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八大山人陈鼎(八大山人朱耷画作)
山人,印章,道教八大山人陈鼎(八大山人朱耷画作)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八大山人陈鼎(八大山人朱耷绘画)
墨荷图”是江西南昌八大山纪念馆的一级文物,保存完好。纸墨笔,竖178厘米,横92厘米,刻着:得道成仙,八大山人,何元。
�墨荷图》
整幅画采用仰视法,立意、构图、风格均突破前人。画面垂直,用笔如金杵,浑厚圆润;用秃笔,一改早年扁平方方正正的书写风格,圆笔端庄浑厚。构图不呆板,用墨汁的干湿深浅变化和笔触的抑扬顿挫表现出圆润纤细的莲茎,大面积的荷叶和柔美的荷花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既表现了“莲叶连天”、“红中绿扇映清波”的意境,又表现了洒脱豪迈的情怀和上古的崇高人格。八大山人作品的造型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不受其制约。他们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以浑厚的绘画技巧、独特的艺术见解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出个性化的艺术形象。
画上的雕版是八大山人晚年印刷的。根据八大山人现存的作品,1686年至1705年的书画作品中出现了“得仙”白印。道教中常见的“神仙”二字,是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的境界;还有儒家神仙说是术士的职业;也是经典的佛教词汇。从八大山人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立佛为上师”、“出家为道”、“生于并经过林佶曹东”,可以反映出八大山人所表达的思想与道教有关,更多地涉及到儒释道所追求的中国文人的哲学和人生观。八大山人回归世俗后,摆脱了羁绊。这枚“得道成仙”的印章,是他们穿梭于佛道之间,最后送去爱情的书画呈现。清代龙克保曾称之为“有仙才,藏于书画”。
“你可以得到不朽的”印章
“八大山人”印章是现存八大山人作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印章。它最早出现在1684年,一直使用到1705年。至于“八大山人”的印刷出处,据说出自八大人觉远经,即八大证悟智慧。龙克保《八大山人画记》说:“山民初为高僧,尝八大人觉经之后,自称八大。”再比如:八大山人也讲过八大人觉经,收藏在上海博物馆。后记说:“学过经的人,也是知经的。这八大人觉经在哪里?山人陶霸,八面之缘。”还有一种说法是指世界上最伟大的成年人。清代陈定《八大山人传》说“八大人物,四角,皆是我自己,无一比我大”。“四角”就是八面,“我们所有人都是最大的”就是我是世界上最大的。
“八大山人”印章
“河源”上印着一个大朱和一个小字。大朱最早出现在1689年的存世作品中,小字出现在1703年以后,印得很小,几乎和“八大山人”一样大。这张图上的“何园”印,只是晚年的小“何园”印,“何”就是“何”。《尔雅释草》说,“芙蓉和傅傅.其实是莲花。”从这三枚印章的出现时间来看,可以判断《墨荷图》应该是1703年以后的作品,是八大山人晚年的杰作。
“河源”印章
在花鸟画中,八大山人擅长画荷花,对荷花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其中往往隐含着自己的情趣和感悟。又称莲花、荷花、荷花、荷花、荷花等。故又称凌波仙。《诗经》有一句话:“山中有富苏,山中有华”,“彼泽有恶性循环,有恶性循环
龙克保在《爱莲说》中称赞:“山民.最好的是松木、荷花和石头.莲花是优越的,不是在花里,而是在叶子里,它们是生动的:有那些在侧面有特殊外观的,如封面,有那些像香蕉一样折叠的,有那些有风的叶子,正把侧面看成了一半的,有那些反正都是暴露的,用笔深浅不一的。《八大山人画记》就是一个具体的例子。画面布局疏密有致,尤其是荷叶,用泼墨涂抹,层次丰富,节奏生动,充分体现了中国画五色墨的特点。荷梗挺拔,一气呵成,看似随风摇曳,实则色彩斑斓,与俯仰的荷叶相映成趣。用笔出神入化,莲茎长度1m至2m,篆书笔墨苔厚重,恰到好处。八大山人画荷花不画水,把长叶柄完全露出来,与常见的画荷梗不同,只画水面以上的部分,很少抬头。尤其以中国画的线条之美著称,八大山人个性化长梗的变化诠释了中国画的线条之“美”。不难看出,八大山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深入观察,已经充分掌握了所描绘对象的形态特征。他们通过艺术手法的反复提炼和高度概括,在纸上表现出荷花的高贵,使观者感受到池中荷花的瑰丽和生机。正如清代陈定对《墨荷图》的评价:“八大山人.特别擅长画东西,品荷花,写荷花,半开池,落叶,游水,做生意。"
八大山人的书画艺术自然、凝练、含蓄,以禅入画。画面简洁,回味无穷。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