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旅行者2号(旅行者2号现在到哪了)
旅行者,等离子体,太阳系旅行者2号(旅行者2号现在到哪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旅行者2号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旅行者2号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旅行者2号比1号先发射,为何1号先离开太阳系?
在辽阔无比的宇宙里沉浮着千千万万颗星体,那些研究天体的科学家总是坚信着,在这成千上万颗星球中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星球像地球一样存在着丰富的生命,为此,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地去探索着,去研究着。
而即使科学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去探索去研究,可是探索的结果却并不如人们所预想的那样,因为直至今天,科学家们依然没有在宇宙中寻找到一颗除了地球之外还存在生命的星球,也没有在太空中接受到任何关于外星生物发射来的信息。
这时候,科学家们不禁疑惑,究竟是我们的探索技术太差了,还是外星文明隐藏得太好了呢?又或者是不是在茫茫的宇宙中,除了地球,就没有其他星球有生命有文明了呢?为了解开这种种的疑惑,科学家决定主动出击。
所谓主动出击就是科学家们把地球上关于人类的文明信息附带在飞船上,然后发射飞船,让飞船带着人类的信息去探索,把人类的信息带给其他星球和其他文明,如果在宇宙中真的有其他文明的话,那么它们碰到人类的飞船,必定有所回应。
于是在20世纪的70年代,美国宇航局发射了两艘空间探测器——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飞船。虽然旅行者1号和2号是同时发射的,但是它们被发射出去之后,命运却似乎有点不同。
旅行者2号被发射出去之后,速度非常慢,从发射那天起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了,而旅行者2号还在太阳系内转圈圈,此外2号给地球发射回来的信息也是不完整的,零零碎碎的而且有些信息科学家们也无法破译,据此科学家们怀疑旅行者2号很有可能被外星生物所控制了,不过目前科学家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旅行者2号是被外星文明所捕获。
相比于旅行者2号,旅行者1号就让科学家们欣慰多了,首先旅行者1号的速度非常快,目前旅行者1号已经飞到太阳系的边缘地带,而且很快就会飞出太阳系了,据科学家推测说,旅行者1号会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彻底飞出太阳系,到那时候它就会与地球失去所有的联系。到目前为止,旅行者1号给地球传回来的信息都是非常完整的,借助这些信息,科学家对地球外面的世界又多了一点了解。
此外从旅行者1号传回来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地球在照片中就如同一粒尘埃那样小,那样不起眼,这些照片也在不停地提醒着我们地球是多么地渺小。
为什么旅行者2号,比旅行者1号少飞15亿公里,依然飞出了太阳系?
虽然是人家美国的,但作为人类的我们,是否也能够骄傲一下呢?旅行者1号在星际空间中有一个同伴:旅行者2号!爱荷华州大学的科学家报告表示:旅行者2号宇宙飞船已经进入星际空间(ISM),这是由太阳向外吹出风产生气泡状边界之外的空间区域。因此,旅行者2号成为继旅行者1号于2012年飞出太阳系之后第二个脱离太阳影响的人造物体。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证实了旅行者2号在2018年11月5日进入星际空间的过程。
科学家注意到飞船上由爱荷华州领导的等离子体波仪器,检测到的等离子体密度出现了明确跃变。等离子体密度的显著增加是旅行者2号从太阳风炎热、低密度等离子体特征向星际空间冰凉、高密度等离子体旅行的证据,这也类似于旅行者1号穿越星际空间时所经历的等离子体密度跃变,其研究发表在《自然天文学》期刊上。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爱荷华州的科学家DonGurnett揭示说:从历史意义上讲,随着进一步进入星际空间,太阳风将会逐渐消失的旧观念是不正确的。
旅行者2号以及之前的旅行者1号表明:外面有一个明显的边界,包括等离子体在内的流体是如何形成边界,这真是令人惊讶。Gurnett是UI物理和天文学系的荣誉退休教授,是旅行者2号上等离子体波仪器的首席研究员。Gurnett也是旅行者1号上等离子体波仪器的主要研究人员,并撰写了2013年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研究报告,该研究证实旅行者1号已经进入了星际空间。旅行者2号进入星际空间时,距离太阳119.7个天文单位(AU),或者说距离太阳超过110亿英里,旅行者1号在122.6AU进入星际空间。
1977年,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在几周内相继发射升空,在太空中有着不同的任务目标和轨道。然而,它们进入星际空间时距离太阳的距离基本相同。这为日光层的结构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形状很像风袜的气泡,是太阳风在延伸到太阳系边界时产生的。爱荷华大学研究科学家、该研究的合著者比尔·库尔特(BillKurth)解释说:这意味着日光层是对称的,至少在旅行者号航天器相交的两个点上是对称的,这就是说,表面上的这两个点几乎处于相同的距离。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