。
故王肃在《水龙洞记》中又曰:“取泉而漱之,浣手而拭之,倚树踞磴而休息之,则游之举止、动息可记也......于是观而乐,乐而归,归而饮,饮而思,思而赞叹不置,则予之游之志,异乎人之游之志,可记也。”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醉卧在漳河源的深情怀抱,情韵悠悠,散云闲静,满目都是蔚蓝淡泊,致远坦诚,淡雅幽香,清纯沁心,似乎有一股甘甜的乳汁味渗透到全身,也许就是这样的味道,才让我们回味已久。
民国版《南陵县志》也记载:漳水(源出县南水龙洞,至合河口与淮水合流。按府志,漳水在县西南六十里,源出水龙洞,至澄清河与淮水合流。)淮水(源出县南吕山麓涌珠泉。)
山间的青翠孕育了淮水,她吐纳着天真地秀,流动着生命的意蕴,在山势低回处划出轻柔的弧线,在河道起伏处荡起美丽的水纹;有时,她也像一把梳子,梳理着石头的韵致。水面上的拱桥古朴雅致、形态各异,徜徉其间,令人赏心悦目。
漳淮二水相汇于三里镇,西汇峨岭河后,自南向北,从山地向平原,顺势而下,开始了她泽被两岸,殷福民生的征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漳河的上源就像是大地上飘扬的红缨,向前、向前,永远以流泻的激情,吸纳着数不清的小溪,任凭九曲十八弯,以水的柔情,载负着千舟万舸;以水的阳刚,荡涤着坚磐硬石,为两岸的麦穗扬香,歌唱着自己的歌谣。
青铜文化在这里发祥,千年县邑在这里变迁,灵山秀水在这里交融,吴风楚韵在这里彰显。地处江南陵阜间的南陵风光秀美;城内主山,由屏风山蜿蜒曲折、穿田渡涧到此的籍山,乃大工山余脉,千百年来荫庇着民众安居乐业,母亲河——漳河与之相依相伴,形成了一条独特的山水人文纽带。
南陵县城籍山镇,古为青阳城,自唐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南陵县治迁徙于此,历为县治。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南陵山奇水秀,四季分明,人文蔚起,代不乏人,鲜明展示了青铜文化、三国文化、盛唐文化特有的禀赋。
“水是万物之源,人类逐水而迁、傍水而居,文明因水而兴,南陵与母亲河漳河的关系也是这样,千百年来漳河哺育了南陵人民,2019年4月以前,漳河水供应了南陵人民的生产生活。同时漳河也提供了畅达的水上交通,促进了人员的聚集和城市的兴起。”南陵县水务局副局长单晓峰介绍说。
在南陵建县2000多年的历史舞台上,论格局,雄伟壮阔;论人物,灿若群星;论事件,繁复跌宕;论故事,生动有趣。
漳河徐徐吹来的风、是诗、是歌、是散文,她们坚韧、宁静、飘忽、旷远。悠悠两岸,悄然在流淌和燃烧着,且天韵自然。
从南北朝时期的鲍照、谢眺到唐朝的李白、王维、孟浩然、王昌龄、刘长卿、杜牧、李商隐,直至明清之际的汤显祖、施闰章、查慎行、黄景仁等,他们为南陵留下脍炙人口的题咏,沿传下来诸多名篇佳作,为漳河蓄积了太多的翰墨余香。
从地境情况看,南陵县境内有很多山川,但山地文化并未构成南陵本土文化的主体。因为在南陵,若无河域文化的贯穿始终,我们很难把各种文化和社会现象串接起来。
一条河流穿越晨光,沿着汗水和稻叶的方向,在乡村与乡村,庄稼与庄稼之间流淌。
一首悠扬的民歌,一条穿越的河流,从土地黝黑的深处,缓缓而来。潺潺的水声里,季节时青时黄,时黄时青。
在漳河之畔,乡亲们日出而作,日落而休。站在民歌青青的音域,如植物在阳光下起舞、拨节,一切农事的节奏如民歌的节奏,让人觉得自然而舒适。
不过,漳河也会因为汛期的到来,展现出自己的另一面。进入梅雨季节后,如果南陵连日阴雨,漳河水位便迅速上涨,眼瞅着漫过滩涂,水域不断扩大,大家的心便开始悬了起来。
随着水位超过警戒水位、保证水位,河埂上防汛的村民和抢险应急突击队员的身影川流不息。他们以堤为家,哪里有险情就出现在哪里,哪里险情最重,哪里就有他们冲锋在前、挥汗如雨的身影。经过一番不懈努力,河埂终于得以加固,最终有惊无险地安然度过汛期。
2022年与往年又有所不同,7月份以来,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南陵县呈持续晴热少雨天气,抗旱形势变得严峻起来。根据《南陵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规定,全县于8月11日16时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积极应对旱情,全力做好“提水、引水、保水、节水”工作。
除农民开展生产自救外,全县62座抗旱站全部开机,启用提水设备95台套、2256千瓦;县水务部门和各镇向种植户紧急提供各类临时水泵178台套、1471千瓦。
据测算,7月份以来,已从漳河、青弋江、青安江、资福河等外河累计提水近亿立方米,灌溉农田20余万亩,累计引水近8000万立方米,直接灌溉农田18.6万亩。同时,提高农田灌溉效率,把宝贵的水资源用到刀刃上,努力降低旱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就这样,波纹粼粼的漳河水,常常养育出一个收获的秋天。古老而清新的民歌缓缓地穿过山野,沿着乡间曲折的小路走向温暖的家园。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南宁好玩地方(南宁6个周边自驾游最受欢迎的景点攻略推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