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撒旦是谁(王朔的40米长刀都挥向了谁?)
王朔,自己的,的话撒旦是谁(王朔的40米长刀都挥向了谁?)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文 | 青龟 砍柴书院专栏作者
“还‘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扯淡!”
王朔站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愤愤不平。
有同学从教室的后门冒出头来看他,
这些旁观的目光锥子一样刺痛了他。
几分钟前,
他还在为发现老师念错了一个字而沾沾自喜,
“我懂的比老师都多”,
他边想边举起手:
“老师,字念错了。”
老师没回头,
王朔以为她没听着,又重复了一遍。
老师终于转过身来,
却把手里的书重重摔在讲桌上,
走下讲台,把王朔提溜了出去:
“你给我出去,交5000字检查给我!”
王朔懵了,嘴唇发干,
胸头充满了吐不出的冤郁与气愤:
“讲错了还不承认,装腔作势!”
一次家长会后,母亲从学校回来,
劈头盖脸一顿骂:
“你给我离那个袁航远点!
我都听老师说了,你俩成天不学好!”
王朔绞着手,低着头站着,
心里直犯恶心:
“挑拨孩子的关系,真卑鄙!”
“比别人多看几本书就比别人高吗?
太可笑了!”
当其他小学生都把老师的话当做绝对权威的时候,
王朔就已经展现出了反叛的一面。
1976年,王朔从北京44中学毕业,
怀着一腔热血,
去了山东的海军北海舰队当操舵兵。
在他的想象中,
军队生活就该像美国大片里演的那样,
用的都是高科技的武器,
打起仗来畅快无比。
结果去了部队,
发现一切都大相径庭。
每天,新兵们都会排成队列,
听区队长训话,
区队长是个特能侃的人,
对着这群愣头青们天南地北地扯,
唾沫星子还四处乱溅。
王朔站在第一排,
所有憧憬都在每日的消磨中幻灭了。
生活太枯燥了,王朔就给自己找乐子,
那时候,人人都写小说,
王朔也随手写了一篇《等待》,
没想到随手一写,
就发表在了《解放军文艺》上。
当时的他不知道,
这次无心之举,
成为了他日后从事写作的一个微小的起点。
从部队退伍后,
王朔到北京医药公司工作,
成天带着袖套打算盘,一个月挣30块。
结果没过多久,王朔就辞了职。
这事放在当时,一般人干不出来,
医药公司,多少人求之不得的“铁饭碗”,
王朔说辞就辞了,
用他的话来说:
“我到哪挣不着这30块钱?”
“我要寻找我内心的自由!”
把自己的“铁饭碗”摔了,
他和朋友开了个小饭馆。
朋友出去都自称经理,
王朔呢,从来都说自己就是一厨子。
白衣白帽,自得其乐,
咔咔地在厨房忙活,
烧出来的都是北方狠菜,
吃得人大汗淋漓,痛快极了。
后来他不当厨子了,
又成天夹着公文包,
呱唧呱唧和人谈生意,
走在路上,“老告人谈事儿去”。
用朋友的话说,
王朔畏敌如虎,根本不是谈生意的料,
谈十回生意,就能赔十回。
虽然王朔如今到处宣称自己是“撒旦”,
可他到底是个凡人,
做生意失败了,人还得吃饭。
他痛定思痛,闭门思过,
忽然想起之前发表过的小说,
就干这行!
虽然做生意失败得彻彻底底,
但这段经历让王朔养成了商人的眼光。
他靠在家里的沙发上,
抽着烟,看着天花板,
琢磨写什么能赚钱,
当时的人们都觉得“空姐”这职业神秘,
王朔一想,就写这个!
没过多久,
《当代》编辑部走进来一个穿着短裤圆领衫的年青人,
手里拿着一摞稿子,人有点腼腆,
说自己写了篇稿子,希望各位看看,
就走了。
没人把这个年青人当回事,
文艺青年那么多,
谁知道这人是哪冒出来的。
还是编辑龙世辉无意中看了这本小说,
一看,《空中小姐》,
纯情飞机女乘务员和海军复员战士恋爱,
哎,有新意!
书一出版,果然大卖。
那之后,王朔又陆续写了
《浮出海面》《一半火焰一半海水》,
读者们读得泪光闪闪的,送王朔一称号——
“大陆琼瑶”。
1984年的夏天,
王朔和一群朋友去北京舞蹈学院,
在这里,他邂逅了沈旭佳。
一开始,俩人都挺能装,
一句接一句赛着说听过一耳朵的五个字以上的外国人名,
“博尔赫斯”不说“博尔赫斯”,
得说“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全程就像在背一本厚厚的大词典,
把俩人累坏了。
空气忽然静了下来,
他们抬起头,
槐树的枝桠印在墨蓝色的天空上,
一只鸟跳了上去,又飞走,
两人都有些惘然。
王朔忽然说了一句:“没钱真惨。”
沈旭佳没接他的话,说了一句:
“毕业还不知道能不能留在北京。”
他们都不再装高雅了,
就说些实实在在的话,
不一会,
就成了知道对方最多秘密的第一知己。
这次经历,触发了王朔的思考,
那时候,什么都要强行扯上“崇高”、
“理想”、“光明”等字眼,
就连在文学作品中写“性”,
都承担了人文精神的重负。
王朔边想心里边起腻,
干嘛非要这么“劲劲儿”的,
不能真实点吗?
这个时候,王朔也是出过书的作家了,
用他的话来说,
当小婊子的时候,就立个小牌坊,
现在当了大婊子,就要立个大牌坊。
王朔开始了他生命中的第一次公然反叛。
1986年的一个寂静的夜晚,
人们沉睡在低矮的房屋里,
月光从窗缝一丝丝渗入,溢满角落。
“啪——”,
清脆的一声,
一颗石子击碎了玻璃。
睡梦中的人们霍地坐了起来,
四处张望声音的来源。
投石子的人就站在那,
他就是王朔,
这颗石子,
是他小说《橡皮人》里的开篇那句话:
“一切都是从我第一次遗精时开始的。”
在那个避讳“色情”的时代,
一句话,
炸开了人们心里封闭已久的那扇窗。
从小说《橡皮人》开始,
王朔把刀挥向周遭的一切,
用调侃的方式,
从文革一路砍到知识界最新偶像:
《顽主》《一点正经没有》
《千万别把我当人》《玩的就是心跳》……
里面的人都是以往正统小说中的三流陪衬人物,
整天游戏、撒野、没有远大抱负。
王朔的态度很简单:别装!
别装正经,别装高尚,别装圣洁,
谁也不比谁高到哪去!
他以一种看似颓废的姿态,
尖锐地撕开了“伪崇高”的虚伪面皮。
主流知识分子未曾承认过王朔,
王朔亦未曾青眼看待过标榜高尚的主流。
王朔对“伪崇高”的反叛,
上一篇:柯南 作者(青山刚昌表示5年前就画好了《柯南》结局,因为怕自己突然去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