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欧洲最长的河流(高中地理知识点)
平原,气候,地形欧洲最长的河流(高中地理知识点)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7.1.5.3.1.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
7.1.5.3.2.北部是波德平原,地势低平,气温较低,冬冷夏凉、土壤较贫瘠,主要发展畜牧业,粗放经营,人口较稀;花卉生产较发达
7.1.5.3.3.中部谷地和宽广的山地,宜于农耕和放牧
7.1.5.3.4.南部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脉,日照时间长,河谷地区土壤肥沃,盛产葡萄、烟草、啤酒花和水果,河谷地区的山地则为森林和高山牧场
7.1.5.4.发达的工业
7.1.5.4.1.现代化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欧洲经济实力最强,贸易额居世界前列
7.1.5.4.2.发展条件
7.1.5.4.2.1.富的煤炭、钾盐;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
7.1.5.4.2.2.油、铁矿石、有色金属进口,产品一半依赖国际市场
7.1.5.4.3.分布∶莱茵--鲁尔区∶埃森、杜伊斯堡是中心,南部慕尼黑宇航、飞机、微电子
7.1.5.4.4.分布特点∶工业布局大分散小集中,分布较为均衡,工业由北向南发展
7.1.5.5.主要城市
7.1.5.5.1.柏林∶ 德国首都,位于东部,是全国最大城市
7.1.5.5.2.汉堡∶ 位于易北河下游,最大港口城市和造船中心
7.1.5.5.3.法兰克福∶ 德国最大航空港,铁路枢纽和化学工业城市,世界重要金融中心
7.1.5.5.4.慕尼黑∶ 南部工业中心,德国宇航、飞机、微电子工业中心,啤酒之都
7.1.5.5.5.注意:鲁尔区的兴衰
7.1.5.5.5.1.区位优势
7.1.5.5.5.1.1.丰富的煤炭资源
7.1.5.5.5.1.2.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瑞典铁矿区
7.1.5.5.5.1.3.充沛的水源
7.1.5.5.5.1.4.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便并直通海洋
7.1.5.5.5.1.5.广阔的市场
7.1.5.5.5.2.衰落原因
7.1.5.5.5.2.1.生产结构单一∶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煤炭、钢铁是基础
7.1.5.5.5.2.2.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比重减少、新技术炼钢耗煤量降低
7.1.5.5.5.2.3.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量增加,经济危机及替代品广泛使用,使用量减少
7.1.5.5.5.2.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7.1.5.5.5.3.综合整治
7.1.5.5.5.3.1.调节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数量减少、规模扩大,新建迁移的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
7.1.5.5.5.3.2.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如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炉建到荷兰海边
7.1.5.5.5.3.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航运繁忙,运输的一半是铁矿石
7.1.5.5.5.3.4.加强科学技术发展,建立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
7.1.5.5.5.3.5.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和植树造林
7.2.欧洲东部和北亚
7.2.1.范围和国家
7.2.1.1.欧洲东部∶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之间的欧洲部分
7.2.1.2.北亚∶ 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部分
7.2.2.俄罗斯
7.2.2.1.读图识记
7.2.2.1.1.北冰洋、波罗的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里海(世界最大湖泊)、黑海
7.2.2.1.2.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乌拉尔山、高加索山
7.2.2.1.3.北极圈
7.2.2.1.4.伏尔加河(欧洲最长河流,世界最长内流河)、贝加尔湖(世界最深湖泊),自南向北流的三大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毕业了")
7.2.2.1.5.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符拉迪沃斯托克、摩尔曼斯克、西伯利亚铁路
7.2.2.2.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7.2.2.2.1.地跨欧亚,欧洲部分面积小但其政治经济中心都为此处
7.2.2.3.较为平坦的地形
7.2.2.3.1.平原、高原为主。乌拉尔山以西东欧平原(仅次于亚马孙平原的世界第二大平原,多冰碛丘陵,波状起伏),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湖泊众多,沼泽连片)、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以吐尼塞河为界∶西部平原,东部高原、山地)
7.2.2.3.2.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地区沼泽广布的原因
7.2.2.3.2.1.水源∶有鄂毕河、叶尼塞河等河流的凌汛作用,河水溢出河床
7.2.2.3.2.2.地形∶ 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形低洼,排水不畅
7.2.2.3.2.3.蒸发量∶纬度位置高,蒸发量小
7.2.2.3.2.4.下渗量∶冻土广布,不利于水流的下渗
7.2.2.4.冬季漫长而寒冷,各地气候差异很大
7.2.2.4.1.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北部有极地气候,西南端有地中海气候,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7.2.2.5.河流与湖泊
7.2.2.5.1."母亲河"∶ 伏尔加河欧洲最长,水能丰富,最主要的内河航道
7.2.2.5.2.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水量丰沛、水能丰富,但封冻期长,有凌汛,不利于航运
7.2.2.5.3.贝加尔湖∶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山地的断裂构造湖,世界最深湖泊
7.2.2.6. 资源丰富
7.2.2.6.1.天然气储量占世界首位、世界重要石油生产国(乌拉尔、秋明油田)、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乌拉尔有色金属,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第二巴库和秋明油田
7.2.2.7.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
7.2.2.7.1.以莫斯科、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乌拉尔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工业由欧洲部分向亚洲部分发展
7.2.2.8.农业
7.2.2.8.1.东欧平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农业地带,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甜菜、马铃薯、向日葵、亚麻,正在从粮食进口国变为出口国,有世界最大的针叶林带
7.2.2.9.交通
7.2.2.9.1.铁路为主(注意∶ 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差异)
7.2.2.9.2.铁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莫斯科一伊尔库茨克(贝加尔湖南)-符拉迪沃斯托克
7.2.2.9.3.航运∶ 除了北冰洋摩尔曼斯克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终年不冻外,大多数海港有较长封冻期; 除了北冰洋以外,其他各海域港口与外洋联系必须经过别国海域,对外航运十分不便
7.2.2.10.首都和城市
7.2.2.10.1.莫斯科∶首都,全国最大城市、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7.2.2.10.2.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沿岸海港,全国第二大城市
7.2.2.10.3.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太平洋沿岸主要海港
7.2.2.10.4.摩尔曼斯克∶ 北冰洋沿岸不冻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7.2.2.10.5.奥伊米亚康∶北半球寒极
8.北美
8.1.概述
8.1.1.以英语为主的美洲国家
8.1.1.1.位置∶美洲北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临墨西哥湾
8.1.1.2.范围∶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丹麦)
8.1.2.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
8.1.2.1.西部高山区∶ 山脉(落基山等)、高原、盆地相间,山脉是美洲与太平洋板块相撞而成
8.1.2.2.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南部-密西西比平原、西部-大平原)
8.1.2.3.东部高原山地区∶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地,地势较低
8.1.3.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8.1.3.1.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伊利湖、休伦湖、安大略湖
8.1.3.2.五大湖中的苏必利尔湖世界最大淡水湖,五大湖冰川l作用形成,除密歇根湖外均为美、加两国共有
上一篇:欧洲最长的河流(青岛大沽河溯源考证:胶东最大的河流,你来自哪里?又奔向何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