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孝敬父母的小故事(刘尚伟亲情三篇)
母亲,父亲,姐姐孝敬父母的小故事(刘尚伟亲情三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母亲虽然嘴上说不要破费,但当看到姐姐、姐夫们都赶来了,特别见到大伯家的姐姐也从家乡赶来,母亲显得格外高兴。“都九十了,我知足了,当年你奶奶活到八十岁,在村已算高寿了”,母亲笑逐颜开地说。我说“大家都向您学习,九十岁刚起步。等到七十岁的大姐过九十大寿时,请您为大姐主持寿礼”。母亲听懂了,满脸笑成了花儿,大家都乐了!
今年三月起,母亲的身体越发脆弱,先后血栓了两次,由于长期吃消炎药引起了胃溃疡多次住院。5月15日(农历四月十五),母亲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一向的大饭量迅速减少,只能吃一些流食,最喜欢喝的是妻子给她买的养乐多。话也很少且秃秃噜噜,吐字不清。我跟姐姐们商量给她过了人生的最后一个生日。当天,怕她太兴奋,提前叮嘱了她半天,不要激动,也点头同意了,但当她见到姐姐、姐夫、外甥们能来的都来了的时候,母亲格外高兴,吃了不少饭,说了不少话,劝也劝不住。下午三时许,随着姐姐、姐姐夫们一一告别,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母亲突然说不出话来了,随后的日子,行为更加怪异,睡眠很少,一直拼命的撕纸尿裤和衣服。按医生的建议,只能给她少量服用一点安定药,让她得到休息。
因为工作原因,我要经常出差、开会。母亲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她临终前我能陪在她身边;再一个就是希望带她再回一趟,她与父亲生活过的家乡老屋看一眼。知道母亲随时都会离开我们,因为这我推迟了好多工作,不敢出远门。今年有幸被选举为省十二届党代表,5月28日的省党代会是山东省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也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前最重要的事,全省上下十分重视。也是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无疑是庄严而神圣的,丝毫不敢马虎。最担心的是母亲此时的身体,唯恐忠孝不能两全。5月25日,临行前,我紧握着母亲瘦小且布满老人斑的手,告诉母亲我要去参加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一定要好好吃饭等我回来,我陪她回老家看看。母亲听懂了,点了点头,两眼直钩钩的看我离开,我赶紧转头,眼泪已止不住的流了下来。会议前几天,多次与姐姐,保姆视频,看到母亲状态稳定,心稍微放了下来,全力以赴开好会。后几天保姆来电说母亲不怎么吃饭,每次只有给她讲,要坚持吃几口,等你儿子回来陪你回老家时,才会勉强吃几口。我心急如焚,唯恐不能满足她老人家心愿,抱恨终生。
大会开的非常圆满成功,6月2日,心随着奔驰的高铁在飞弛,一路向东,急切地回到母亲身边。当踏进病房时,母亲远远看到我,呆滞的眼神发出异样的光彩,左手用力的握着我的手,久久不松开。我抚摸着母亲花白的头发,轻声地说:“妈,我回来了,明天就陪你回老家”。母亲用力点了点头,眨了眨眼睛。我知道她在说“儿子,我等到你回来了!”我急忙扭过头去,眼泪再一次失控。
6月3日从老家回来,母亲显得极不平静,晚上几乎没有睡觉,安定药也失去作用。6月4日上午,母亲却表现得非常好,睡了好一会儿,一向张不开的嘴,也张开了,吃了不少,脸色也比较红润,我心里稍微安心了些。下午两点左右,情况突然变化,母亲突然变得面色发黄,手指开始发凉,呼吸急促,心率不稳。三时许,母亲紧握着我的手松开了,在急救中仙逝了!此刻,干旱了许久的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天地同悲!
6月6日夜,怕惊动家人,自己偷偷来到书房,一边写着对母亲点点滴滴的回忆,一边捂着嘴巴嚎啕大哭,泪如雨下⋯⋯永远记住这个日子2022年6月4日(农历五月初六),儿子永远失去了母亲!
