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史实是什么意思(用史实说明是什么意思)
历史,历史剧,修辞史实是什么意思(用史实说明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意义的另一个来源是语言,因为只有借助于语言符号,才能赋予过去的事物以意义"语言以想象和概念将描述的对象固定下来,想象的方式和概念的数量又是无穷无尽的,因此描述的对象被固定的途径可谓多矣。语言本身并没有提供一个标准,告诉大家什么是“正确”的用法,什么是“不正确”的用法。传统的历史编纂大师深谙此道,并能灵活地掌控之。
至于叙事性的历史编纂,其修辞性和文学性更是自不待言。西方叙事性的历史编纂,传统可谓源远流长。“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的代表作《历史》就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史诗,而不是枯燥乏味的战争编年史。相传他在奥林匹亚朗诵他的著作时,把当时青春年少的修昔底德感动得泪水涟涟。近年来这种历史编纂传统得以复兴,实乃学界之幸。
比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专门研究中国历史的教授魏斐德(FredericWakeman,Jr.),就极力肯定叙事性的历史编纂。他的历史著作以叙事为主导,当然也包含少量的理论分析。在他看来,叙事借助其故事和细节,能够发挥阐释之功能,而理论概括是无法穷尽历史现象的具体性的。人们是通过生动的形象而不是枯燥的理论来把握历史踪迹的,理论充其量也只是辅助性的。我们不难发现,叙事性的历史编纂与历史小说几乎没有什么差异,因为叙事性的历史编纂也需要借助于想象把零散的事件连缀成完整的故事。在那里,事实与幻想、史实与虚构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魏斐德的《伟大的事业:中国17世纪满人对帝国秩序的重建》(TheGreatEnterprise:TheManchuReconstructionofImperialOrderinSeventeenthCenturyChina)就是照此原则写成的,读来引人入胜"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JonathanSpence)和孔飞力(PhilipA.Kuhn)的大量历史著作包括已经译成中文的《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史景迁)、《王氏之死:大人物背后的小人物的命运》(史景迁)、《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孔飞力),以及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也都是这样写成的,读起来同样魅力无穷。我们完全可以说,其实这种叙事性的历史编纂,我们也是“古已有之”的。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对于各色人等、各种事件的精彩记录,源于其生花之笔,读来令人赏心悦目,而忘乎其历史精确性。比如司马迁在叙述“鸿门宴”时,写到樊哙闯入,“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史记o项羽本纪》)不仅有悖于史实,而且有悖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司马迁在《史记o项羽本纪》中描写垓下之围时,说项羽只剩下二十八骑,发出了“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感慨。虽然被数千汉骑围困,项羽毫不屈服,“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但稍后不久,项羽又对乌江亭长说过“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也就是说,项羽最后的二十八骑也已被汉军歼灭。既然如此,“非战之罪”、“吾为公取彼一将”之语,是如何记录下来,又是如何历经两百年后传到司马迁那里的?
即使在自称最为严密的社会科学中,虚构也是无所不在的。虚构是一种想象性构造,是一种“仿佛”式的描述,“或然性”(或者干脆“莫须有”)是它最大的特点。海登o怀特提到了边沁的“虚构观”(conceptionoffiction),提到了欧文o巴菲尔德(OwenBarfield)的论文《诗歌措辞与法律虚拟》(PoeticDictionandLegalFiction),以便告诉我们,即使在严密的法律话语中也是允许虚构的:所谓“法律虚拟”,指在法律事务上为权宜计在无真实依据情况下所做的假定,这个假定被认为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比如“法人”就是一种虚构,因为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人”。海登o怀特的理论表明,无论是实证性的历史编纂,还是叙事性的历史编纂,都离不开修辞性和文学性,都包含着想象性和虚构性的成分。对于历史编纂而言,无论是修辞性还是文学性,是想象性和还是虚假性,都具有积极和正面的意义。可以说,没有修辞性和文学性,没有想象和虚构性,就没有往昔的人物与事件,更无法理解之。既然如此,认为“历史真实”是客观的,就是没有根据的。历史编纂,无法遮蔽自己的艺术性。所谓“历史真实”的盖头,应该掀开了
史实、史事有什么区别?
史实~~~
史实:历史的真实情况,一般很正式,不真实的情况极少。
史事:单纯的历史事件,没有什么真实性可讲,也许是民间传闻之类的~~
“四面楚歌”讲述的是什么史实?
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儿,项羽骑上马,带着仅剩的800多名骑兵,向南突围逃走。项羽边逃边打,到了乌江畔,觉得无颜面对家乡江东的父老,便自刎而死。故事里面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到吃惊,接着又战败自杀,所以后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遇各方面攻击或逼迫,而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建交史实是什么?
7月,胡主席在阿斯塔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会见巴总理阿齐兹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