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祁东县地图(系出同源:祁阳与祁东的分治)
祁阳县,祁东县,民国祁东县地图(系出同源:祁阳与祁东的分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导语:位于湖南省南部的祁阳县与祁东县交界,两个县的关系十分密切,在1952年以前,祁阳与祁东同属一个县,都是祁阳县,换句话说祁东县是从祁阳县分出的,而祁东的得名也是因位于祁阳的东部而得名,本文就初步探讨祁东从祁阳分出的历史过程。
祁阳县
1.祁阳的历史沿革春秋战国之时,祁阳县境属于楚国疆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祁阳属于长沙郡。西汉时,析出长沙郡南部,设立桂阳、零陵二郡。祁阳属于零陵郡泉陵侯国。东汉时泉陵侯国被废为县,祁阳仍隶属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祁阳仍隶属于零陵郡,没有多大的变动。
隋开皇九年(589),朝廷下令合并州县。祁阳、永昌二县并于零陵。唐武德四年(621)恢复祁阳县,永昌县也并入祁阳。但不久祁阳县又被废。贞观四年(630)重新恢复祁阳县,仍属于永州零陵郡。两宋时期承袭唐代制度。元代建立后,祁阳属于永州总管府,明清时期隶属于永州府。民国建立后,属于衡阳道,民国二十七年,又设监察道,祁阳属于第七行政专员督察公署。
2.历史时期祁阳的行政区划祁阳的行政范围在三国以前,只包括祁山以东的清江流域以及湘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唐代永昌县并入后,境域又增加祁水流域以及白水河中下游地区。此后直至民国时期,祁阳县的县域范围保持长期稳定不变。
祁阳置县以来,地方基层行政组织被称为乡里。北宋熙宁年间,改乡里为都保,元丰年间,又恢复旧称。元、明、清三代基本沿袭宋代制度。清康熙三十五年增设两乡,祁阳共分为16乡,分别是方廓乡、上和平乡、下和平乡、上文明乡、下文明乡、上祁阳乡、下祁阳乡、上归阳乡、下归阳乡、太平乡、永昌乡、永隆乡、普乐乡、永丰乡、庆兴乡、新化乡。康熙三十七年,又改16乡为16都,嘉庆年间恢复旧名,这种行政区划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
民国成立后,政府开始鼓励各地举办团防,并以古时的庙、都为范围,设立团防局。祁阳当时设有108个团,不久又合并为39个团。民国十八年,政府提倡实行地方自治,于是改39个团为6个自治区和39个自治小区。第一区辖:一、二、三、四、五、六、七等7个小区,区公所驻城厢;第二区辖:十二、十三、十五、十六、十七等5个小区,区公所驻洪桥;第三区辖:八、九、十、十一、十四等5个小区,区公所驻归阳;第四区辖:十八至二十四等7个小区,区公所驻白水;第五区辖: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等7个小区,区公所驻文明铺;第六区辖:二十九至三十六等8个小区,区公所驻老白地市。民国二十三年,实行保甲制。民国二十七年,又废区存乡。民国二十八年,祁阳的乡镇数量从41个调整到33个,最终精简合并而成19个乡镇,分别是观桥乡、三吾镇、民治乡、保浯乡、四治乡、民有乡、同文乡、四靖乡、金兰乡、保麓乡、潘家乡、大忠乡、福泉乡、文明乡、景卿乡、振中乡、靖炎乡、归阳乡、至昌乡。
祁阳县图
在民国时期,祁阳县曾有一部分被划出分置阳明县。阳明县的设置与剿匪有关。民国八年,唐淼聚众进入阳明山,与政府对抗。民国十六年,湖南省政府决定划出祁阳县的九牛坝、长吉山、花筵江,零陵县的罗峒、甘溪源、蔗糖,宁远县的龙潜、凤凰、石溪、桐梓,新田县的马江源、凌家源,桂阳县的白水山峒,常宁县的洋泉五峒等地区设立阳明县,意图加强对唐淼部下周文部队的镇压。民国二十年,国民政府派军队围剿周文部,农民军战败,大部分被俘,周文在当地群众的掩护之下逃走。同年12月,阳明县被撤销,改设阳明特区警备营,民国二十一年,警备营被撤销,所辖地区归还原建制。
3.新中国成立后祁阳与祁东的分治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仍沿袭民国的建制,下辖6个区,19个乡镇。1950年又将6个区析分为13个区,外加城关区,共14个区,下辖乡镇178个。1950年10月的土地改革开始后,为了适应形势需要,一共又增设12个乡。调整后的祁阳行政区划为第一区驻观音滩镇,辖观音滩镇、周塘乡、富里乡等1镇11乡;第二区驻大忠桥镇,辖大忠桥镇、罗果乡、白鹤乡等1镇11乡;第三区驻白水镇,辖白水镇、火田乡、护国乡等1镇13乡;第四区驻潘家埠乡,辖潘家埠乡、梅溪乡、楼梯乡等13乡;第五区驻归阳镇,辖归阳镇、高岭乡、金盆乡等1镇16乡;第六区驻过水坪,辖牙泉乡、城山乡等18乡;第七区驻洪桥,辖洪桥镇、温泉乡等1镇12乡;第八区驻白地市,辖杨柳塘乡、谷壁塘乡等13乡;第九区驻黄土铺,辖驷马堂乡、大马堂乡等14乡;第十区驻蒋家桥,辖龙家亭子乡、矮子州乡等13乡;第十一区驻文明铺,辖文明铺镇、草塘观乡等1镇11乡;第十二区驻黎家坪,辖黎家坪乡、六合岭乡等14乡;第十三区驻下马渡,辖下赤湾乡、七里桥乡等13乡。此外还设城关区,辖8个居委会。
祁阳县地图
1952年4月25日,湖南省将祁阳县第七区、第八区、第九区、第十区的全部和第五区、第六区的大半部分划出,析置祁东县,因划出的部分大部分在祁阳县的东部,因此得名祁东县。1952年10月14日,又将风口岭、鸣远两乡划归祁东县。至此祁阳和祁东正式分治。
祁东县地图
4.蓑翁说由祁阳县的历史沿革来看,祁东县的历史非常短暂,就连县名也是来源于祁阳县,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县。祁东在历史上大部分时间内属于祁阳。因此现在两县虽然分属不同的地级市,即祁东属于衡阳,祁阳属于永州,但是两地的方言、生活习惯、习俗完全相同,而湘桂线和衡柳线更是将两地紧密连接在一起。历史上我国的县级政区一般保持高度稳定,历经百年乃至千年不变,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多,大县中析置出新县也属于正常现象,如今祁阳县户籍人口就达到106万人,祁东县户籍人口达到105万人。两县虽然分置,但在过去千年的历史中,人们却保持了高度的县域认同感。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参考文献:
1.祁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祁阳县志》
2.祁东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祁东县志》
本文由江南蓑翁团队创作,版权归江南蓑翁团队所有,如有抄袭等侵权行为,本账号保留诉诸法律权利。
欢迎关注头条号/微信公众号/网易号/百家号:江南蓑翁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