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春草刘敞(梅尧臣:宋诗开山祖师,仕途坎坷,惜乎身后亦名声不显)
欧阳修,猛虎,等人春草刘敞(梅尧臣:宋诗开山祖师,仕途坎坷,惜乎身后亦名声不显)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们都说“唐诗宋词”,似乎很少提及“宋诗”,可是在宋代,诗和词其实同样发达的,宋诗不管从数量和质量上来说,其实也都不错的。
今天要说的这位,就被称为宋诗“开山祖师”。
这位祖师爷很有意思,他甚至把打喷嚏、闹肚子、上厕所、抓虱子这样的事情也写入诗中。
他幼时家贫,但酷爱读书,少即能诗,但科举之路却异常坎坷,直到50岁才因为被举荐勉强获得同进士出身。悲催的是,终于混上京官的他,没过几年因为身染疫病,不幸去世,享年只有五十九岁。
虽然仕途不得意,但在诗坛,他却是鼎鼎大名的存在--不仅受权贵追捧,武夫、野老甚至儿童也都是他的粉丝。欧阳修、苏轼、曾巩、王安石、司马光这些人都曾经向他请教,唐宋八大家中宋朝的六位几乎都或多或少受过他的影响。
梅尧臣,字俞,世称宛陵先生
他便是世称宛陵先生的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
壹宋真宗咸平五年四月,公元1002年,梅尧臣出生于宣城。从史料记载来看,他们家也是士人家族,欧阳修说“其家世颇能诗”,有一个堂叔父叫梅询,颇为有名,为宋真宗所赏识,做过给事中,但具体到梅尧臣家,则大概有些清贫。
身在农家的梅尧臣从小就很喜欢读书,年少时就已经有些才名,只是他的科举之路有点惨。据说他十六七岁时参加过一次乡试,竟然没有通过,因为家庭原因可能也无力继续攻读。
大概二十岁左右他离家,开始到洛阳投靠叔父梅询,可能还跟随叔父到处宦游过一些年。随着多次科举不第,后来他靠着叔父的恩荫,得任太庙斋郎,大概是干些杂务,有一份微薄的俸禄。再后来,又历任了桐城、河南、河阳三县的主簿。
大概是这样的经历,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也使得他可以写出许多反映现实的诗篇。
在任河南主簿的时候,梅尧臣遇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位贵人--西京(洛阳)留守钱惟演。
钱惟演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钱镠的后人,曾担任过工部尚书,甚至拜过枢密使,这个人是宋初“西昆体”的骨干诗人,很喜欢招徕文士,提携后进。据说钱惟演十分厚待文人,有一次他手下的谢绛、欧阳修一起到嵩山游玩,登山后遇雪难以返回,俩人只好在山上观赏雪景。这时,忽然看见有人骑马冒雪渡过伊水而来,一问之下,竟然是是钱惟演派来的厨子和歌妓,还传来口讯说,你登山辛苦,山上雪景不错,不必着急回去,府里的事情简单,不用太担心。这件事让欧阳修等人感动不已,欧阳修对钱惟演的知遇之恩毕生都没有忘记。
钱惟演像
在这样的背景下,梅尧臣得到钱惟演的提携,可以说助益良多,而他也因此得以结识日后对他帮助不小的欧阳修,并成为好友。
后来,梅尧臣担任过建德、襄城两县县令,监湖州税这样的官职。还担任过签书忠武军、镇安军节度判官及监永丰仓等地方官。
贰皇祐三年(1051年)九月,因曾任宰相的宋庠(xiáng)以及欧阳修等人的屡次推荐,梅尧臣被宋仁宗召试于学士院,获赐同进士出身。50岁的他终于算是有了功名,得以太常博士任献祭之官。这年,他开始和欧阳修、苏洵参与等人一起编纂宋代礼典《太常因革礼》。不久又监永济仓。
可是,他没有想到,人生只剩下了短短的十年。在这最后的十年,他到底还是升了点官。
嘉佑元年,1056年,因多人推荐,梅尧臣得任国子监直讲。
嘉佑二年,1057年,任屯田员外郎。
嘉佑四年,1059年,任都官员外郎。这是他担任过最高的官职,因此后世又称他为“梅直讲”、“梅都官”。
从1057年开始,他和欧阳修一起参与《(新)唐书》的编修,直到去世。
值得一提的是,嘉佑二年这一年的科举,欧阳修任主考官,梅尧臣任副考官,他们选出的进士,后来被称为“千古科举第一榜”(龙虎榜)。这个榜单里的名字,在历史上可谓大名鼎鼎:苏轼、苏辙、程颢、程颐、曾巩、曾布、张载、吕惠卿、章惇、王韶.
