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琐忆(暑假生活琐忆)
鲁迅,鲁迅先生,青年琐忆(暑假生活琐忆)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鲁迅对青年的认识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起初,他相信进化论,以为青年必胜于老年,将来必胜于现在,因而对青年缺乏阶级分析。一直到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由于激烈的阶级斗争事实的教训,鲁迅才完全认识到对待青年也要作具体分析。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书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三闲集·序言》)这也就是为什么当《琐忆》作者问到鲁迅替不太熟的青年修补靴子一事时,鲁迅会“微笑着打趣”承认自己是“进化论嘛”,并且接下去严肃地说:“进化论牵制过我……但也有过帮助。”这说明,鲁迅是严于解剖自己的。他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坟·写在“坟”后面》)。他从来不隐瞒自己思想中的弱点、缺点,不否认自己走过的曲折的道路。这也说明,鲁迅分析问题不搞绝对化;而是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进化论对自己的影响。《琐忆》虽然只是记了一个“掌故”,只是写了鲁迅由此而发的一点议论,却接触到鲁迅最重要的思想,突现了鲁迅的作风和性格。
“在现在这‘可怜’的时代能杀才能生,能憎才能爱,能生与爱,才能文。”这是鲁迅在逝世前一年在一篇题为《七论“文人相轻”——两伤》中说的话。鲁迅有鲜明的阶级感情,在热爱人民大众,爱护革命同志的同时,对各色各样的敌人怀着强烈的憎恨。正如人们所说,鲁迅像一团火,他给人民以光亮和温暖,却无情地烧向敌人。《琐忆》在论鲁迅平易近人时,也引用了上面提到的话,并且用了很大篇幅写鲁迅对待敌人的态度:“鲁迅先生对待敌人,对待变坏了的青年是决不宽恕,也决不妥协的。”值得指出的是,作者没有用很多笔墨写鲁迅对待敌人是怎样地“怒目而视”,而是主要写了他的幽默和讽刺的才能,突出了一个“冷”字。这表现了作者对鲁迅战斗精神和风格的深刻了解。鲁迅在世时,很多人说鲁迅喜欢“冷嘲热讽”。的确,“横眉冷对”就包含了对敌人最大的轻蔑和冷嘲,讽刺幽默也就是最尖锐最典型的冷嘲方式。过去有些人总喜欢把鲁迅描绘成“金刚怒目”式;“文化大革命”当中,更是把鲁迅歪曲成只知道“打!打!作战!作战”的人。很多人不知道鲁迅不但对自己人,对人民是平易自然、慈祥可亲的,就是在对敌斗争时也并不是只知道一味地斥责,有时却是谈笑风生,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这正是“一个成熟了的思想战士的特点”。《琐忆》作者根据自己同鲁迅的实际接触,自己对鲁迅的了解和理解,才着意刻画了鲁迅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的战斗特点,鲁迅远比一般战士更丰富深刻,更生动灵活。
《琐忆》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和一些写景抒情的散文不同,它重在回忆、怀念人物,重在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运用了多样的艺术手法,其中包括用对比的手法,写人物的外貌与写人物的内心相结合的手法,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精神性格的手法,以及适当地插入一些议论的手法等等。写对鲁迅的敬爱,不是一开头就写这种感情,而是先写由于听见一些人的歪曲、误解,未见鲁迅之前对鲁迅就有相当的敬畏,一旦见面,误解全然冰释。这一对比,一下把感情燃烧到炽热点,使人对鲁迅的慈祥、平易坚信不移,产生“确乎如此”的艺术效果。从结构说,这样起头,也给人不同凡响的新鲜感。文章表现鲁迅的精神,自始至终突出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和“俯首甘为孺子牛”两个方面,把对青年的爱护、教导和对敌人的憎恶、讽刺对照着写,既全面真实地表现了鲁迅的伟大,又使人对鲁迅产生深刻的印象。对于鲁迅,作者四次描写了他的面貌举止,不但增加了读者对鲁迅的直接具体的印象,而且很好地展现了鲁迅的性格情绪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浓黑的胡须”,“明亮的目光”,“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不正衬出了一位坚定、沉着、勇猛、顽强的战士的性格吗?在读到进化论后出现的“沉默”、“眼睛望着远处”不正说明鲁迅对自己走过的道路是怎样反复地总结过,是怎样严肃认真地对待,而在总结了经验教训之后,又怎样信心百倍地展望着未来吗?对国民党地方官僚的荒谬的嘲笑,既表现了鲁迅幽默开朗的性格,也表现了他对当事者的极大轻蔑。古人说:“言为心声。”其实,一些典型的举止动作又何尝不表现出人物的内心状态呢?《琐忆》作者写鲁迅的思想性格,写他的博大胸怀、鲜明爱憎和犀利的政治眼光,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借助了对鲁迅面貌和言谈举止的生动描绘的。
总观《琐忆》全篇,可以看到作者对鲁迅精神的精辟透彻的认识;感到他对鲁迅深深的怀念之情,一种最纯真、虔诚、崇高的感情。《琐忆》其实是忆而不琐,它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内容,对我们认识鲁迅和研究鲁迅有着重要的意义。
唐弢谈《琐忆》
那是1961年的时候,我从上海调到北京不久,在中国科学院(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这一年恰逢鲁迅先生八十诞辰,外文出版社办的英文杂志《中国文学)要我写篇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我答应了,后来就写了这篇《琐忆》,刊载在这家刊物当年的九月号上。
我们都知道鲁迅先生那两句除炙人口的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它集中体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就是:对敌人无比仇恨,决不妥协;对同志无限热爱,鞠躬尽瘁。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特别提到这两句诗,他解释说,诗中的“孺子”指的是人民大众。我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孺子”也可以认为是特指青年的。
回想建国以来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大多强调鲁迅先生品质中战斗性的一面,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一句阐发得比较充分,但是关于他对同志、对青年的爱就强调得很不够。我认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在不同方面的两种表现,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对敌人恨,对同志必然是爱。所以我想在我的纪念文章里应该两方面都讲一讲。30年代我作为一个青年,曾经和鲁迅先生有过一些接触,亲身感受过他对青年的关心爱护,因此,想从后一方面多说一些,这就是我写(琐忆)时的指导思想。
要表现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空发议论并不好。当时,我的想法是要通过几个故事具体写,重点放在我自己和鲁迅先生接触的几件事情上,这样写比较真实、形象,能让读者更深刻地领会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我就写了两方面的故事:第一部分的故事着重阐发鲁迅是怎样“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第二部分的故事着重阐发鲁迅是如何“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开头就用这两句诗总领全文。
我和鲁迅先生第一次会见是在1933年到1934年之间的一天。这次会见的谈话和我自己前后的感受,在(琐忆)中已经谈了一些,这里我再补充一些背景情况。
上一篇:8月10日当日最新消息 为什么回形针被永久封禁事件始末到底是什么样的具体情况详细内容介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