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枝江市地图(《枝江文史》首期推介)
枝江,先生,湖广枝江市地图(《枝江文史》首期推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恢复高考前夕,一个农民的儿子被推荐当公社干部,那份喜悦的心情可想而知。这个农民的儿子就是李万全,他写的《踏入社会第一步》讲的就是他的亲身经历,他成长的苦乐年华,字里行间充满着感激之情,还有浓浓的乡情和友情。他深深地记住了长辈们说的“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的格言警句,一直遵循着,也受用着,并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竖起人生的坐标,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台湾空飘气球枝江坠落目击记》告诉人们在当时的特殊历史环境下,村民们和基层干部面对从天而降的异物,先是惊慌失措,草木皆兵,然后是妥善处理。那个时代是“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人们的警惕性很高,但科技知识很差,导致发生在今天看来啼笑皆非的事件。
文化遗产:主要是收集枝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枝江民乐、民歌、民谣、民间故事等方面的溯源;枝江民风、民俗文化等。
人类始终在追问自己从哪里来,遗传基因发现后兴趣更浓。“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靠的是人流去填空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湖广、四川的原住民都到哪里去了,枝江的原住民又到哪里去了?吕云洲先生的《我是江西―湖广人》初步回答了这个问题,很多家谱也从不同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
枝江是鱼米之乡,也是歌舞之乡,过去很多劳动场面是载歌载舞的,可如今不见了。向友林先生的《栽秧田里的栽秧歌》重现了当年的场景,把我们引入了农耕文化的诗经现代卷。
枝江水府庙是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座古道观,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观内经典早已不复存在,收集文献典籍迫在眉睫。出生于枝江而又长期在外工作的欧阳运森先生是个有心人,他作为宜昌市的古籍收藏名人,收藏有大量道家典籍。当他得知家乡水府庙缺乏道家典籍时,主动联系,无偿捐赠给了水府庙,留下《捐赠道教文献典籍的经过》,以纪念这次有意义的活动。
吃素是当今饮食时尚,也是健康理念在饮食文化上的体现。常有人说,过去猪吃的草成了今人的美味佳肴,比如鱼腥草、车前草、蒲公英等就是。其实,野菜在荒年和丰年都为人重视,荒年用来充饥,北魏的《齐民要术》就是讲这个的;丰年用来调剂口味,现在的书上和网上多见。黄道华先生的《枝江素菜》给我们推出了素菜大餐,不仅介绍了野菜,还介绍了很多面食烹饪绝技,朱世明、夏祖寿两位特一级厨师当年的英姿再现,另一种接力者吕小兰也进入人们的视线。
长河旧影:主要收集各个历史时期的有史料价值的照片。
这些照片,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见过,有的家里也还有,但像这么多集中亮相应该很少,除非你是收藏家。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而现在是好笔头不如发黃的照片或纸片。再好的文章都有不能完美表达的缺憾,可照片不一样,它直观地告诉世人当初发生了什么。日寇的军用地图、民国时期的苛捐杂税收据、印有斯大林头像的奖状、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县公安局的通缉令、文革时期的表扬信等,每一张图片都可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prada(Prada 2022秋冬大秀:她一出手,又成了内娱最美?)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