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枝江市地图(《枝江文史》首期推介)
枝江,先生,湖广枝江市地图(《枝江文史》首期推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老农) 本期文史资料是1986年底创刊以来的第25期(期刊首期),而这25期正是30年来政协文史资料的集大成,凝聚了近千人的心血,汇集成一个诉说历史的老人,给众多读者带来难忘的印象。与以往有所不同,本期在采稿、编稿上回归到了创刊号,即由部门专集转向文史类综合杂志。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以文史类综合杂志为主,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兼做专集。翻开本期杂志,大家会发现这些新栏目:
史海钩沉:主要是记录近现代在枝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文化现象等。
为了体现历史的延续性,本期上溯中、上古时期。周德富先生的《话说枝江王》以一句俗话入题,把我们的思绪带入了封王、封侯时代,给枝江的历史定位提供了有价值的史料。
我们从历史教科书上早就知道,国民政府时期的国民大会选举是一场闹剧,但就一般人而言,对本地选举情况并不悉知。今读马协清先生《张承槱当选国大代表内幕》解密好文,那段鲜为人知的隐情才为众人所知。同样,“乙亥年里发大水”已成集体记忆,但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些事件已渐行渐远,那些记忆已模糊不清。王卓安先生的《乙亥年水灾》来了,让我们回到了那个不堪回首的动乱年代,为增强水患意识敲响警钟。
董市是千年古镇,名人辈出,独特的街坊文化值得回味。胡昌祥先生生于斯,幼年长于斯,与董市老街有剪不断的情缘,《我的故乡董滩口》写出了他埋在心底的一段乡愁。目前,市里正动议恢复董市老街,打造枝江旅游名片,正好契合了老董市人的心声。有一群在外的董市游子已急不可待了,相约结成董滩口群,一下打开了记忆的闸门,怀念故土的文章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烽火岁月:主要是收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的史料,包括枝江大地地下党组织的建立及活动情况,开展军事斗争情况等。
日寇1940年6月9日入侵枝江,直到战败投降,践踏蹂躏枝江长达五年之久,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无法估量。尤先赤先生的《血雨腥风八昼夜》仅记载日寇偷袭百里洲后的八天时间,已是罪恶累累,罄竹难书。
即使在那样的血雨腥风里,仍有不少仁人志士坚持抗战,打击日本侵略者。张永潢先生的《抗日英雄张缵二三事》的出现,让我们重温了英雄的那些悲壮故事。家乡人民至今仍以“横溪河里出张缵”为荣。即使是日寇,他们亲见英雄宁死不当亡国奴的壮举,也向英雄敬礼。他是敌、我、友三方都认可的传奇式英雄人物。关于张缵的故事,《枝江文史资料》创刊号上就发表了历史见证人张东明先生的《张缵游击队始末》,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应该告诉世人的是,今年10月的一天是抗日英雄张缵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为了告慰英雄的在天之灵,吕云洲先生曾写过中篇纪实文学《三方英雄》,最近胡祖义先生的长篇纪实小说《张缵游击队》也已脱稿,拟在近期付印,并在民族英雄张缵诞辰100周年纪念日首发。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玛瑙河两岸反饥饿斗争中,共产党人是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这在刘光春先生的《徐国炎的早期革命故事》里得以充分体现。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反抗。这是至理名言。作为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执政党,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防止贫富悬殊,仍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物春秋:主要记录枝江籍近现代以来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和在枝江工作过的仁人志士的生平、主要贡献和事迹等。
文史专家黄道华先生倾其大半生精力,收集整理枝江文史资料,已形成《枝江民俗志》《枝江历史名人传略》等典籍,他本人已成为枝江的“活地图”和“活字典”。在这一期里,黄道华先生为我们提供了地理学家熊会贞和曹廷杰的生平事迹,让世人知道了编纂《水经注疏》和发现永宁寺碑的知名学者,为了国家的利益,矢志不移,初心不改,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后终获成功的励志故事。
打开百度,两位都是响当当的知名人物,《水经注疏》更是闻名中外的学术巨著。可即便如此,在历史名人的家乡,知道的人少之又少,不禁令人轭腕长叹。我们今天在这里隆重推出这两位学术先驱,旨在让人们相信,枝江人杰地灵不是虚言,它是以历史和历史人物作铺垫的,足以引起我们的自豪。
宜昌市原分管文化、教育的副市长符利民先生,曾在董市的一次文化活动会上说,一个小小的董市就出过三位世界知名的化学家,我们很多人却不知道。下面是符利民先生《我的董和、张子高情节》中的一段话:“2003年春节,二髙校友聚会,席间谈到三十年前枝江董市的袁谷同学,已是全国最高学府北大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博士导师。1971年袁谷由于品学兼优并列年级头名被保送入华中师大化学系;1992年留学日本高知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北大化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昆虫信息素的合成及鉴定研究,主要在DNA识别与切割分子及生物有机质谱学研究。2003年夏,袁谷接我去北大校园,难得共踏未名湖,谒蔡元培、李大钊铜像,访北大图书馆,看高级实验室,走进知名教授住宅区和袁谷所居的教授楼新区……其时市炎黄文化研究会正在编撰《宜昌文化丛书》,其中《当代风流》一册拟将家乡英才们入卷,袁谷自然是合适人选。谈及他的入卷事宜,袁谷谦虚地说,他家乡枝江还出了两位全国著名的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一个是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国家学部委员张子高,一个是我的导师、张子髙的儿子、中科院院士张滂,他们倒是应该入卷的。我一时大吃了一惊,一个小小的董市镇,竟然连出三个全国著名化学家, 真是国中奇迹!”
时代留痕:主要反映枝江当代(解放以后至改革开放以前)的重大历史事件,包括“三反五反”、土地改革、四清运动、人民公社运动(大办食堂)、大跃进(大办钢铁)、文化大革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农业学大寨、三线建设等。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个时代的印迹,有很多人经历过,还有不少人在不同场合谈起那些逸闻趣事。而在这里,张贵勤和张家惠两位女士提笔写下了那段难忘的人生经历,诉说着那些过往的点点滴滴,引起具有同样经历的人们几多回味。对这些往事,持肯定观点的和持否定观点的都大有人在。我们把那段历史挖掘并展示出来,把功过是非留给后人去评说。
还有一个黄柏河工程,40多年前曾有几十万枝江儿女参与大会战,留下了大量经典故事,田明家就是那个故事人物中的一员,他的《当青春遇见黄柏河》把人们的阅读视线转移到300里外的深山老林。当年的那些人在那里究竟干了什么,翻开这本书就知道了。值得注意的是,当年的急迫目标是西水东引,灌溉宜昌地区东三县100多万亩粮田,没有更多的期冀。然而,几十年过去后,黄柏河的几座水库现已成为宜昌地区最后的几盆净水,直接为宜昌城区100多万人提供饮水,也是我市饮水的重要补充。试想,如果当初不上这个巨型工程,没有“长藤结瓜”式的大大小小的水库建设,我们今天吃什么,喝什么?
上一篇:prada(Prada 2022秋冬大秀:她一出手,又成了内娱最美?)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