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近之则不逊(孔子说近之则不逊)
孔子,不逊,小人近之则不逊(孔子说近之则不逊)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近之则不逊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近之则不逊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部典故?作者是为何人?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意思是和他亲近相处时他不懂得谦逊有礼对别人,别人疏远他了,他又有怨恨。
出自《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作者为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原文为: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译文:孔子说:“和那些内心阴险狡诈、卑鄙无耻的人是最难相处的,和他亲近相处时他不懂得谦逊有礼对别人,别人疏远他了,他又有怨恨。”
(1)小人:与君子相对。
(2)养:教养。
(3)孙:通”逊“,指谦逊。
孔子是在卫国之行后发现自己不仅被卫国君主欺骗了,还被卫国君主身边的小人仗势愚弄。孔子于是指责卫国君主听信身边小人:“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孔子离开卫国之后,就发了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论语·阳货篇》,介绍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对仁的进一步解释,还有关于为父母守丧三年问题,也谈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等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近则不逊,远则怨这话的深层含义到底是什么?
意思是太近了容易失礼,坏了规矩;过于远离,又容易招致怨恨,而不利于儒学的传承。出自《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译文:孔子说:“恃宠者与小人,他们都很难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难养身、心、性、命,所以与之相处要有远近分寸,太近了容易失礼,坏了规矩;过于远离,又容易招致怨恨,而不利于儒学的传承。
孔子说:如果你孩子和品行不端的小人一起,孩子会跟着他的行为一样,就难以修身养性,亲近这样的孩子他会举止不逊,疏远他又会招致怨恨。或被认为是孔子教训自己的弟子,说他们没有培养自身的德行,过于亲近会失去分寸,疏远了又招致怨恨。
孔子强调的主要内容:
要理解孔子的意图,必须回到历史的语境,准确把握孔子的说话对象。“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说话对象是“君子”中的“人主”;
“女子”不是泛指所有的女性,而是特指“人主”身边的“臣妾”,亦引申为“人主”所宠幸的身边人;小人则是与君子之道相违背之人。亦有一种说法认为“女子”通“汝子”,是孔子在教导自己的弟子。
孔子强调:“人主”要管理好国、家,务必注意防范和驾驭身边的恃宠者与小人。
不逊的意思
不谦逊。没有礼貌。《荀子·臣道》:“孔子曰:‘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唐韩愈《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公视从史,益骄不逊,伪疾经年,轝归东都。”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九:“﹝林畏生﹞当了蜀军总司令,他自以为过去在新军中的地位比夏(夏之时)要高,因此,对夏常出不逊之言,态度非常傲慢。
“百姓不亲,五品不逊”出自哪里?意思如何?
“百姓不亲,五品不逊”该句典出自《尚书·舜典》中。五品:即五伦,父、 母、兄、弟、子。这个句典的意思是:百姓之间视为仇人,互不亲近,提倡尊老爱幼 也不会顺利。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