10人中,有三位名列唐宋八大家;还有三位先后担任宰相;再有三位则是理学创始人,最后一位王韶后来弃笔从戎,是赫赫有名的一代名将。
梅尧臣像
在这十年中,梅尧臣的名声大概已经是天下皆知。我们从纷纷前来向他请教的人就可以知道,这些人是:苏轼、苏辙、曾巩、王安国、司马光、郭祥、萧渊......
而和他诗文唱和的名单,大概可以列的更长:
欧阳修、王安石、苏洵、僧裴煜、江休复、蔡襄、刘敞、王存、刘攽、韩维、吴中复、杜衍、李复圭、刁约、韩绛......
交友满天下,名声鼎盛的梅尧臣,在京城,却有一个怪毛病:足迹“不登权门”。怪到什么地步呢?就算是他的至交好友欧阳修家,他都不愿意前去。
欧阳修有一次忍不住就询问原因,梅尧臣回答说:“固非傲不往,心实厌扰扰。” 说自己性本喜静,不是因为傲慢,而是想避开人来人往的嘈杂。不知道是否也和他仕途不顺,想要“奋见于事业”,在政治上有所建树有关。
一次,梅尧臣和欧阳修、刘敞等人聚会,刘敞不经意间开玩笑说:“梅尧臣的官大概只能做到这个位置了。”大家听了大惊失色,忙问原因。刘敞就解释说:“以前有郑都官(唐诗人郑谷,官至都官郎中后就归隐),如今有梅都官。” 梅尧臣虽知是玩笑话,却为此闷闷不乐。
嘉祐五年(1060年),京城汴梁爆发疫病。梅尧臣不幸感染,八天后就病逝了,享年只有五十九岁。
叁说过了梅尧臣的大致生平,我们言归正传来说说梅尧臣的诗。梅尧臣的诗名,在当时已经很盛,宫中甚至都有人出高价买诗,甚至在偏远地区,也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欧阳修《六一居士诗话》:“苏子瞻学士,蜀人也,尝于淯井监得西南夷人所卖蛮布弓衣,其文织成梅圣俞春雪诗。”
偏远地区所卖的衣服上,都写有梅尧臣的诗,这绝对妥妥的顶级流量明星啊。
回看梅尧臣的一生,真是让人唏嘘不已,诗名盖世的大才子,一生却如此坎坷。欧阳修曾评论梅尧臣说:“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非诗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所谓诗人,大抵显达的少,穷困的多,大概是因为穷困,才能把诗写的好吧。而对于这个评论,欧阳修说梅尧臣听后深以为然。
大概也正因为他有着这样满腔的悲苦,渴望间杂痛苦的心情,才能写出许多激动人心的诗篇吧。
梅尧臣早年,曾受到西昆诗派的影响,后来经历过底层的兜兜转转后,他开始关心现实,接近人民,诗风也逐渐变化。他主张强调和继承《诗经》《离骚》的传统,主张“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
对于写诗,梅尧臣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凡诗,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矣。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也。” 也就是说在艺术上要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提出“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并提倡平淡质朴:“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