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两两归鸿欲破群(惠崇春江晚景两两归鸿欲破群)
大雁,晚景,归人两两归鸿欲破群(惠崇春江晚景两两归鸿欲破群)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两两归鸿欲破群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两两归鸿欲破群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诗意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意思: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该句出自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二》。诗题“飞雁图”,对大雁北飞融入人的感情,侧面表现了江南春美。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二》原诗为: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译文: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第一句大体写惠崇所绘的“飞雁图”,大雁北飞,有几只雁依依不舍,差点掉了队。并且在下一句,把这几只雁比作了“北归人”,是非常形象的,这就画活了景象。
诗到了第三、四句,就更进一步给大雁以人的情感。“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诗人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大雁恋恋不舍是因为南方比北方温暖,所以诗人就写下了大雁认为北方很冷,而且远远地就知道了沙漠风多雪多;这还不止,最后一句诗人进一步写大雁希望在江南多呆几日。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惠崇的绘画由“定格”转变成了“录像”,使大雁北飞的情景充满着人的情感,是颇有新意的。
惠崇春江晚景全诗翻译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作者: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是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一说于江阴)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⑶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逆江而上。
⑷归鸿:归雁。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⑸依依:不舍之貌。《楚辞》“恋恋兮依依。”归人:回家的人。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⑹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⑺更待:再等;再过。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三正丁胺(三正丁胺化学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