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料指的是什么(12种姜科的辛香料,你认识几个?)
砂仁,豆蔻,花序大料指的是什么(12种姜科的辛香料,你认识几个?)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图5.3 高良姜的花序
高良姜和艳山姜同为山姜属植物,网络上信息繁杂,往往将二者植株或花序混淆,搜索高良姜的图,也许看到的是花叶良姜。这些植物都是热带亚热带种类,偏安于南方地区,高良姜更主要局限于两广,大部分人不了解也是正常的。二者的花序明显不同,艳山姜的花序下垂,高良姜的花序为顶生直立的总状花序,而且后者的花是白色加红色条纹,有几分诡异气质,不如艳山姜的花更柔美。
6.“大高良姜”,红豆蔻/Alpinia galanga
图6.1 “大高良姜”
大高良姜也叫大良姜,红豆蔻的根茎,呈黄褐色或棕红色,有姜辣味。与小良姜形态和用途近似,但大良姜比小良姜更为粗大,接触实物比看图更容易分辨;《中志》评价曰“稍有香气”,气味实不如小良姜浓郁。大良姜即是英文Galangal之本尊,岭南菜中可见,幼嫩的大良姜为泰国名菜“冬阴功”的三大香料之一(另外2种是箭叶橙和香茅),广义的Galangal也包括高良姜、山柰等其它种类,东南亚地区常用。
图6.2 红豆蔻的花序
图6.3 红豆蔻
红豆蔻广布于亚洲热带,我国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等省区有产出。植株高可达2米,叶片长圆形或披针形,圆锥花序密生多花,花绿白色,有令人不悦的异味,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果长圆形,熟时棕色或枣红色,气味浓香,辛辣,可用在卤汤中以增香,又名良姜子、红扣。纳兰性德之“肠断月明红豆蔻”,一般认为即指此物,不过纳兰英年早逝,恐终生未涉足岭南,他如果见过红豆蔻,必然是作为香料的干制品。
7、草豆蔻/Alpinia hainanensis
图7.1 草豆蔻
草豆蔻,简称草寇,草豆蔻或海南山姜/A. hainanensis(FOC已将2种合并为1种,统一称草豆蔻)的干燥种子团。成品形似微缩的脑花,以大颗粒为上品,质地坚硬,嗅之无味,须打碎成粉末后才能发挥;味道较为柔和,在配料中起到辅助增辛的作用,还能促进“骨肉分离”,尤其适合禽类和排骨等带骨食材。有一点需要提醒,草寇带有苦涩味,须谨慎、适量食用,过多则会有明显的苦涩味。
图7.2 草豆蔻
图7.3 草豆蔻
据《中志》,草豆蔻产于两广,模式标本出自广东海南,海南山姜则仅产于广东海南;起初“广东海南”让我有点纳闷,随即想起在《中志》编撰时海南尚隶属于广东,二者分布上就是有重叠。至于合并为1种,想必分类学者们自有道理,我们就不打听了......草豆蔻的植株形态与艳山姜有些像,花的唇瓣也都具有艳丽的彩色条纹,视觉冲击力强,显著差异之一是:艳山姜的花序下垂,草豆蔻的花序顶生直立。
8、益智/Alpinia oxyphylla
图8.1 益智
益智仁,或叫益智子,益智的干燥果实,呈纺锤形或椭圆,外皮红棕色至灰棒色,表面有纵向断续的隆起线13~18条。此物与槟榔、砂仁和巴戟天并称“四大南药,在江湖上也是小有名气,在调味领域适于打碎制作卤料包或调馅料,可增香去异(说起来这些辛香料大多都可用此四字形容,然而又各有不同,不能完全相互代替),还有一定的刺激食欲、让人食指大动的作用。不知道既以“益智”为名,吃了会不会更聪明?
