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静园(静园)
溥仪,天津,日本静园(静园)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静园,初名乾园,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70号(原日租界宫岛街),始建于1921年,为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舆私宅。
1929年7月到1931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绣于此居住,更名为“静园”,寓意“静观变化,静待时机 ”。
静园主体建筑融合了日本木构建筑特点和西班牙建筑的样式,这与原主人陆宗舆的日本情节有关,陆曾留学日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
陆宗舆早年留学日本,1913年底至1916年任驻日全权公使,这期间受袁世凯委派,同日本秘密谈判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陆宗舆与曹汝霖、章宗祥一起被群众斥为卖国贼,北洋政府迫于压力将其免职。此后,陆宗舆到天津作起了寓公。
该建筑门的结构和材料选用具有典型的日本特色,朴素自然而简约,而缓坡屋顶、筒瓦的利用以及室内细部装饰,则带有明显的西班牙中世纪建筑的风格。
原门厅,墙裙为原有耐火砖,地砖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从印度进口。
鱼形壁泉,是静园内非常具有特色的装饰,园内共有两处。此处的鱼形壁泉设计在门厅的位置,体现了静园建筑的日式风格。在日式建筑里,门厅处设计的壁泉是主人或宾客入室之前净手所用。
绍英的名片。绍英于宣统间任度支部侍郎,辛亥革命后,为溥仪宫中的内务府大臣。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把绍英称为“恭顺”、“出名的胆小怕事的人”,是伴随清廷走完最后一段路程的遗老之一。
静园见证了溥仪寓居天津后期的生活。
这里是溥仪和满清遗老议事的场所。资料显示,因对复辟意见不统一,溥仪曾在这里与满清遗老发生激烈争吵。
陈宝琛主张“还宫”,罗振玉主张“联日”,郑孝胥主张“列强共管”。
直到1931年7月29日日本贵族水野胜邦子爵拜访了溥仪,并赠送溥仪一把扇子,上面写着:天莫空勾践,时非无范蠡。溥仪立即“豁然开朗”,认为日本人可以帮助自己实现复辟大业。
注意顶棚的云彩花纹和拱券,都是静园特色。
会客厅,土肥原贤二深夜到访,就是在这里跟溥仪密谈,让溥仪出关。“九一八”以后,1931年11月8日,日本侵略者在天津纠集一伙乌合之众,制造了一起武装暴乱事件,史称“天津事变”。据说,是土肥原贤二一手策划了“天津事变”,目的就是挟持溥仪去东北。
陈宝琛反对出关,郑孝胥支持出关,两人也是在这里吵个天翻地覆。
原大餐厅,溥仪宴请宾客的地方。
原小餐厅,溥仪和婉容经常在这里边听音乐边用餐,他们也有一段恩爱的日子。
原来的祠堂,现在里边是溥仪家世展。
后来与溥仪离婚的淑妃文绣。
1922年溥仪大婚时,文绣比婉容提前一天入宫,被册封为“淑妃”。
在津期间,溥仪与婉容住在二楼,文绣住在一楼,终日与书为伴,平日无事少有往来。
失宠的文绣患上了神经衰弱和失眠症,经常在自己的房间里熬夜读书。
1931年8月25日,她终于“离家出走”。文绣与其妹文珊及玉芬(冯国璋的大儿媳)商议后,遂聘请张绍曾、张士骏、李洪岳等三位律师,正式向溥仪提出离婚。
婉容的书房,这里曾是末代皇后婉容读书、执笔的房间。
婉容自幼在天津成长,良好的西式教育塑造了婉容的摩登气质。
溥仪与婉容曾经喜欢用英文通信,也喜欢拍照,现存二人的合影几乎都是在天津时拍摄的。
溥仪书房
溥仪卧室
西跨院,游廊的连拱设计,为典型的中世纪西班牙建筑风格。
西跨院鱼形壁泉是静园内第二处壁泉装饰,溥仪很喜欢此处壁泉,后来在伪满皇宫同德殿九龙门东墙上,也建了一处类似的龙形壁泉。
在溥仪离去之后,静园曾多次易主,甚至还曾经变成居住着众多百姓的大杂院。
1931年11月10日,溥仪在“天津事变”的烟幕下,悄悄离开静园,偷渡白河,秘密离津。
1932年,静园成为日本驻华北特务机关总部,为日军侵华作战提供情报。
1945年,静园被国民党天津党部机关征用。
1948年,静园成为国民党天津警备总司令陈长捷私宅。
1949年,天津解放,静园被人民政府接收,主楼由市总工会办公使用,平房则成为了职工宿舍。
1966年,市总工会迁至大沽路后,静园先后成为市总工会职工宿舍和天津日报社职工工作和生活用房。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静佳jplus怎么样(年销售额达19.8亿的乐蜂网停运,企业做电商平台有多难?)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