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品管七大手法(品管七大手法鱼骨图)
手法,因果,品管品管七大手法(品管七大手法鱼骨图)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品管七大手法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品管七大手法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QC七大手法的内容
品管新七大手法
品管新七大手法,也叫品管新七大工具,其作用主要是用较便捷的手法来解决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与原来的“旧”品管七大手法相比,它主要应用在中高层管理上,而旧七手法主要应用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因此,新七大手法应用于一些管理体系比较严谨和管理水准比较高的公司。
其实品管新七大手法与原品管七手法一样,不仅用在品质管理上,还可以应用到其它所有管理工作中,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希望各位读者不要为品管所迷惑,而要学习它们的精神实质,把它转化为一种思维模式放在大脑中,这样有利于工作和能力的提升。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的企业通过运用品管七大手法,收集工作现场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大大地改善了产品的品质,使日本的产品成为“品质”的代名词。品管七大手法的运用,提升了日本产品的水平,是日本产品走向世界的原动力。70年代初,日本人大力推行QCC活动,除了重视现场的数据分析外,并逐步运用一些新的品管手法,对工作现场伙伴的情感表达和语言文字资料进行分析,并逐渐演译成新的品管手法。1972年,日本科技联盟之QC方法开发委员会正式发表了“品管新七大手法”。
品管新七大手法是将散漫无章的语言资料变成逻辑思考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事先考虑不利因素的方法,它通过运用系统化的图形,呈现计划的全貌,防止错误或疏漏发生。
品管新七大手法是指:亲和图(也称KJ法)、关联图、系统图、过程决定计划图(PDPC法)、矩阵图、矩阵数据解析法、箭线图七种。
亲和图:将资料或信息分类归纳,理顺关系
关联图:把与现象和问题有关系的各种因素串联起来
系统图:将要实现的目的展开寻找最恰当的方法。
过程决定计划图:如何做一个完整的计划
矩阵图:找出众因素之间关系和相关程度的大小。
矩阵数据解析法:对多个变动且复杂的因素进行解析
箭线图:对事件做好进程及计划管理
品管新七大手法与应用时机对应表
新七大手法
亲和图系统图矩形图箭线图PDPC法矩阵数据解析法关联图
市场部分调查用户需求●●●●
进行需求预测●●
分析竞争对手●●
新产品规划●●●●
调查流通渠道●●
探索新的课题●●●
目标分析明确事项内容●●●●
目标展开●●●●
明确事件关系●●●
方案优化●●●
措施排序●●
将各因素整理成有效计划●●●
1定义问题2检讨问题3发掘问题4因果确认5目标制定6分析原因7制订对策8决策分析9实施改善10效果确认11标准化12技续改进手法区分使用特点
品管七大手法1.检查表●●●行列法检查项目需周全
2.散布图●坐标法纵横坐标的相关性
3.层别法●●思考法不同性质的区别
4.直方图●图示法可以规格或标准值比较
5.柏拉图●●图示法能显示问题重点
6.因果图●●图示法由大至小显示,制造业常用
7.管制图●图示法控制制程变异
品管新七大手法1.关连图●思考法关系清楚
2.亲和图●●●思考法归纳适当,服务业常用
3.系统图●●●树状图法因果关系明确
4.矩阵图●●行列法评价须正确
5.矩阵数据解析法●坐标分析量化比较须客观
6.过程决定计划图●●思考法过程考虑周全
7.箭线图●网状图法注意顺序与预订进度
脑力激荡法●思考法自由创意
品管七大手法和四大原则
新旧七种工具都是由日本人总结出来的。日本人在提出旧七种工具推行并获得成功之后,1979年又提出新七种工具。之所以称之为“七种工具”,是因为日本古代武士在出阵作战时,经常携带有七种武器,所谓七种工具就是沿用了七种武器。
有用的质量统计管理工具当然不止七种。除了新旧七种工具以外,常用的工具还有实验设计、分布图、推移图等。
本次课程,主要讲的是QC七大手法,而SPC(管制图)是QC七大手法的核心部分,是本次培训的重点内容。
二、旧七种工具
QC旧七大手法指的是: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旧七种工具是我们本次课程的内容,也是我们将要大力推行的管理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推行QC七大手法的情况,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公司管理的先进程度。这些手法的应用之成败,将成为公司升级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几乎所有的OEM客户,都会把统计技术应用情况作为审核的重要方面,例如TDI、MOTOROLA等。
三、新七种工具
QC新七大手法指的是:关系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网络图法。
相对而言,新七大手法在世界上的推广应用远不如旧七大手法,也从未成为顾客审核的重要方面。
第二章层别法
层别法是所有手法中最基本的概念,亦即将多种多样的资料,因应目的的需要分成不同的类别,使之方便以后的分析。
二、通常的层别方法
使用的最多的是空间别:
作业员:不同拉、班、组别
机器:不同机器别
原料、零件:不同供给厂家别
作业条件:不同的温度、压力、湿度、作业场所
产品:不同的产品别(如同时生产Ni-Cd和Ni-MH电池)
时间别:不同批别、不同时间生产的产品
其他:如使用不同的工艺方法生产的同种产品别
层别法的应用,主要是一种系统概念,即在于要想把相当复杂的资料进行处理,就得懂得如何把这些资料加以有系统有目的的加以分门别类的归纳及统计。第三章检查表
检查表是QC七大手法中最简单也是使用得最多的手法。但或许正因为其简单而不受重视,所以检查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少。不妨看看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各种报表,是不是有很多栏目空缺?是不是有很多栏目的内容用笔进行了修改?是不是有很多栏目内容有待修改?
以简单的数据,用容易理解的方式,制成图形或表格,必要时记上检查记号,并加以统计整理,作为进一步分析或核对检查之用。
记录某种事件发生的频率。
1.当你必须记下某种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时;
2.当你想了解某件事件发生的次数时;
3.当你想收集资讯时。
五、检查表种类
1.不合格项目的检查表;
2.工序分布检查表;
3.缺陷位置检查表;
4.操作检查表。
六、使用检查表的注意事项
1.应尽量取得分层的信息;
2.应尽量简便地取得数据;
3.应立即与措施结合。应事先规定对什么样的数据发出警告,停止生产或向上级报告。
4.检查项目如果是很久以前制订现已不适用的,必须重新研究和修订5.通常情况下归类中不能出现“其他问题类”。
第四章柏拉图
意大利经济学家Vilfredo.Pareto巴雷托(柏拉图)在分析社会财富分配时设计出的一种统计图,美国品管大师JosephJuran将之加以应用到质量管理中。柏拉图能够充分反映出“少数关键、多数次要”的规律,也就是说柏拉图是一种寻找主要因素、抓住主要矛盾的手法。例如:少数用户占有大部分销售额、设备故障停顿时间大部分由少数故障引起,不合格品中大多数由少数人员造成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