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忆秦娥娄山关赏析500字)
苍山,娄山关,霜晨忆秦娥娄山关赏析(忆秦娥娄山关赏析500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忆秦娥娄山关赏析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忆秦娥娄山关赏析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毛主席写的《忆秦娥 娄山关》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词以娄山关之战为题材,虽然写的是翻越娄山关的行军情景,写的是胜利后的所见所闻所感,但运用的是高度综合法、侧面描写法,把两天的战斗历程浓缩为一天,通过严肃、紧张的行军气氛,透露出激战的先兆,通过猛烈的西风声、凄厉的雁叫声、细碎急促的马蹄声和时断时续、悲咽带涩的喇叭声,暗示战斗紧张激烈,通过描写海涛般起伏的苍山、如鲜血般殷红的残阳,借以表现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激战情景。
综观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体,水乳交融,上阕的景物中的“西风”、“雁叫”、“霜晨”反衬“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勾勒出征战场景;而下阕“苍天如海,残阳如血”,确是诗眼,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作者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
全词通篇只有四十六个字,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充分抒发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一股英雄豪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跃然纸上,令人动容。
忆秦娥娄山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忆秦娥·娄山关》表达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此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从内到外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描画了红军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体,水乳交融。其篇幅虽短,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寥寥数笔,“份量”很重,像一幅出自大师手笔的简笔画。
《忆秦娥娄山关》全文?
毛泽东这首写于1935年的《忆秦娥·娄山关》慷慨悲烈、雄沉壮阔,通过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以景入情,情中有景,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忆秦娥·娄[lóu]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y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另附写于1934年的原版本:
西风烈,梧桐叶下黄花发。
黄花发,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这词什么意思?忆秦娥.娄山关》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他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2022年8月3日当日最新消息 北京一居民家中惊现极危物种圆鼻巨蜥:唾液有剧毒、能活150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