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梁上君子的意思(陈实与梁上君子的意思)
梁上君子,的人,君子梁上君子的意思(陈实与梁上君子的意思)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梁上君子的意思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梁上君子的意思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梁上君子是什么意思啊!
小偷。《后汉书·陈寔传》原文(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编辑本段译文陈寔在家乡间,秉心公正为人表率,若有争论是非,就到他那里求个公正判断,他一定据理详细说明对错,当事双方事后都没有什么异议。有人甚至说:“情愿被官府惩罚,也不愿被陈先生说不是。”当年收成不好老百姓贫困,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严肃地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干坏事的人不一定天生就坏,只是长期习惯了,才逐渐变得这样。屋梁上的先生就是这样的人!”小偷非常惊恐,从房梁跳到地上,向陈寔叩头请罪。陈寔慢慢详细地告诉他说:“看你的样子,不像是个坏人,应该赶紧改掉自己的坏毛病重新做个好人。然而你干这行也是被穷困所迫。”吩咐送给他两匹绢。从此以后全县盗贼绝迹。
梁上君子是指
梁上君子,拼音是liángshàngjūnzǐ,意思是指躲在梁上的君子,窃贼的代称,比喻小偷,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的人。出自《后汉书·陈寔自传》。
“梁上君子是怎么来的?梁上君子”是怎么来的?
小偷一听,吓得赶快从屋梁上爬下来,跪在陈宴的前面:“陈老爷,对不起!我知道我错了,请您原谅我!”陈宴不但没有责骂小偷,还非常慈祥地对小偷说:“我看你不像是一个坏人,可能是因为生活困苦所逼,我现在给你一些钱,你不要再去偷东西了,好好努力,做错事情只要能改过,你还是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小偷感动地哭着对陈宴说:“谢谢陈老爷!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后来,这个小偷果然把自己的坏习惯改掉,努力做事,成为一个大家都称赞的好青年。
“梁上君子”是怎么来的?
东汉时许州人陈宴曾做过汉桓帝刘志的 太丘长(官职)。陈宴很注重修养。《后汉书》 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天夜里,一个小偷潜入了陈富的住室,悄悄爬到屋梁上隐蔽起来 准备伺机作案。陈富看见了,却不慌不忙地起 床整理什物,打扫卫生。然后命仆人把儿孙都 叫起来。不一会儿,儿孙们齐集了一屋,陈宴 严肃地训话道:“做人不能不自勉自励,品德败 坏的人,不一定本来就不好,是他不严格要求 自己,才恶习成性,逐步堕落的。你们看,梁上 的这位君子就是这样的。”趴在梁上的小偷大 吃一惊,跳到地上,对着陈宴叩头认罪。从此, 人们便戏称小偷为“梁上君子”。
论语书上的君子是什么意思600字作文大全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在概念上同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君子和小人是截然不同的,不是我们现在经常简单认为的君子就是好人,小人就是坏人。《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首先是指出身上的区别,出身大宗的人,也就是天子、国君、家君的嫡出直系子女,他们都属于君子。而庶出的、旁支的就属于小宗之人,简称小人。从出身方面来看,只有贵族才有君子和小人之分,平民百姓和奴隶们是没有君子和小人之分的。但是《论语》中提到的君子和小人基本上不是指他们的出身,小人出身,甚至君子和小人出身以外的平民百姓甚至奴隶,如果他们通过一定方式混入了上流社会,成为社会管理者,他们也就跻身君子之列了。从出身和身份上划分,君子和小人是不关乎道德问题的。但作为社会管理者,其人品是十分重要的,让人品有缺陷的人来管理社会,社会是要出问题的。所以《论语》中不断强调君子的人品,要求君子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而对于小人,他们更多地是充当执行者而不是决策和管理者,不能够也不必要像要求君子那样要求他们。而且,在孔子看来,小人有时也不失为做人的底线,比如子贡问怎么样能算得上士矣,孔子回答的最后一项标准是“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由此也可见《论语》中所称的小人不是我们现在认为的道德品质有问题的人,更不能理解为坏人。另外《论语》常常是通过事物的两相对比来说明问题,在君子和小人就非常明显,《论语》中有很多君子如何如何、小人如何如何的言论。但是,将两者作对比,并不等于将两者相对立,这是读《论语》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看图猜成语一个人站在梁上的答案
[liáng shàng jūn zǐ] 梁上君子(成语释义)梁上君子出自《后汉书·陈寔自传》,比喻小偷,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的人。详细释义梁:房梁。躲在梁上的君子。窃贼的代称。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历史典故原文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志乃叹曰:"宁为刑罪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后汉书·荀韩钟陈列传第五十二》)[1] 译文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执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己努力。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开导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8月9日防城港上思县疫情防控政策消息:进出上思县防疫隔离政策实时更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