怀念母亲
随着从青岛至乌鲁木齐的航班腾空而起,透过机舱窗,看着近在咫尺的蓝天、机翼划过的一片片白云,一丝丝久违的轻松全身散开。好久没有出差了,先期因为疫情,不是目的地有情况,就是烟台当地出状况;后来又因为“两会”,“省党代会”的先后召开;紧接着又深深的为身体状况每日愈下的母亲担心,出差的事儿一拖再拖。
眨眼间,母亲仙逝已九天了。前天,一家人给她老人家烧了个头七,总算了却了一份牵挂,再加上全国大部分地区疫情都是基本动态清零,便不敢再耽搁,匆匆地安排了这次拖了好久的乌鲁木齐之行。
飞机满员,机舱坐满了一群去新疆旅游的青岛退休大妈。也许是因为好久未出远门的缘故吧!她们显得异常兴奋,一路上聊着家长里短,叽叽喳喳,煞是热闹。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位大约七十岁左右的大妈,讲述着她侍候九十五岁高龄婆婆的趣事,她说婆婆生活中越来越挑刺,还经常骂人,谁照顾她多些,她就说谁的不是??,一会儿绘声绘色,眉飞色舞,一会儿又唉声叹气,一脸无奈。不仅让我想起临逝前一段时间,母亲的表现,何其相似!
想起母亲,眼泪又充满了眼眶,近期与母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又浮现在眼前。大约半年前,一场血栓让母亲失去了部分自理能力。为了不给孩子们留下什么遗憾,应她要求到每个姐姐家都住上一个月。可是无论到了那个姐姐家中,住不了几天,就喊着回来,不是说姐姐们这儿不好,就是那儿不对,不是嫌弃这个姐姐家伙食不好,就是嫌弃那个姐姐陪她太少,说得姐姐们苦笑不得,无可奈何!气愤地说母亲,“您折腾吧!等您去世时,我们都不会掉眼泪!”。没办法,为了让她开心,一个姐姐家少住了几天,就把她接回公寓,给她请了个保姆同我们一同照顾她。
当看到母亲去世的一瞬间,姐姐们哭得撕心裂肺,死去活来,早已忘记她生前的调皮与挑剔。太平间里,我们几个给母亲穿着她生前早早给自己备下的寿衣,突然间发现,母亲脸上呈现出难得的安详,临终前,母亲被病痛折磨的满脸痛苦,面色暗黄,紧锁皱眉,而此刻正在慢慢消失,脸部皮肤变得丰满紧致,且泛起一丝丝白红。生前两条对起来可成棱形的双腿,也自然伸展开来,合并通直。在殡仪馆,当我打开骨灰盒,发现母亲慈祥的身躯己变成一小堆炙热灰白的碎骨,轻轻地将一对假牙放在上面,又轻轻地关上,我不再哭泣,母亲究竟圆满了!走得自然、洒脱、自在!从此可以天上人间,来去自由!
从青岛经停兰州到乌鲁木齐,是一次漫长的行程,全程大约需要八个小时,不亚于去了趟欧洲,飞机飞行得安静平稳。拉回思绪,再次透过机窗向下看去,脚下白云朵朵,依次飘远,上方碧空如洗,蔚蓝无际。百无聊赖间,随手拿出装在行李包的那本《六祖坛经》,细细参悟,消磨时间,文字间突然灵光一闪,瞬间明白了母亲临终前的种种表现。
母亲不识字,一辈子只认识她的名字。不礼佛,更不懂禅法。年轻时一直在生活的艰苦中修行,为了照顾厉害的奶奶、为了支持父亲的工作,为了孩子们好好的成长,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父亲去逝后,在纯朴但狭隘且势利的农村,勇敢地挑起一家人生活的重担,艰难不以为苦,侮辱不以为耻,卑屈不以为贱,培养了出了优秀的儿孙;等到晚年,得享幸福,衣食住行远远优于同龄中人,自豪却无戾气,帮完左邻帮右舍,助人不以为烦,宽容智慧,自性真如!临终前那些怪异的行为、对姐姐们的折腾,不正是她的慈悲吗?让孩子们在她离世时,达到不想、不念、不住,了无牵挂的境界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