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今日更新消息 影视剧里底层失语、嫌贫爱富,是“中产文化”的问题吗?
中产,社会,中产阶级今日更新消息 影视剧里底层失语、嫌贫爱富,是“中产文化”的问题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尾声:“中产”在中国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西方中产陷入衰落的同时中国因融入经济全球化而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为融入全球经济结构所必须进行的意识形态调整包括吸纳“无限扩张”的增长逻辑、接受商业社会对个体解放和社会流动的促进作用、将促进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把物质财富当作地位标识等等,中国人的生命经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与发达国家同社会阶层的人趋同。
在此过程中,中国产生了自己的中产阶级群体,然而他们在多大程度上是一个具有权利意识和公民自觉的自为阶层(class for itself),而不仅仅只是一个自在阶层(class in itself),值得商榷。根据《学做工》和《中国走进现代》作者、英国社会学家保罗·威利斯(Paul Willis)的观察,中国和英国的情况迥异,公众意识中阶级的存在感并不强烈,与“阶级”相比,用地域、城市化程度、家庭背景、教育水平等维度去区分不同群体或许更加有效。
与“阶级”相比,用地域、城市化程度、家庭背景、教育水平等维度去区分不同群体或许更加有效。(来源:视觉中国)比中产阶级更稳妥、更有确定性的群体身份应该是中等收入群体——根据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超过4亿。截至2021年,中国总人口超过14亿。
假设具备一定消费能力、教育和认识水平(特别是公共关怀)的中产(或中间群体)是当下中国主要的文化生产者和消费者,那么他们应当也是公共舆论场中的主要发声者。
理想状态下的影视剧应当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处境——作为一种生动的、具有强烈戏剧性的文化媒介,影视剧潜在的社会动员力量是强大的。无论身处何地,具有社会关怀意识的电视人、电影人恐怕都会面对某种外部结构性力量的制约,当下影视剧底层失语、嫌贫爱富即为表征之一。但这种限制我们正视社会主要矛盾的外部结构性力量究竟是什么,恐怕不同的社会情况不同,也并非我们简单地用“中产文化”这一简单化的理论工具就能解释得清的。
参考资料:
【法】安东尼·加卢佐.《制造消费者:消费主义全球史》.广东人民出版社.2022.
【美】马克·里拉.《分裂的美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
【英】齐格蒙特·鲍曼.《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1.
【美】阿莉莎·夸特.《夹缝生存:不堪重负的中产家庭》.海南出版社.2021.
【以色列】纳达夫·埃亚尔.《逆流年代:来自反全球化运动一线的报道》.湖南文艺出版社.2021.
【美】厄尔·怀松,【美】罗伯特·佩卢奇,【美】大卫·赖特.《新阶级社会:美国梦的终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TV Demonizes the Working Class, Two New Shows Finally Celebrate Them,” Quartz, April 11, 2018.
https://qz.com/quartzy/1246798/on-my-block-and-in-the-long-run-give-working-class-people-the-loving-portraits-they-deserve/
“Why Won’t TV Show People Who Aren’t Rich?” Politico Magazine, November 12, 2017.
https://www.politico.com/magazine/story/2017/11/12/tv-shows-economic-diversity-215818/
《王梆×淡豹×黄月:我们如何保护自己》,单读
https://mp.weixin.qq.com/s/nPKI57Tig0Ujdx8XiL-HTQ
《【专访】<学做工>作者保罗·威利斯:中国年轻人正被物质秩序和文化秩序的同步变化深刻影响和塑造》,界面文化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7140968.html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撰文:林子人,编辑:黄月、叶青,未经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授权不得转载
文章转载自:新浪新闻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今日更新消息 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 黑龙江银保监局:助力端牢“中国饭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