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贪嗔痴慢疑(贪嗔痴慢疑,财色名食睡,怨恨恼怒烦)
贪婪,自己的,莎士比亚贪嗔痴慢疑(贪嗔痴慢疑,财色名食睡,怨恨恼怒烦)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贪嗔痴慢疑是什么意思
贪婪慢是佛教所说的误读。
五读心:佛教中所说的五读心是指贪婪、愤怒、痴呆、缓慢和疑惑的五种心。这五颗心让我们恶业。就像毒药会妨碍我们修行一样,所以被称为误读。消除误读心理是修行者的重要工作。如果不消除误读,进行评选,最终是恶政。如果还有误读心,后果可能是麻统或各种恶法,所以要修佛道,必须先除掉误读。(莎士比亚)。
欲望有很多种,一般来说,我们有钱、颜色、名字、食物、睡觉的欲望。人一辈子都在这里打滚,度过我们的一生。因为我们贪图污辱,所以甘愿被它缠住,成为奴隶,心安理得地牵着鼻子走。我们晚上睡觉,从早到晚为生活奔波,忙工作,发财,享乐,追求各种荣誉和地位,有的不择手段,不讲道德。到了某个年龄,对色欲(淫欲)有欲望,为了追求享乐,可以不追究家庭责任和社会道德。更广泛地说,在修行过程中执着,陷入某种状态或境界也是贪婪。
那是愤怒的意思。愤怒有很多种。例如,人们骂我们,无法忍受,生气,矛盾升级。有时我们表面上不吵闹,但心里不舒服也是一种愤怒。与贪婪相反,贪婪遇到幸福的境界,我们拼命追求和贪婪。(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幸福》)遇到不幸和讨厌的处境时,我们必须抛弃它,但又不能失去,所以很生气。
疯狂也叫愚蠢。不明事理,不分是非,据说是傻瓜。不明事理的是不知道世界的因果道理。比如人是怎么来的?事后怎么走?我们都不管不顾,不以为然,甚至对嘲弄别人感兴趣等等,都是疯狂的。真理、自己和别人可以修行解脱等不相信、觉得好笑或无知都是疯狂的表现。还有一种愚钝是对与错不清楚。人们说我们是对的,我们认为那是错的。(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别人对我们说错了话,但我们却认为是对的。总之,自以为是,过分执着于自己的一切都是疯狂的。
慢就是傲慢,我慢。说高举自己的内心,看不起别人很慢。例如,儿子当官赚钱的时候,做母亲的人觉得很了不起,到处向人炫耀和炫耀。(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家人)或者有人养了一条漂亮的狗,觉得很了不起,带着那条漂亮的狗穿过市场。或者说,向人们炫耀自己的名字、利益、能力、财产等很慢。有些人能力、地位、才能、比别人优越,结果看不起别人也很慢。虚荣心强,喜欢比较,自己比别人差,不认输,但认为别人不厉害也很慢。有自我膨胀的人都很慢。比如修行者也有“慢”。认为自己已经有实证,有一定的智慧神通,看不起别人都很慢。是你。
没有道理,没有根据,怀疑和否定一切,自以为是,理所当然地得出地下结论,迷信怀疑自己的一切。对非法人和道理和洞察力有怀疑或迷惑也很可疑。从修行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情况。
a,见身体:坚持五云的身心里面有一个真正的我。日常生活或冥想时,多注意自己的身心状态或呼应,执着于自觉等,都是面子。
b、在旁边见面:执着于中断,常见的就是在旁边看到的。认为“我”是永恒的,就是坚持“经常”。人死了就白了,认为什么都结束了就是坚持“戒”。这两种错误的看法就是从旁边看的。另外,缺乏足够的智慧和觉悟,无法准确洞察一切事物的本质或义气,无法正确理解“万法唯识、因缘成彬、妙真有功”等道理,执着于虚空、执着于“真相”,执着于“幻想”