图8.2 益智的花序
益智始载于《本草拾遗》,"益智出昆仑及交趾国,今岭南州群往往有之",国内主要产于两广和海南,云南、福建等地亦有栽培。其植株高1-3米,茎丛生,叶片披针形;总状花序直立,在花蕾时全部包藏于一帽状总苞片中,花时整个脱落;花朵由下至上依次开放,花冠的基调为白色,唇瓣粉白色而具粉红色脉纹,整体气质走的是柔美pink风路线,在以妖艳为主的山姜属植物中独树一帜。
三、豆蔻属和小豆蔻属豆蔻属本是姜科的第二大属,约有150–180种。根据2018年De Boer等通过对广义豆蔻属及相关类群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广义豆蔻属划分成了7个单系的小属:狭义豆蔻属、砂仁属、假砂仁属,草果属、附生豆蔻属、巽他豆蔻属和锥序豆蔻属。
9.草果/Amomum tsao-ko
图9.1 草果
图9.2 干燥的罂粟果
草果是姜科辛香料中“果实派”的重要代表,常出现在火锅或毛血旺中,有时会被误认成罂粟果,事实上二者差别不小:前者表面密布纵纹,后者无;后者顶端有像花一样的辐射状结构,前者无。富含香叶醛、柠檬醛等香味物质,无姜辣素,故只香不辣,能去腥膻、提香味,适于肉类炖煮,与其它香料搭配时,还有接近玄学的协调各种香料的“定香”作用。据大厨提示,使用前最好“破壁去籽”,只留外壳,不然会发苦。
图9.3 草果(苗)
图9.4 草果的花序
图9.5 草果的果实
草果的最新可接受名为Lanxangia tsao-ko,草果属/Lanxangia(属名好像是某个汉语词音译)。喜生于热带、亚热带湿热荫蔽的阔叶林中,在我国仅产于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植株高可达3米,叶子既长且宽,全株具有辛香气味;果实密生,成熟后呈鲜红色,民间也叫它“红草果”。原豆蔻属曾有个名为红草果/A. hongtsaoko的物种(种加词中的“hong”恐怕是红的音译),现在已经和草果合并,无须区分。
10.砂仁/Amomum villosum
图10.1 砂仁
图10.2 砂仁
砂仁,果实成熟时紫红色,干燥后褐色或棕褐色,密生刺状突起,颜值低下如废弃物。以广东阳春的“阳春砂仁”品质最佳,福建又有“长泰砂仁”,与“阳春砂仁”齐名。其种子集结成团,味微苦,香气浓烈,常作为“臣料”使用在油脂较多的肉类菜肴中,辅佐“君料”以进一步去异增香。然而满锅都是英雄汉,哪是君来哪是臣?也难说得很。不过砂仁香气挥发较快,不宜长时间炖煮,应稍迟一些再放入为佳,地位相当于“随从”。
图10.3 砂仁的花序
砂仁的最新可接受名为Wurfbainia villosa,砂仁属,产自闽粤桂滇等省区,生于山地荫湿之处。又有二变种缩砂密/var. xanthioides和矮砂仁/var. nanum,前者果实绿色,又名绿壳砂仁,后者果实绿色或略带棕色,用途均同原变种。另有同属海南砂仁/A. longiligulare,果实可代砂仁用,唯品质较逊,果具明显钝3棱,果皮厚硬。有资深大厨认为砂仁和阳春砂仁并非一物,恐怕是把海南砂仁当成砂仁本尊了。
图10.4 细砂仁
插播③:市面上的“砂仁”鱼龙混杂,除海南砂仁以外,同属的长果砂仁/A. dealbatum、长序砂仁/A. gagnepainii、细砂仁/A. microcarpum等及国外的一些种类,都可能以“砂仁”的面目出现,或在产地代替“砂仁”使用。分辨不易,不辨也罢。
11.白豆蔻/Amomum kravanh
图11.1 白蔻
上一篇:大料指的是什么(香辛料有哪些分类?香辛料和香料是一回事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