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欧洲最长的河流(高中地理知识点)
平原,气候,地形欧洲最长的河流(高中地理知识点)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8.1.4.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8.1.4.1.无热带雨林、草原气候(大部分在北温带)。地形对气候影响大∶西部高山阳挡,温带海洋性、地中海气候仅分布在沿海,高原山区降水少;东部低缓,阻挡作用不显著,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中部地形平坦,冷空气可长驱南下,夏季暖湿气流也可自由北上
8.1.5.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8.1.5.1.海岸山脉紧逼着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地形雨丰沛。但是,海岸山脉阻挡了太平洋上的暖湿西风向东深入,限制了山脉以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向东延伸,使上述二种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山间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因此,气候干旱,呈现出荒漠的景象
8.1.5.2.东部高地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大雪;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造成地形雨。但因东部高低缓,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的暖湿气流亦可越过高地,进入内陆
8.1.5.3.中部平原地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这是因为中部平原地势低平,无东西走向山脉,南北开敞,致使南北气流畅通无阻。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可自由北上,天气闷热多雨。中部平原在冷暖气团争逐交锋、交替控制之下,形成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据烈、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8.1.6. 外来移民大汇集,英裔和法裔较多,英语为主。原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是黄种人
8.2.美国
8.2.1.读图识记
8.2.1.1.两大洋、墨西哥湾、两个海外州
8.2.1.2.三大地形区(剖面图)∶ 落基山脉、密西西比河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五大湖、密西西比河--新奥尔良--墨西哥湾
8.2.1.3.大西洋沿岸(波、纽、费、华),五大湖沿岸(德、芝、底、布),大西洋沿岸(西、圣、洛、硅谷),南部(休、新)
8.2.1.4.主要农业带
8.2.2.位置范围
8.2.2.1.位置
8.2.2.1.1.纬度位置∶ 绝大部分位于温带、南部为亚热带、阿拉斯加为寒带、亚寒带,夏威夷为热带
8.2.2.1.2.海陆位置∶ 三面临海,南临墨西哥湾,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8.2.2.2.范围
8.2.2.2.1.本土
8.2.2.2.1.1.48州、1特区
8.2.2.2.2.海外州
8.2.2.2.2.1.阿拉斯加州--北极圈、60N、150W经过,阿留申群岛石油丰富,白令海峡,日期变更线(发生弯曲)
8.2.2.2.2.2.夏威夷州∶ 热带,北回归线穿过,180与150W之间。夏威夷高压,中途岛、檀香山,旅游胜地(火山岛)
8.2.3.自然地理特点
8.2.3.1.地形
8.2.3.1.1.三大地形区纵列分布(西部科迪勒拉山系,中部中央大平原,东部阿巴拉契亚山),平原面积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耕地占世界的10%
8.2.3.2.气候
8.2.3.2.1.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复杂多样(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分布,以及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的气候类型)
8.2.3.3.河流、湖泊
8.2.3.3.1.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和五大湖为灌溉、航运和发电提供便利
8.2.3.3.2.哥伦比亚河(是美国水能最丰富的河,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西岸,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丰沛;位于西部山地,注入海洋,流程短,落差大)
8.2.3.4.资源
8.2.3.4.1.矿产资源、森林(1/3),草原丰富,种类多,储量大,煤、石油、天然气、钢、铁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但由于高消费和浪费仍大量进口,是世界进口石油最多的国家
8.2.3.5.海陆位置
8.2.3.5.1.本土三面临海,沿海多优良海港,冬季不冻,海上航运便利
8.2.3.6.自然灾害
8.2.3.6.1.飓风∶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它的危害主要是强风、暴雨,风暴湖,题风会给美国的石油开采。加工、运输,飞机,宇航,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带来影响,以及棉花,亚热带作物等农业部门,影响最大的部门的是石油开采、加工、运输(墨西哥湾沿岸是美国主要的石油分布、开采、加工区,也是美国从波斯湾进口石油主要输入港分布区和石油战略储备区)
8.2.3.6.2.寒潮
8.2.4.人文地理特点
8.2.4.1.经济特征
8.2.4.1.1.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交通运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输出工农业产品多,出口贸易额大,工农业总产值居世界首位
8.2.4.2.农业
8.2.4.2.1.地位∶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世界上农产品出口最多的国家(玉米),但也进口热带经济作物
8.2.4.2.2.从事农业的人口少,为何能成为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输出国?
8.2.4.2.2.1.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8.2.4.2.2.2.平原面积广,自然条件优越
8.2.4.2.2.3.农业科技水平与农业的地区专门化强,能充分利用各地的自然条件,大规模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8.2.4.3.特点∶
8.2.4.3.1.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现代化程度高∶农业人口少(不到3%),生产过程中全部机械化,效率高; 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8.2.4.3.2.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燕麦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中国、美国、中亚地区是世界产量最多的三大棉花生产国)、大豆、甜菜、烟草等,畜牧业很发达
8.2.4.3.3.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出口国(小麦、大豆、玉米等出口量世界首位,但进口热带农产品)
8.2.4.3.4.农业生产实行了地域专门化(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带)
8.2.4.3.4.1.指农业生产中按地区进行社会分工,即各地区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及历史地位,形成一种比较集中的特定农业部门,该部门以大量商品性农产品投入到区域农产品的交换中去
8.2.4.3.4.2.地域专门化优缺点
8.2.4.3.4.2.1.好处
8.2.4.3.4.2.1.1.充分发挥地区的环捕和资源优势
8.2.4.3.4.2.1.2.充分采用先进技术,超高生产效率
8.2.4.3.4.2.2.缺陷
8.2.4.3.4.2.2.1.加剧了农业生产不平断的状况
8.2.4.3.4.3.划分依据∶自然条件和市场需要
8.2.4.3.4.3.1.乳畜带
8.2.4.3.4.3.1.1.分布
8.2.4.3.4.3.1.1.1.东北部五大湖地区(纬度高,气候阴冷,无霜期较短,土壤贫瘠,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有利于多汁草的生长; 城市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乳肉禽蛋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
8.2.4.3.4.3.1.2.特点
8.2.4.3.4.3.1.2.1.轮转放牧
8.2.4.3.4.3.2.小麦带
8.2.4.3.4.3.2.1.分布
8.2.4.3.4.3.2.1.1.中部大平原的北部和中部(北部为春小麦带,中部为冬小麦带),地势平坦,适宜大规模机械化操作,土壤肥沃深厚,河流经过,灌溉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市场广阔
8.2.4.3.4.3.2.2.特点
8.2.4.3.4.3.2.2.1.商品率高;规模大; 机械化水平高; 农业一体化
8.2.4.3.4.3.2.3.问题
8.2.4.3.4.3.2.3.1.农业成本高,能耗大
8.2.4.3.4.3.3.玉米带
8.2.4.3.4.3.3.1.分布
8.2.4.3.4.3.3.1.1.中央大平原中北部(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雨热同期,夏温较高;灌溉水源充足;交通运便利; 地广人稀;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市场广阔)
上一篇:欧洲最长的河流(青岛大沽河溯源考证:胶东最大的河流,你来自哪里?又奔向何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