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人物描写一组(思维导图(“画”语文)统编五年下十一课《人物描写一组》汇编)
课文,人物,摔跤人物描写一组(思维导图(“画”语文)统编五年下十一课《人物描写一组》汇编)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3.师过渡:我们可以看到文章中表现小嘎子,采用的最主要的描写方法就是——(动作)。
师过渡:摔跤自然少不了你推我挡的动作!
4.小嘎子与胖墩儿摔跤,主动地采用了一系列的动作,如果让你们用单个的字来概括的话,你会用哪几个字呢?他先是干什么?然后干什么?
5.师:然而摔跤更少不了策略!可文章中却没有写清楚小嘎子当时的想法。下面就请同学们再默读文章第三自然段,在小嘎子的动作旁,作下批注,写一写他当时的想法。
把第三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师小结:文中对小嘎子心理的描写不着痕迹,可是却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让我们一下子看到了一个——(勇猛、好胜、谨慎、自信、浮躁)的小嘎子。
三、仿写再摔跤
可是这么个好胜的嘎小子,岂肯就此认输,在小说里讲到,他和胖墩儿又进行了一轮摔跤比赛。这次他会怎么做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联系小嘎子的个性,试着来写一写。
四、总结教学
师总结: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能使人物的形象一下子跃然纸上,下节课我们还将继续走进《人物描写一组》,去认识一个个鲜活的小说人物。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①站:勇猛、好胜、谨慎
②蹦:机智、聪明、自信
③钩:机智、好胜、浮躁
《他像一颗挺脱的树》教学设计
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
二、自主交流,体会表达
1.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成功地塑造了祥子、虎妞两个人物形象。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片段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效果。
2、全班交流汇报《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用了外貌和动作描写)
3、教师小结:《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片段,作者运用了外貌和动作描写,外貌的细致刻画和动词的合理运用,塑造了祥子老实、生命力旺盛、吃苦耐劳、自尊要强的特点。
4、朗读《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片段,边读边想象祥子的外貌特征。
5、同桌之间,一个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一个听完后提出建议。
6、指名学生上台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听完后,其他同学评价,朗读的同学认真听别人的建议并改正。
三、比较阅读,感悟写法
1、总结写法。
2、游戏:猜猜他是谁
《西游记》 猪八戒
老师的小助手
2、教师总结:《人物描写一组》为我们刻画了几个呼之欲出的鲜活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的灵动,得益于作者合理运用了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两茎灯草》教学设计
作者介绍:
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代小说家,汉族,安徽全椒人。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林山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
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参加了学院,抚院及督院三级地方考试,因病未延试)。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后卒于客中。
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一、课前交流,阅读铺垫
1.交流《儒林外史》的读后体会。
2.教师小结:介绍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这篇课文的生字并不多,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练习,同学们一定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
3.检查读书效果。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随时正音。
4.自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谁?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学生自读思考。
6.交流对人物的初步感受。
三、纵向联系,感悟“吝啬”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摇了两三摇。”
1.你能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
2.听老师把这句话读一遍,大家评评老师读得怎么样?(老师故意读漏“总”字)
3.学生评读,由“总”字让学生体会严监生垂死挣扎的时间之长,从而引发讨论:病情恶化到这种程度,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他在想什么?
4.这句话中,有几个关于严监生的动作的描写,你能找出来吗?
5.从几个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6.在听了大侄子的话后,他又有怎样的举动?“摇了两三摇”,如果把它换成“摇了摇”可以吗?
7.此时的严监生又会怎样想呢?
8.练习朗读,学生评读。
9.在本文中,像刚才提到的动作的描写还有几处,你能找出来吗?
10.根据学生回答梳理:
11.从这些动作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2.体会人物的心理,练习朗读后面话,读出心理变化。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摔跤 倚仗 鞭打 欺压 喉咙
剃头 手腕 伤疤 监视 绊倒
二、比一比,再组词。
揪(揪住)绊(绊倒)筹(筹备)腮(腮帮)腕(手腕)
秋(秋天)伴(陪伴)铸(铸就)思(思考)碗(饭碗)
三、多音字组词。
xì 关系 jiàn 国子监
jì 系鞋带 jiān 监视
四、近义词。
欺负—(欺凌)破绽—(漏洞)结实—(坚实)慌忙—(急忙)
五、反义词。
结实—(柔弱)慌忙—(从容)手疾眼快—(笨手笨脚)精神抖擞—(无精打采)
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猴儿似)的蹦来蹦去 (直硬)的背 睁得(滴溜溜)
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吩咐 叮嘱
1.妈妈(叮嘱)我在上学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2.老师(吩咐)我们几个男生去二楼抬桌子。
监督 督促
3.家长会配合老师检查孩子作业完成情况,(督促)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4.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像无舵的航船;失去节制的私欲,就像决堤的洪水。
八、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妒忌)
2.拒绝;推辞。(推却)
3.耽搁;拖延。(迟延)
4.虚和实,泛指实际情况或内部情况。(虚实)
5.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神机妙算)
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文中“立刻”一次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不可以去掉,因为“立刻”一词可以表现出小胖墩的惊喜,可以看出小嘎子的提议正中他的心思,因为他是摔跤的惯手,不会怕和小嘎子比摔跤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