c、死见:各种不正确地引导恶业生的思想想法等都被称为死见。例如,“无毒费丈夫”是一条死狗。
D.犬:只执着于自己的看法是对的。据说是犬犬犬犬犬。
e、禁戒犬:对苏言人来说,信仰上坚持错误戒律的人,不能正确看到戒律的人称为禁戒犬。目前,居士禁止在家的问题尤为突出。例如,五戒中的一条戒律“不喝酒”的宗旨是防止酗酒后乱性,造成恶业。而且,经常喝酒,身心不清醒,会妨碍我们的智慧。(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史记》)在释迦牟尼时代设立这枚戒指的目的是要使我们远离一切使我们失去本性的麻醉剂,相反,喝适量的酒也不会无序,如果不像心不在焉地干扰身心的清明,这枚戒指就会失去意义。因为我们往往缺乏慧力,要抓住戒指。
佛教什么是贪嗔痴慢疑
1“欲望”出现在巡警身上。
2“愤怒”是逆境发作
3“疯狂”在不艰苦的时候出现,引起人们的胡思乱想,甚至思考对错。(莎士比亚)。
4“慢”是傲慢、瞧不起人、自以为是,这是很大的苦恼。
5智慧要开放,才能戒掉“贪婪慢”。
6“贪婪慢”这个苦恼,经文告诉我们,佛是与生俱来的,是你在有生之年积累的。(莎士比亚)。
7如果没有“贪婪”,你就不会来到世界上。
8如果你没有“贪婪”,你就不能在6度转世。你已经走出了3界。
九菩萨修六道,道是什么?就是为三读苦恼。
10布什也贪婪;忍辱发火。般若道的愚蠢;傲慢也是在愤怒中拍摄的,所以概括苦恼就叫“三读”。
11今天的社会环境非常恶劣。这是所有的存在都是自私的,贪婪表现得缓慢而缓慢。
十二凡夫天天贪心,这是修三恶道,修得很勤。这是生死之本!
13贪婪制造的产业会引起饥饿鬼的苦恼。(威廉莎士比亚,贪婪,贪婪,贪婪,贪婪,贪婪)。
14愤怒地感受到内心创造的职业,感受到地狱的痛苦。
15愚蠢的心创造的罪孽,招募
来畜生道的苦报。16放下贪嗔痴,三恶道就没有了。
17迷惑颠倒的人才会有贪嗔痴慢的习气。
18世间人贪图享受,享受一定会增长贪嗔痴慢。
19世间人的享受,有喜怒哀乐、七情五欲、贪嗔痴慢,这个享受不正常!
20从清净心里面流露出来的喜悦,里面没有贪嗔痴慢,没有七情五欲,这才叫正常的享受。
21我们对一切境界不起七情五欲,保持心的清净平等,对境界一切了了分明,该做的,我们尽心尽力去做,做得圆圆满满,这个心就是清净心。
22心清净,与净土相应,才能够生净土。
23贪嗔痴慢重的人,一切时、一切处,横结恶缘。
24你要是在一切境界里面起分别、起执着、起贪嗔痴慢,就被境界所转;被境界所转就造业。
25天灾人祸,是从贪嗔痴慢中来。
26“贪心”感水灾;“嗔恚”感火灾;“愚痴”感风灾;“傲慢”感地震。
27贪嗔痴是罪根。
28贪嗔痴的反面是戒定慧。
29于一切境缘中,转贪嗔痴为戒定慧。
30戒定慧本有,贪嗔痴本无;本有的决定可以现前,本无的决定可以放下。
31古德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32贪嗔痴慢这个念头起来,不怕!为什么?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它怎么会不起来呢?当然会起来的。
33如果我们在境界里面,起了贪嗔痴慢,要立刻警觉到我们的佛性又迷了。
34如何能常常保持觉而不迷,这是真正修行、真正的功夫。
35贪嗔痴慢一起来,你就立刻提起佛号,用佛号代替它,你能这样念佛,这就叫功夫得力。
36无贪、无嗔、无痴,是三善根。
37具足三善根,必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