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今日更新消息 高瑞东7月政治局会议精神学习体会:统筹防疫与经济,力争最好结果
会议,疫情,经济今日更新消息 高瑞东7月政治局会议精神学习体会:统筹防疫与经济,力争最好结果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货币宽松助力信用由稳转宽,下半年宽信用仍需政策保驾护航。今年以来,货币政策积极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助力新增信贷和社融逐渐由稳转宽。总量上,人民银行先后调降了政策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并且在4月中旬主导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引导LPR报价利率明显下行。结构上,人民银行推出了超过1.6万亿元的新增再贷款额度等结构性政策,对融资困难、疫情冲击明显和国家重要战略领域,予以定向融资支持。
在货币政策的持续发力护航之下,6月社融增速修复至10.8%,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明显改善,但是下半年新增信贷和社融仍面临较多潜在不确定性。一是,7月房地产销售高频数据再度走弱,居民中长期信贷存在再度回落的风险。二是,专项债全年新增额度在6月已经基本发行完毕,如果下半年专项债发行显著下滑可能会拖累基建项目落地节奏,从而对企业中长期贷款产生扰动。
数量型和结构性政策工具仍将是货币政策的主要发力点。从内部环境来看,国内疫情时有反复和多点散发的态势仍未改变,疫情防控对国内经济和融资仍存在潜在冲击。另外,青年组调查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平稳化解,也都需要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予以支持。但是,考虑到目前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仍未完全释放,能源和食品价格推动CPI趋势性上行,以及银行间市场杠杆率逐渐走高等限制因素,数量型和结构性政策工具仍然是多目标平衡下的较优选择,另外,伴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进一步释放效能,LPR仍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
政策性银行新增贷款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可拉动约1.2万亿元的基建配套融资,推动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企稳回升。会议强调要“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是对前期国常会一系列部署的进一步确认。6月1日国常会调增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8000亿元,6月29日国常会进一步提出设立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随后,农发行和国开行分别于7月20日和7月21日设立基础设施基金。
若假设3000亿元金融工具全部用于补充基建项目资本金,以及为短期内无法到位的专项债券搭桥,按照20%的基建项目资本金测算,则可拉动约1.5万亿元的基建项目投资额,其中,基建配套贷款约为1.2万亿元。
此外,对于近期金融市场出现的一些新的风险因素,会议要求“要保持金融市场总体稳定,妥善化解一些地方村镇银行风险,严厉打击金融犯罪”。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截至2021年末,我国银行业机构总资产345万亿,占整个金融业总资产的90%。2021年四季度央行评级结果显示,参评的4398家银行业机构中,在安全边际内的1-7级金融机构有4082家,机构数量占银行业参评机构的93%,资产规模占银行业参评机构的99%;高风险机构数量占银行业参评机构的7%,但是资产规模仅占银行业参评机构的1%。因而,我国金融市场风险总体可控,但也要妥善化解局部风险,严防局部风险演化为全局风险。
六、房地产:政策工具箱要继续发力
本次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与4月会议提出“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相比,可以看出本次会议对房地产的措辞更为呵护,并敦促地方压实责任,“用好用足”政策工具箱。
房地产市场尚未稳定。二季度以来,多地持续推进房地产限购政策调整,如青岛、武汉等城市放开部分区域全部限购政策。受政策提振,5月全国房地产销售增速触底回升、6月降幅近一步收窄。但是,7月高频数据显示,房地产销售增速再次掉头回落,截至7月28日,30大中城市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从6月的-7%回落至7月的-34%。其中,一线城市波动较小,增速维持在-4%,但二三线城市增速分别回落38和18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尚未企稳、依然承压。6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单月增速从5月的-7.8%回落至-9.4%,接近4月低点-10.1%。究其原因,开发商新开工和竣工面积增速持续回落,施工端动能尚未完全恢复。考虑到一季度土地两集中出让整体表现不佳,预计三季度内土地购置费也将对房地产投资构成拖累,进一步对经济构成拖累。
三季度,预计二线城市将继续因城施策,支持居民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6月份二线城市政策密集出台后,7月份政策出台节奏有所放缓。在政治局会议定调下,随着7月全国销售数据回落,预计各地政府将继续推进政策调整,支持居民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
此外,会议要求要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近期,部分地区开发企业资金链断裂,出现楼盘延期交付问题,引发社会舆论发酵。7月17日银保监会表示,将加强与住建部、人民银行等部门的协同配合,支持地方有力地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7月28日,银保监会在2022年年中工作座谈会暨纪检监察工作座谈会中,表示要支持地方做好“保交楼”工作。本次顶层会议再提保交楼,表明党中央极为关注商品房交付及相关的民生问题,预计各地也将持续推进出台相关政策,稳定社会信心。
七、新能源:加大力度规划供给消纳体系
会议提出,要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线。要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加大力度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与2022年4月政治局会议部署一致,此次政治局会议并未提及“双碳”工作的相关内容,而是延续“保供稳价”的主基调,强调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同的是,此次会议提及,加大力度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继续推进能源转型。
资源能源保供层面,会议再次强调“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自俄乌冲突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施加了多轮制裁,涉及能源、航运、金融等诸多领域,引发全球粮食以及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产品价格大幅波动。世界银行在其最新的报告中表示,预计2022年能源价格涨幅将超过50%,小麦价格涨幅将超过40%。因此,此次会议强调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也是在稳价格,保生产,确保市场主体平稳运行。
煤电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电源,煤炭的保供更是重中之重。今年以来,国家能源局核准了煤矿项目先进产能3770万吨/年,调整建设规模增加产能900万吨/年,并推动试生产产能6000万吨/年。上半年我国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1%。到6月底,全国统调电厂电煤的库存超过1.7亿吨,同比增长51.7%,这有效增强了电力保供能力,也大大增强了我国应对迎峰度夏的保供底气。
上一篇:今日更新消息 国泰君安:理财险是寿险主要驱动力 财险业务结构均衡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