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河套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的河套平原,为何既是米粮川又是文化宝地?)
河套,地区,农耕河套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的河套平原,为何既是米粮川又是文化宝地?)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不同的地方因为人、物、风俗习惯的不同往往会孕育极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我国自古幅员辽阔,南北之间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也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才产生出目前我们所熟知的丰富多样南北文化。北方的河套地区地处黄河的几字湾,自古以来这里就是黄河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交汇地。军事上历朝历代都将这里视为战略要地;经济上河套地区被湟水、汾水等流域环绕,自然环境好,加上统治者的重视河套地区也被称之为“塞上江南”。
随着历史进程的推进,河套地区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在两种特色文明的交融下,形成了“草原 黄河”的独特文化。而这种文化的形成来自于多方面因素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在哪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构建出拥有两种文明特色的河套文化。
河套文化多元化的表现及特点
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共同孕育出了“和谐、包容”的河套文化,历史上河套地区是战略要地,是多个民族共同生存发展的地方。据统计,我国56个民族中其中有多达49个民族的群众有在河套地区生活。只有和谐包容的文化氛围才能造就这样的民族融合。
一个地区的文化主要体现在服饰、饮食、宗教信仰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河套饮食丰富多样,各具地方特色的饮食在此都能看到,甘肃的拉面、蒙古族的烤羊肉、回族的麻花、陕西的肉夹馍等美食都很受大家欢迎。风俗习惯方面“婚丧嫁娶”体现最为直接,在河套蒙式、汉式、回式的礼仪比比皆是,日常生活中大家还相互学习借鉴各方的风俗文化。除此之外,在河套地区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宗教信仰也共同存在。河套文化极大的包容性使得这里成为我国各民族融合的典范。也正是因为和谐、包容的文化氛围,才让河套地区一直保持活力与生机。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融而出的河套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自然环境:黄河一直被奉认为我们的母亲河,自青海发源而出贯穿中国大地再东汇大海。凡是黄河流经的地区,在地势的作用下往往会冲刷出多个平原地带。而这些因自然作用产生的平原为农业耕种提供了完美的基础。河套地区处于黄河中游的几字湾及其附近,依托了狼山、大青山、贺兰山形成了后套、前套、西套三个平原。这些平原为当地的农耕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了农业生产自然而然的会产生大的聚集区,传统的农耕文明也便在此能够逐渐形成和发展。20世纪初期考古人员曾在河套南部的红柳河一代,发掘出23块“河套人”化石,隶属于旧石器时代,可见河套地区很早之前就有人类活动的存在。唐代诗人韦蟾曾有诗言“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可以看出当时的河套地区虽地处塞外但也是农业发达之地。良好的自然环境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保障,间接的也为文化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
战争:河套地区在地理位置优越,一直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原王朝和游牧政权之间的战争成为了河套文化形成的重要原因。周王朝之前河套地区属于匈奴人的生活区域,战国时的赵武灵王依托于强大的军事力量将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驱离并将中原农耕文明引入了河套地区,并在此地设立了云中郡,修筑长城。秦朝时期大一统的实现为河套地区农耕文明的进驻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史记·本纪第六·秦始皇帝》记载:“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四十四县,城河上为寨。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另有《史记·列传第二十八·蒙恬》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震匈奴”。
通过这两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到秦王朝通过军事力量达到了对河套地区的控制,并在此地筑城设郡,实行统一管理,中原农耕文明在此一时期占据主要位置。
汉武帝时期曾派大将卫青出击匈奴并成功收复河套,此后河套地区成为了汉朝屯田、养马、守卫边疆的军事要地。此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套地区一直在北方多个政权之间不断更迭。直到唐朝时期才又重归一统,河套平原被分属为各州管理,故有前文所提之诗。宋朝外患严重,河套地区被西夏和辽占有,成为侵扰中原王朝的重要出发点。此后直至清朝,河套地区被中原王朝多有荒废,疏于管理其一直都以畜牧业为主。到清后期才将一部分陕西、山西人北迁,至此农耕文明又在河套地区复现。
中原王朝与游牧政权通过战争实现了对河套地区的控制,一方面体现了河套地区在军事战略上的重要性另一方使得河套地区形成了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点。两种文明在战争中相互碰撞、交融,最终于河套地区生根发芽。
移民实边:战争往往带来的是人口的消亡,为了使河套地区重现生机,移民成为了一个重要政策。中国历史上曾经因为战争等因素先后出现过两次大的移民,大量人口的流动为生产技术、传统文化的传播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为边疆少数民主政权对中原王朝的不断侵扰,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秦汉时期曾实行过“移民实边”的政策。其重点就是以政策导向由内地向边疆移民,这些移民既能开垦农田又能保卫边疆。汉武帝时期曾一次性就移民70余万,用兵农结合的方式充实北方诸郡。
秦汉时期大量的官方移民进入河套地区。他们将中原王朝的农耕文明带入河套并于当地已有的畜牧业相结合,形成了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生产特色。这种符合地区实情多元化的经济特色,使得河套地区成为当时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中原地区因农耕文明而产生的传统文化随着移民的迁入也一并进入河套地区。在这里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的文化在生产生活的作用下,彼此之间取长补短不断融合才形成了多元化包容的河套文化。
在自然环境与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历经数千年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河套地区相互碰撞、交融,从而共同催生出开放、包容、和谐的河套文化。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嵩山(“万山之祖”嵩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